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古镇众多的浙江,武义县名不见经传,但它是浙江首个且是唯一有着“中国温泉之城”名号的城市,温泉资源“华东第一、全国一流”。武义也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江南秘境,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山间散落着许多古村落、古民居、古寺,走在茶山上,仿佛时间在此静止,隐秘避世。梁思成与林徽因曾在武义延福寺进行测绘,最终将其写入了《中国建筑史》,还将山下鲍村作为浙赣山岳地带民居的代表写入书中。这里保留着江南原始的韵味,几乎满足了人们对于田园生活的所有想象,一年四季的美景都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来到这里,告别打卡式的旅行,找回慢下来的幸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壹-

江南古韵“大观园”

虽然来武义的游客还不算多,但大家的攻略里都不会错过璟园。许多人第一次知道武义这个地方,了解到璟园,大多是因为《孤舟》《最食人间烟火色》在这里取景。去年3月,张颂文在《孤舟》杀青后在微博赞美了璟园,吸引了一小波剧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抛开电视剧的“滤镜”,放眼全国,璟园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这里有着87栋古民居,有趣的是这些古民居并不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建筑,而是从浙皖赣闽4省保护性地收藏。

走进这个“重组家庭”却不觉得有丝毫拼凑感,这些风格各异、曾散居于乡村古道的惨败明清古建筑被一点点搬运到璟园,经过能工巧匠细心重建,巧妙整合布局,重新获得了生机。园区依山傍水,穿插着茂盛的古木,让人感觉穿越到了百年前的江南古典园林中。

小红书@山海

如果你喜欢古建筑,一定会喜欢璟园。在这里可以一次性细细品味不同风格的江南古民居建筑,一砖一瓦都透着百年前的生活气息。园内亭、台、楼、阁、榭、桥、廊,一应俱全,有着近百株300年树龄以上的古银杏树、古樟树,保留着原生的古韵,让人回味无穷。

小红书@山海

欣赏古建之余,亲自体验非遗技艺更能感受古人的智慧。去到璟园李家大厅草编工作室,跟着非遗传承人吕金六学习武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武义草编”;还可以在九里烧黑陶馆跟着老师学习揉泥、拉坯,感受玩泥巴的乐趣,欣赏沉稳低调的黑陶蕴含质朴之美;在手工馆体验漆扇、植物印染、糖画、香包等等。

小红书@山海、@裸心游、@sunshine爱吃桃

作为一个现代建成的景区,难免会有一些商业气息。不过瑕不掩瑜,因为坐落在武义温泉小镇,园区内还建有温泉酒店,可以说是浓缩了武义的特色,对于远道而来的旅客,这里也是一个方便轻松的好地方。单单是欣赏四季更迭、晴空雨雪交替的美景,都能值回票价。

小红书@山海

武义还有一处更小众的隐秘园林。悦园位于武义老武棉厂区,同样也是一座现代打造的景点,复建了从金华各地以及江西搬迁而来的清代古建筑,静静伫立在绿意盎然的园区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感受岁月流逝却依然充满生机的古韵之美。

Tips:

1.璟园打车不太方便,建议早点结束游览,或是选择自驾前往;

2.进入璟园需要门票,不同渠道价格略不一样,可以提前看各平台的活动,在节假日也会有免票活动,比如:国庆期间穿汉服可以全日免费入园;

3.悦园目前免费进入。

-贰-

“完美山居”的模样

武义真正的灵魂还是在古村落里。来到被梁启超写进《中国建筑史》的山下鲍村,才明白这里为什么会被称为“完美山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红书@山海

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持着淳朴的模样,仿佛时光在这里定格。因村落位于大山脚下,多数居民姓鲍,得名“山下鲍村”。村落夹于山间,给人与世隔绝的感觉。走在鹅卵石小路上,听着溪水潺潺,内心升起难得的平静与安宁,看着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共生,不禁感叹这就是当代世外桃源吧。

小红书@Luna

山下鲍村完整地保留了浙南山区清代民居特有的典型特征,是山村民居“活态博物馆”,在2012年就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虽然只是一座村落,但这里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现存历史建筑31处,多数民居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其中,涂氏大厅是山下鲍村中规模最大的民居建筑,造作十分考究,雕刻华美细腻。山下鲍村还保留着完整的村落生态:祠堂、桥梁、庙宇、店铺、读书楼、墓葬、古井等,还有清代至民国时生产靛青染料的靛青池遗址群。

小红书@Luna

这里吸引人的是整体氛围感,建筑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村民们质朴、融洽的邻里关系,比如牛腿承托的下檐通廊,既是单体建筑内的通道,又是村内的主要通道。穿梭在村里,让人瞬间就融入进去,渴望成为这里的村民,过上“反卷”的简单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红书@宋宋芽儿

在武义,古村落不止山下鲍村。俞源太极星象村也是一座有趣的古村,从名字就能窥见一二。据考证俞源村是明朝开国谋士刘伯温按天体星象排列设计建造,村口设有巨型太极图,村庄内主要的二十八幢古建筑是按天空中的星座排布的,还有防火、镇邪用的“七星塘”“七星井”。除去玄学光环,这里宁静的氛围和自然田园风光,也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小红书@宋宋芽儿

