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前言:

陈赓将军素以严谨和独到的眼光选拔人才而闻名,他的提点常被视为未来大有可为的信号。

然而,面对年轻的周希汉时,却发生了一次意外的冲突。

当陈赓要求他下基层锻炼时,周希汉竟当场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举动让陈赓罕见地动怒,直言:“我看你越来越不顺眼!”

这番话背后,是对周希汉的不满,还是一种别样的期望?

而周希汉的拒绝,又是否隐藏着深层原因?

一场看似简单的争执,却牵出了两位将帅之间鲜为人知的关系,和一段耐人寻味的成长故事。

真相,远比表面复杂。

三月的一个午后,阳光暖洋洋地洒进窗户。

坐在办公室里的陈赓左手夹着一支烟,右手捏着一支笔,目不转睛地盯着桌上的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忽然,他眉头一皱,把笔往桌子上重重一摔,对通讯员吼道:"去,把周希汉给我叫来!"

通讯员还没缓过神来,陈赓又不耐烦地补充了一句:"让他给我跑着来!"

通讯员赶紧点头哈腰地退了出去。

386旅的人都知道,陈赓大将脾气好,平易近人,最看重年轻有为的干部。

像周希汉这样的人才,陈赓一直很器重。

可是这一次,不知道周希汉做了什么,竟然把陈赓惹毛了。

没多久,周希汉就气喘吁吁地跑来了。

刚进门,还没等他开口,陈赓就拍案而起:"你个周希汉,我看你是越来越不顺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希汉一脸莫名其妙。

他仔细回想了一下最近的工作,确实没什么过错。

要说唯一让陈赓不满意的,可能就是自己没有同意下去基层锻炼吧。

原来,早在几个月前,陈赓就发现周希汉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他年轻有为,思维敏捷,做事雷厉风行,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参谋人才。

可是周希汉虽然能力出众,但资历尚浅,想要提拔,还需要到基层摸爬滚打一番,积累些经验。

陈赓就让人找周希汉谈了好几次,希望他到基层锻炼锻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周希汉听了却连连摇头:"我在机关能学到更多东西,在基层锻炼有什么用?我还是留在这里吧。"

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周希汉就是不愿意去。

陈赓也不好强迫他,只能暂且作罢。

可是陈赓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作为一个指挥官,怎么能纸上谈兵,不接地气呢?

周希汉虽然能力强,却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指挥打仗全凭想象,以后怎么能独当一面?

再说周希汉这人也有个小毛病,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不太爱听别人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要是哪天他真飘了,以为自己是个"天才",岂不是要吃大亏?

陈赓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

周希汉这块璞玉不琢磨,以后怎么能成器?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让周希汉到基层锻炼一番,哪怕是逼也要把他逼下去!

那天,周希汉带着一幅地图来找陈赓。

这是他熬了两个通宵绘制的新的行军路线图。

可是陈赓看了半天,还是不太满意,觉得有些地方不够细致,就指出来让周希汉改。

周希汉却不服气了。

他觉得自己这幅图没什么问题,陈赓明明是在鸡蛋里挑骨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个人争执了起来,谁也不让谁。

眼看僵持不下,陈赓突然沉下脸,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怒喝道:"我早看你不顺眼了!现在就给我滚!"

这一吼把周希汉都吓懵了。

他呆立了半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半天才涨红了脸,一甩手,把那幅辛辛苦苦绘制的地图扔在了地上,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门"砰"地一声关上,整个屋子安静下来。

陈赓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知道,他的目的达到了。

第二天一早,全旅就传开了消息:周希汉被下放到补充团当参谋长去了!大家都吓了一跳。

补充团是刚组建的,连个像样的营房都没有,周希汉去哪里还不是自讨苦吃?

这其中的内情,只有陈赓和周希汉两个人心里明白。

周希汉一肚子不忿,心想老子什么时候得罪你了,你这是存心整我啊!

