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山的崇山峻岭中,有一条蜿蜒的山间小道,经凤凰岭、贝家花园、妙峰山等地,通往雁北太行山一带,被称为“林迈可小道”。 林迈可何许人也? 北京为什么会有一条以他命名的小道?

林迈可出生于英国的书香门第,英文名叫迈克尔·林赛(Michael Lindsay)。他的父亲既是一位哲学家,曾在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当院长,又具有英国勋爵爵位,是英国上议院议员。他本人也曾就读于牛津大学,主攻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毕业后在英国从事教育与研究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迈可在燕京大学的书房里工作

1937年,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为推行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准备聘请几名外籍教师来中国教书。时任燕大社会系主任的吴文藻为此到英国物色师资,机缘巧合选中了迈克尔·林赛。尽管当时他对中国并不了解,也没有听说过燕大,但觉得“应该是很有趣的工作”,于是欣然接受了吴文藻的邀请。吴文藻的夫人冰心,后来给他起了一个中文名叫林迈可。

燕大是英美合办的教会大学,在沦陷时期的北平,宛如一座自由孤岛。林迈可到燕大后,对花园一样的校园很满意。“学校的大楼是外国的建筑,但有着中国式的屋顶向上卷曲的外表,内部则是欧化的,有各种现代化设备,有漂亮实用的中国家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30年代,林迈可(前排左二)、李效黎和燕大师生的合影。

林迈可担任8名学生的经济学导师,教授经济理论,任务不算太重。闲暇时,他喜欢在书房里组装收音机、音响,是无线电“发烧友”。有时,他会邀请自己的学生到住所里喝下午茶。他还买了一辆摩托车和一台德国造的蔡司伊康相机,每到假期或周末,他就骑着摩托、带着相机到北平郊区及周边游玩拍照。

1938年暑假,林迈可约了两位朋友一起乘火车到保定,再从保定骑自行车到冀中乡间旅行。途中,他们遇到了吕正操将军的部队,受到了当地军民的热情接待,甚至被邀请参与游击队袭击日军的行动。随后,在吕正操部队的护送下,林迈可一行越过平汉铁路,在山西五台山见到了加拿大医生白求恩

林迈可来中国时,曾和白求恩乘同一艘船。俩人意气相投,且都有支援、建设中国的愿望,在漫长的旅途中结为挚友。在五台山重逢,俩人都倍感惊喜。相处一周后,林迈可发现白求恩有两个特征:“一是他热爱他的病人,绝不让后者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二是他在学习外语上很无能,在中国一年多了,却只能说‘开饭’之类的简单汉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9年,聂荣臻(左一)、林迈可(左二)与白求恩在交谈。

通过这次旅行,林迈可看到八路军在物质极端短缺的情况下仍英勇抗日,很受触动。回北平后,他决定利用外国人在沦陷区的特权——出入城门不被搜身,帮助八路军购买紧缺药物、通信零件和他认为有用的东西。

有一次,林迈可在东安市场的一家书店发现一本有关炸药制造的教科书。他买下这本书后,和别的器材一起送出城去。后来,他发现晋察冀的炸药制造有改进,爆炸的效力更强了。他相信,“其中就有这本书的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迈可组装的无线电设备

当时,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物资封锁,药品是严控的“违禁品”。为确保安全,林迈可买回药品后,把药瓶上的商标和店名统统都撕了,然后换上自制的标签,并找老实可靠的学生李效黎翻译成中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0年,李效黎在燕大女生宿舍。

林迈可把这些药和无线电器材,独自用摩托车运到北平西郊的地下交通站,再通过妙峰山交通线输送到晋察冀,转送到白求恩等人的手中。他曾对李效黎直言:“如果英国和日本开战,我会立即加入中国的游击队。”

随着两人合作增多,林迈可和李效黎的关系也越发亲密起来。1941年5月,林迈可向李效黎求婚。李效黎拿到毕业证书的第二天,与林迈可在燕大未名湖畔举行了一场西式婚礼。司徒雷登是他们的证婚人,他对校刊记者说:“中国学生嫁给外国教授,这在本校是第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迈可与李效黎在燕大的结婚照

结婚之后,林迈可和李效黎一次次走上“林迈可小道”运送物资,又一次次从“林迈可小道”返回燕大。他们买了两只帆布背包、可以吹气的橡皮床垫和一些食物,以防万不得已时,可以和接送物资的游击队员一起逃入山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林迈可与李效黎经常骑着摩托车前往北京西山,为八路军运送药品和物资。图为骑着摩托车的李效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迈可夫妇逃离燕大后,在京西郊区的小屋暂住了一周。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宣布向日本开战。林迈可在广播中听到消息后,迅速带着李效黎逃离燕大。从此,夫妇俩一直转战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之间。林迈可帮八路军修理无线电收发报机,给部队技术员讲授无线电课程;李效黎则作些调查研究,并在电讯学校负责教英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林迈可在晋察冀军区担任无线电通信顾问,从事电台设备的整修和教学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迈可一家,其儿女都出生在中国抗日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林迈可一家返回英国。临别前,毛主席亲自设宴饯行。林迈可于1994年逝世后,李效黎回到北京定居,2010年去世。如今,战火硝烟已远,但“林迈可小道”仍见证着中英人民的美好友谊,见证着抗日军民的英勇顽强。

图 | 布里斯托大学

编辑 | 张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