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日子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随着林伯渠一声:“请毛主席升旗”,五星红旗缓缓升起。然而就在没人注意到的地方,工作人员小声告诉林伯渠:“刚缺了一个字。”

林伯渠少了哪个字?有什么影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确定国旗

1949年7月14日,人民日报等大报纸上一个不起眼的版面,刊登了一则堪称爆炸的新闻。那是一则向全国乃至海外华人,征集国旗图案的通知。

这个消息一出,所有人都沸腾了。大家的热情都被激发,开始精心设计自己想象中的国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工人还是政府官员,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海外华人,他们都对国旗的设计投入了非常多的心血。

中华民族历经百年屈辱,一步步走到如今实属不易。未来的国家不是属于皇帝,而是属于每一个中国公民,属于他们每一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国旗评选委收到了大量的投稿。这其中还有很多的海外投稿,因为时间问题没有一时间送到他们手里。

但看着这一份份的稿件,众人也能看到人民的热情。经过工作人员忙碌的筛选之后,终于在几千份的稿件里,留下了38份初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在征稿的时候已经说过,国旗具体的形状特征和颜色。因此留下的这38份初稿,大家都觉得很不错。

这些入选的稿件中,大部分设计者都是一些很有名气的人。甚至在最初征稿的时候,朱老总也在百忙之中,设计了一幅国旗初稿上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他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地下工作者。但最开始的时候,被看好成为国旗的,并非曾联松的稿件。

但田汉在看到五星红旗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份简洁大方的设计稿。毛主席在看到这份稿件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在曾联松提交的初稿中,大五角星上是有镰刀锤子的。

毛主席看过之后。觉得四颗小星星已经可以表示士、农、工、商平等,再加上象征工农阶级的镰刀锤子,好像四个阶级又不平等了。

经过慎重讨论,最终还是去掉了象征工农的镰刀锤子。就这样,国旗定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中说得简单,但真正将国旗定稿的时候,已经距离开国大典没几天了。

想要赶上开国大典,必须要加紧时间赶制。而且国旗定稿之后,北京的机关、学校等地方都要悬挂国旗。

就是老百姓家里,也都纷纷扯红布、黄绸,用来缝制国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难搞的旗杆

开国大典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挑战,对林治远来说更是如此。他接到设计国旗旗杆的任务的时候,已经是9月份了。

当时对我国来说,电动旗杆是个很新奇的东西,属于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东西。因此中央找了很久,才找到林治远来设计旗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个任务对林治远来说,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经过实地测量之后,只确认旗杆的高度应该为35米。

但按照我国当时的生产力,根本没办法生产出这么高的旗杆。实际上别说旗杆,他甚至都找不到可以生产旗杆的材料和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困难就是用来解决的。林治远几经奔波,终于得知市自来水公司的水管,应该可以代替旗杆使用。

他立马找到自来水公司,说了自己的要求之后,公司也很配合。当时公司有四种类型的水管,它们的直径各不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治远利用这点,将他们一节一节套起来焊接上,就成了一个旗杆。但焊接的旗杆长度有限,一共只有22.5米,远到不了35米的标准。

可这时候,已经没有其他直径的水管供他焊接了。林治远找遍了北京城,也找不到符合标准的水管,只能将这件事上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情况,就是中央一时也找不到好的办法。经过讨论之后,大家还是决定就用这根22.5米的旗杆。

但旗杆的高度变了,升旗速度和国歌时间也必须变。因为在他们的方案里,升旗速度和国歌是相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国歌停止的时候,国旗也要停在最顶端。但当时我国对于电动升旗这块儿一无所知,根本不知道这个装置应该怎么弄。

最后还是林治远找到梁昌寿,和他一起商量怎么自己造这个装置。两人经过仔细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自己找材料,设计了一个电动升旗装置安装在了旗杆上。为了保证升旗速度,他们做了很多次实验。

为了保证准确性,他们还自己缝制了一面国旗,用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在开国大典的前一晚,两人更是彻夜未眠,试验着电动升旗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国大典小失误

原本的计划里,毛主席宣布完新中国成立,就会有人按下升旗装置。但后来有人建议,新中国的第一次升旗,应该由毛主席亲自来。

为了让毛主席能在天安门按下升旗按钮,林治远在旗杆下又连接了一根导线,将天安门上的开关和升旗装置上的连接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就在9月30日晚上,电动装置突然出现了故障,国旗到了顶端停不下来。这样的事情要是发生在大典上,那一定是重大失误。

而且由于这个问题出现的太晚,旗杆周围的手脚架都被拆除,一时间根本无法排除故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旗杆高20多米,能借助的工具都达不到这个高度。最后还是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一步步爬到最高处,将旗子取了下来。

之后林治远给旗杆顶部加了一个小球,用来阻断电动升旗装置。经过一晚上的实验,他终于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就需要确定阅兵地点、阅兵时间、阅兵兵种。当时我国海军和空军刚刚组建,但周总理还是主张检阅三军。

空军飞机不够怎么办,那就直接飞两遍。为了防止敌人空袭大典,飞机携带实弹,并专门将大典挪到了下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延安五老”之一、最早的同盟会员、最早的我党党员的林伯渠,被确定为此次开国大典的主持人。

当时林伯渠已经63岁高龄,但他在革命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很长的时间。他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但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很多战友,都倒在了革命的道路上。能作为开国大典的主持人,无论是对他还是对那些半路牺牲的烈士,都是最好的告慰。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们登上天安门城楼。林伯渠站在话筒前,郑重宣布:“请毛主席升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赶紧扯扯他的袖子:“错了错了,得加一个字,升国旗。”

林伯渠听到后,立马重新宣布了一次:“请毛主席升国旗。”

说完之后,他退到了一边。毛主席走上前去,高声宣布新中国成立。林治远站在毛主席身边,小声提醒:“把电钮向右转动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十几万民众眼含热泪。从这一刻开始,他们已经和旧中国彻底割裂,成为了能自己当家做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