这是一张老旧的照片,它触动着无数人的心弦,令人不禁潸然泪下。

尽管岁月无情摧残,它已然泛黄且破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里面人那不服输、不怕苦的顽强精神,似乎还能从照片中透出来,深刻地感染到每一个看过它的人。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 年,拍摄地点正是现今的陕北保安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照片中这个身穿一身破烂衣服的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此时,他刚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还没来得及坐下歇歇脚

但是,虽然他整个人看上去疲惫不堪,却依旧隐约透露着一股傲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他背后的那处破旧的窑洞,就是毛主席在长征后短暂的栖身之所。

看了毛主席当时这身装扮,也难怪老蒋总是带着轻蔑的语气,说我党我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确实,相比蒋介石那群中饱私囊的“官老爷”来说。

我们作风清廉、和战士们同吃、同住的指战员们,确实相当清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让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最后就是这群他所看不起的“乌合之众”。

不仅将他打得屁滚尿流,更是吓得他窝在宝岛几年都不敢动弹。

而看了毛主席刚走完长征后的这个状态,也让我们更加深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从照片上就能够看出,毛主席此时除了穿不上一身好衣裳,估计连饭都吃不饱几顿

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他的脸都变得瘦削了不少,和我们印象中的毛主席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长征这一路毛主席他们走得也是异常艰难。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可谓是九死一生

但尽管如此,毛主席的眼神依旧坚定,信念感依旧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看来,长征对我军我党而言,不单单是考验,更是新生,是历经磨难之后的涅槃。

至于这张照片的来历,还是毛主席带领着陕甘支队第一纵队,成功历经长征的艰难险阻后,顺利到达保安县吴起镇后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目的,可能也是为这段艰难却难忘的岁月,留下一些存在过的痕迹。

那么,毛主席当年跟随着部队长征,都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战士们又是如何克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说到这点,就不得不提到当年红军横渡乌江时。

那时红军前有天堑堵截,后有追兵追捕,处境可谓是艰难异常。

但即便如此,我们依旧在数十万敌军的包围下,采用穿插迂回战术,创下了不少的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红军在横渡乌江,因为湘江战役的损耗。

此刻,中央红军的人数规模锐减至三万余人,形势极度危急,已至存亡之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守护这最后的希望之火,我中央红军果断抉择,放弃之前商定的与红6军团、红2军团的会合计划,转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方面进军

敌人反应迅速,我方部队刚踏入贵州不久,国民党军便紧跟其后,穷追不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我方情报处传来的讯息,此番前来阻截我军的,竟是国民党军薛岳所部。

该说不说,这也算是老蒋部队中的精锐。

因此,可见老蒋为了将红军扼杀在摇篮里,也是费了不少的心思,投入了绝对充足的兵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渡江作战正式打响前夕,为确保部队能够安全渡江, 诸多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为了让部队安全渡江,在渡江作战正式打响之前。

朱老总还亲自现身战场,为战士们做了突破乌江天险的战斗动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我红军各部在总参谋长刘伯承的带领下,分三路开始突破乌江。

至于有哪三路,分别是红1军团的1师、2师,以及红3军团这三部分。

其中,杨成武与耿飚所率之部,乃此次渡江作战的主攻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他们选择的渡江突破口,就位于江界河渡口

但因为这里地理位置显著,所以在此之前,敌人就已经派出了重兵把守。

因此,我们前几次的试探性渡河,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好在,第二天我红军部队再次渡河时。

因为对面阵地已经被我军成功组织小队偷袭,所以最终在我军的里应外合下,抢占江界河渡口的任务圆满达成。

但随后,更大的困难摆在了我军的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之前小股部队突袭,可以采用小船将主要兵力运送到河对岸。

但如今渡河的通道已经打开,大部队该如何一口气渡过乌江,成为了摆在我军面前的最大难题

要知道,当时乌江边虽然也有不少的船只,但在如此规模的部队面前,运力显然并不充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还是我军指挥部当机立断,决定采用竹筏强渡乌江

毕竟当时我们已经发现,为了阻止我军渡河。

早前的国民党军队,不仅大量收缴船只,甚至把能用于造船的木料也集中予以摧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也只有靠着江边茂密的竹林就地取材,然后造出竹筏才有过江的机会和可能。

即便如此,于首次渡江的尝试里,我军仍有 8 位战士壮烈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最后在一些熟悉水性的战士们的带领下。

而且有周围的百姓为我们引路,对岸终于成功响起了枪声。

天险乌江,也最终被我们大无畏的红军给顺利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下我军仅是暂时休整,欲彻底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唯有采取迂回之策,并再度横渡乌江。

但什么时候再渡,以什么样的方式再渡,都对我军高层的英明决策有着极高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此时敌强我弱,并不是和敌军正面交手的好时机。

若于回转途中和劲敌相逢,这于我红军而言,形势将极为不利。

最后,我军高层终于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就是假冒蒋介石发布作战命令,忽悠他们的大军团避开我军出击的路线

随后,我红军趁着敌军被假消息误导之际,立马将主力隐蔽并疾速南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为了保证部队最后能成功脱险,毛主席还专门在此时安排了一支“战略奇兵”

以红9军团的兵力,掩护红军主力行动。

最后,在毛主席抓住蒋介石部署错误以及判断失误的前提下,我红军主力部队终于摆脱了敌人长期的追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刻,国民党军追兵的主力,皆已被我方凭借假命令,悉数调遣至乌江以北区域。

而至此,蒋介石在黔北、黔西地区苦心设计的全歼我红军的作战计划,也再次宣告破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 年 10 月,在毛主席引领之下,红军三大主力最终实现会师,正式宣告长征圆满落幕,胜利的曙光就此绽放。

而事后毛主席也曾对长征做出过这样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毛主席本人也在长征中历经艰难险阻。

但却没有将长征看作是苦难,反而是一次涅槃重生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长征途中,毛主席无论身在哪里,都坚持以身作则,不搞特殊。

为了和战士们同甘苦、共患难,大部分情况下,他都和战士们挤在一起,或者是住在简陋破败的窑洞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在天寒地冻的时候,毛主席才会偶尔打扰到周围的居民,借住在当地的农户家中。

但说借住就是借住,除此之外,毛主席不会因为自己个人的需求,去打扰到周围的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时候百姓们看毛主席吃得清汤寡水,一点营养都没有,害怕他的身体受不了。

便将自己家母鸡下的鸡蛋拿过来给毛主席补身子,但都被他一口气回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毛主席表示,百姓们和他一样,都需要这些营养的东西,他可不能因为自己让老百姓饿肚子

所以大部分时候,毛主席都是跟着战士们一起吃糠咽菜,偶尔能吃一顿烧土豆、烤红薯,已经算是奢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长征结束后,在毛主席拍下的这张照片中,才会有如此瘦削的模样。

而且,事后据毛主席的警卫员们透露,当时毛主席的行李也十分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两床陈旧多年的毯子,剩下的不过两套军装与一件残破的毛衣,全然不见领袖该有的气度与风采。

结语:

感谢伟大的毛主席以及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他们勇敢无畏地引领红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

在那艰难的岁月里,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

正是他们的英明领导与无私奉献,为我们开辟了光明的未来,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心怀感恩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