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爱的外婆一直爱给我唠叨她记忆中的故乡,村里有一条南北朝向的路,村里有寨门,村南和村东有河还有桥,她小时候总在那里玩耍,村里家家户户种山药,吃起来很面很甜,她非常爱吃。外婆的爸爸叫孙多山,在家附近的南王村有亲戚。外婆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是我能找到故乡该多好啊’……”11月23日,当江苏省徐州市的马全军提起外婆的遗愿不禁泪流满面,而这个愿望历经86年终于实现。
86年前的1938年,日军攻陷了武陟县城,烧杀劫掠让生活在武陟县小董乡小董村、时年40岁的孙多山担忧不已。为了躲避战乱和灾祸,孙多山不得不托亲戚把15岁的大女儿孙玉兰送上前往徐州的火车。在汹涌的逃难人群中,从未出过村也不识字的孙玉兰不仅被挤伤了双手,还因为紧张,把父亲千叮万嘱咐的故乡地址记成了“开封府东南方向修武县小东村”。
从此,寻找故乡就成了孙玉兰这一生的漫漫迷路。
孙玉兰辗转在安徽省宿州市落住脚并成家后,按照记忆的地址写去了20多封家书都被退回。新中国成立后,孙玉兰带着女儿多次坐火车寻找故乡,但是都未果。生活好转后,孙玉兰让孩子到开封、兰考、修武县多次寻找小东村,但因为这些名叫小东村的村落不种山药,信息无法吻合。
故乡看着那么近,却又那么遥远。
孙玉兰抱憾离世后,寻亲的任务交给了其女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孙玉兰的女儿又将寻亲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儿子马全军。马全军通过网络寻亲,加入了好几个孙姓续家谱微信群,当听说武陟县小董乡小董村中孙姓较多后,他便尝试通过抖音寻亲留言联系到了小董村的村民冯保忠。
马全军描述的景象,冯保忠熟悉无比,这不就是小董村吗?“小董村南就是沁河,村四周原来有护城河和寨墙,村里的确有条南北路,而且南王村离小董村很近。最关键的是小董村孙姓是大姓,有3000多口人呢!”冯保忠说。
之后,冯保忠利用业余时间又多次走访了多位村里80多岁的老人,很快找到了知情人,双方信息一比对,全部吻合。“小董村在县志中的简写就是小东村,很多老地图上标注的也是小东村,基本可以确定你外婆的故乡就是小董村,而且孙多山的后人也找到了,还在小董村居住,他们也知道孙玉兰。”冯保忠的回话让马全军激动不已。
“舅舅,您好吗?我有很多话要替老娘给故乡的亲人说……”很快,马全军代替母亲给外婆健在的弟弟写去了第一封家书。
在这山药丰收的季节,这一封家书走了86年,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
(记者朱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