他在补充团刚站稳脚跟,就开始琢磨怎么扭转局面。

那个时候的补充团,就是个乌合之众,别说打胜仗了,就连军容军纪都是一塌糊涂。

可是周希汉心里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他铁了心要证明自己,誓要把这个几乎等于零的部队,带出点样子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马上着手整顿队伍,狠抓军容军纪。

白天练兵,晚上学习,周希汉以身作则,事无巨细地抓。

一个多月下来,补充团的面貌焕然一新。

周希汉并不满足于此。

他要让这支部队真正能打胜仗。

他带着队伍四处寻找机会,终于在木栾店一带找到了第一个突破口。

经过缜密部署,补充团迅速包围了一股敌人。

敌人仗着人多势众,负隅顽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希汉却早有准备。

他指挥部队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最终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的战例。

这一仗打响了补充团的名气。

此后,他们接连打了好几个漂亮仗,周希汉的指挥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短短半年,部队就壮大到1000多人。

然而真正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却是周希汉本人的名头。

当地百姓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旋风司令"。

只要知道是周希汉指挥的部队,敌人宁愿饮弹自尽,也不敢轻易来犯。

而此时的陈赓,正偷偷地关注着周希汉的一举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次听到周希汉和补充团传来捷报,他都暗暗点头。

他心里清楚,这小子已经彻底摸到部队建设和指挥打仗的门道了,是时候该回来了。

当386旅缺少参谋长的消息传来时,陈赓毫不犹豫地一挥手:"把周希汉给我调回来!"

周希汉再次回到386旅的时候,大家都惊呆了。

这才半年,周希汉竟然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股长,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参谋长。

这中间的酸甜苦辣,别人不得而知,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

其实从那次争吵起,周希汉就隐隐约约感觉到了陈赓"逼"他下去的真正用意。

只不过当时年轻气盛,一心只想争一口气,也没细想。

现在想想,陈赓这招"激将法"真是高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希汉在心里暗暗佩服。

他发誓,一定要好好帮助陈赓,绝不辜负他的期望。

从此,陈赓和周希汉的配合堪称完美。

有什么重大决策,陈赓总是先征求周希汉的意见。

而周希汉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本事也愈发娴熟。

两个人心照不宣,配合默契。

时间久了,外人都说陈赓成了一个"甩手掌柜"。

可陈赓毫不在意,他知道自己有一个得力干将,天塌下来也不怕。

直到有一天,刘伯承见到周希汉只身前来汇报工作,随口问了一句:"你们旅的领导呢?"

周希汉头也不抬地答道:"我来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承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在386旅,陈赓把大部分工作都交给了周希汉,只有最关键的决策才需要他拍板。

平时他只管喝茶看报、悠闲自在。

但正是因为有周希汉这样一个得力助手,陈赓才能放心地甩开膀子,去谋划全局。

再后来的事情,周希汉没少为陈赓分忧。

不管是出谋划策还是冲锋陷阵,他总是随叫随到,从无怨言。

两个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陈赓常常感慨:"我是瘸子,你就是我的双腿;我是独眼龙,你就是我的左膀右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咱们就是一个整体,谁也离不开谁。"

而周希汉则笑着说:"我能有今天,靠的就是您的提携。

我这辈子,就认定您这个老大了。"

岁月如梭,转眼到了新中国成立后。

周希汉因为出色的战绩,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站在授衔台上,他的眼前不禁浮现出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参谋,和那个用"激将法"调教他的老帅。

前尘往事,历历在目。

周希汉知道,自己这一路走来,是陈赓的慧眼识珠,更是自己的努力拼搏。

他暗暗发誓,要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不辜负老帅的期望。

"指挥若定,万马齐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调教周希汉的故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作为领导者,要善于发现人才,敢于放手使用人才;作为下属,要敢于接受挑战,勇于到艰难环境中锻炼成长。

陈赓用"激将法"调教人才的智慧,周希汉不服输、肯吃苦的品质,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愿我们都能在砥砺前行的道路上,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