也许,武义能保留这么多古村落,真的多少有点玄之又玄的成分在。坐落在群山之间的郭洞古村,被称为“江南第一风水村”,是元代仿北京白云观的学仙修道宝图《内经图》营造出来的村庄,民居规划与自然形成绝佳的人居环境。漫步在村间,一开始会觉得好像没什么好逛的,但走着走着心就静了下来,不知不觉松弛了下来,看着参天古树和沧桑的古民居,感叹原来这就是古老智慧跨越时间的艺术。

小红书@宋宋芽儿

在武义县最南部地区的柳城畲族镇的偏远山区里,有一个被称为“江南布达拉宫”的上黄村。黄土泥垒成的民房依山而建,层叠而上,错落有致。在日落之时,金黄色的夕阳照在山间,一眼望去真的与布达拉宫有些许神似。据说北宋期间就有人从山西太原迁来,村人历代全部姓王。不过已经很少人住在村里,房子也有些破损,正在进行修缮。

小红书@宋宋芽儿

上黄村实在有些偏远,村里也没什么商业化的餐厅、住宿,如果想要去探访,可以顺带去乌漱村。乌漱村也是超冷门的古村,非常古朴安静,只有老人静静坐在房子前,不像陈家铺那么热闹,却有着自己的风情。

武义未被破坏的古村落众多,有些聚集在一个区域里,逛完一处接着一处,让人感觉真的远离了尘嚣,遁入无尽的宁静中。

-叁-

千年古刹 悠悠禅音

作为江南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元代木结构建筑,延福寺还是太低调了。许多人知道这座隐秘的古寺,是来自于林徽因爬上大梁测绘的照片,让人印象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徽因归国后,与丈夫梁思成对唐宋元建筑开始进行了系统性的追踪、测绘和记录,走遍了国内十五个省两百余县,其中就有武义。有些地方他们只是匆匆一瞥,而到了武义的延福寺,他们待了整整九天,于是就有那张经典的照片。

小红书@山海

经由他们最终确认,延福寺是江南地面上最早、最完整的“宋貌元构”木结构建筑,大殿“此斗拱全部形制特殊,多不合历来传统方式,实为罕见之孤例”,从此确立了延福寺在中国建筑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林梁来到延福寺的90年后来到这里,抬头看着大殿斗拱和房梁,时光影像从元代到民国在脑海里快速翻过,从此延福寺不再隐入烟尘,又多了一个人记住它的模样。

小红书@山海

延福寺古建中的佛像在动乱中已被损坏,实在有些可惜。而武义的另一座千年古寺,坐落在深山中,有着浙中第一大佛。想要上台山寺,先要顺着“步云梯”石阶拾级而上,一路上美景相伴,先是茶山,逐渐进入原始的树林,越往上身心越清爽,在进入台山寺之前就已经被自然洗涤了一遍,大概是朝拜前最好的仪式感。

台山寺被称为“浙中佛教圣地”,却十分低调古朴,游客也并不多,斑驳残破的痕迹让人更能体会到岁月的磨砺。如今,台山寺重修工程已完工,可以去看看寺中15米高的佛像,台山顶上久旱不涸的千年古井,还有景区里的千年茶树王。

小红书@山海

武义还藏着一座小众清净的千年古寺。明招寺也十分低调,但其实是浙江省境内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这里能看到东晋、五代、南宋的时代缩影。这里更像是一座园林,但比园林多了一份禅意。夏天绿意盎然,秋天桂花飘香,隆冬白雪飘飘,到了春节梅花盛开,每个季节都美得像一幅画。

-肆-

来自天然的温暖治愈

武义另一大“特产”就是温泉。武义温泉有着“浙江第一、华东一流”的称号,属于偏硅酸温泉,且氟离子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辅助理疗效果。

武义也是“萤石之乡”,最初发现武义有着温泉资源是在开凿萤石时意外发现,萤石的形成离不开火山岩浆,而这样的地方也容易产生温泉。武义温泉就属于火山型,造就了量大、水优、温度适宜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武义已陆续探明的温泉点有13处,基本都开发成了温泉酒店。酒店里不仅有公共温泉,还可以选择在自己的房间里享受舒适的私汤温泉。唐风温泉度假村、清水湾•沁温泉度假山庄都是当地较老牌的温泉酒店,有着许多公共浴池,不过可泡私汤的房间较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说武义私汤温泉的顶流,那必须是璟园蝶来望境温泉酒店,地理位置和环境都十分优越,就在璟园园区里。酒店一期将23栋明清古民居,改造成了30套独立温泉度假别墅,仿佛住进了百年前的江南富贵人家中。白天在璟园里逛累了,伴着夕阳走回酒店,在古风别墅小院独享舒适的温泉,疲惫立刻消散。

如今,连旅游都让人无法放松,想着去遍网红打卡点、必去景点,有些地方明知道不好玩,也秉持着来都来了的行动准则。而武义这个地方,好像与时代节奏稍微有那么一些“脱节”,却让人觉得十分宝贵。在这里,放下功利心,回到自然的节奏中,找回生活本来的幸福感。

编辑 / Garcia

作者 / 虫虫

图片 / 山海、裸心游、sunshine爱吃桃、Luna、宋宋芽儿

版式设计/CNT ART RO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