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技术已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我国在新材料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突破,不仅提升了国家竞争力,也为全球材料科学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雷电防护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也成为提升传统防雷接地水平的关键。比如,高环保性能、长效无腐蚀性的新材料具有避免高电位反击,弱化地面硬化等优点。

浙大温研院防雷智能材料研发中心研制的新型相变材料防雷装置,可降低传统避雷方案的过高残压,有效减少输电线路的跳闸率,并设计风电场雷电能量吸收器配置方案,可减少机组受雷击损坏。

再比如,纳米石墨烯导电填料具有高导电性、重量轻、维护成本低和耐腐蚀等功能,已经用于解决新一代航空复合材料防雷击导电问题。该材料可用于航空航天、无人机和海洋建筑的碳纤维预浸料中,使预浸料导电性能得到提高,使其更能具备金属导电的能力,达到自身可抵御雷击作用。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

新材料在防雷产品中的应用

  1.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 优点: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绝缘性能好。

  • 应用:用于制造避雷针的支撑杆,提高避雷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 新型高导电性材料

  • 应用:用于避雷针的接闪器部分,如钛合金,以快速有效地将雷电引入地下。

  1. 氧化锌电阻片

  • 特点:大容量、高稳定,适用于制造高性能的避雷器。

  1. 纳米材料和涂料

  • 应用:用于接地极,如纳米碳接地角钢,提高接地效果和耐腐蚀性。

  1. 硅橡胶绝缘材料

  • 应用:用于制造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如ABB的POLIM-I84N系列。

发展趋势
  • 新材料和新配方:研究新材料和制备工艺,以提高避雷器的电性能。

  • 仿真计算: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避雷器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

  • 环保型材料:研发低能耗、环保的避雷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智能监测控制系统:构建智能系统,实时监测避雷器的状态,提高避雷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新材料在防雷技术领域的应用正朝着高性能、高稳定性、环保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些新材料和技术的应用有望提高防雷设施的保护效果,降低运维成本,并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促进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精准对接,增强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和区域行业的互动交流与协同合作,四川省电子学会与成都市先进材料产业生态圈联盟定于2024年11月29日召开“四川(成都)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供应)链交流对接大会。大会将邀请权威专家做专题报告,介绍产业现状和前沿技术动向,还将发布电子信息企业供需求清单和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需求清单。这是了解新材料技术及市场的重要契机,欢迎参会交流(会议不收会务费)。

大会时间:2024年11月29日13:30-18:00

会议地点:成都武侯渝江皇冠假日酒店(成都市武侯区潮音路2号)

参会回执

姓名

单位

职务职称

联系电话

邮箱

报名咨询:四川省电子学会秘书处

电话:028-83206889 / 83205986

邮箱:scsdzxh@163.com

四川省新材料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现状概述

四川省新材料产业已经初现规模,并在多个方面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规模初现:四川省的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特别是在一季度,全省六大优势产业(工业领域)增加值增长7.4%,其中先进材料产业增长显著,达到13.9%。

2.研发投入与产业体系:尽管新材料产业已有一定规模,但在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材料的研发投入上仍有不足,产业体系尚需优化,协调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3.优势产业增长迅速: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在四川表现强劲,尤其是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细分产业增长迅速,一季度增长率分别高达39.7%和15.9%。

4.产业布局与规划:四川省正大力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特别是以成都、绵阳等地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产业。

5.科技创新与政策支持:四川省在科技创新方面提出多项措施,致力于提升新材料产业的竞争力,并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3万亿元的目标。

6.合作与供应链建设:四川省积极与东部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推动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富有特色和优势的材料化工产业高地。

未来发展方向

为了实现更快发展,四川省新材料产业将聚焦于以下几个方向:

1.加强战略引领和顶层设计:将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制定专项规划和政策,明确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2.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大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3.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链: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前沿新材料,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4.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充实优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新材料科技创新布局,培养高素质人才。

5.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6.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深化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合作,拓展国际视野,提升新材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这些努力,四川省新材料产业将朝着更加绿色、低碳、高端、智能的方向发展,为四川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然界中的雷电不可能消失

人类对技术进步的向往和冲动也不可能终止

技术进步带来的潜在威胁

只能靠技术的继续进步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