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公认的知识渊博之人,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1956年召开八大会议时毛主席致开幕词,开幕词并不长,却引来了阵阵掌声,毛主席致词期间先后被掌声打断30多次,世人皆知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就出自于此。这篇开幕词非常符合毛主席的风格,参会代表都以为是毛主席所创,而毛主席却说“是个年轻秀才写的”,这位“秀才”就是毛主席的忘年交——田家英同志。
1946年,毛岸英在苏联留学十年之后回到国内,他讲一口流利的俄语,可他的汉语却讲得一般,毛主席博学多才,但在战事紧张之时无暇辅导毛岸英的汉语,于是他产生了给毛岸英请位老师专门教历史和语文的想法,只是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选。在此期间,毛主席无意中在延安《解放日报》上看到了一篇杂文,顿时对这篇文章的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杂文虽然只有千余字,却能看到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而且所表达出来的思想非常符合当时的政治环境,可以看出是位思想敏锐的学者,然而当毛主席看到这位文笔老辣深沉作者时,才发现对方竟然是位二十出头的年青人,他就是田家英同志。之后田家英成为毛岸英的老师,同时也成为了毛主席的忘年交。
众所周知,毛主席酷爱古典诗词,古典文学方面有深厚的造诣,而田家英虽然年轻,可他也拥有扎实的古文诗词功底。田家英出生在药商之家,家中有几分文化底蕴,他年幼时读过私塾,之后转入小学读书,那时他就喜欢古诗词,只是随着父母离世,他的求学生涯被迫终止,小小年纪在兄嫂的逼迫下在药店里打工,但这并没有让他放弃读书。
古有凿壁偷光苦读,田家英在夜里也是如此,他知道灯火容易点燃中草药而诱发火灾,于是他把煤油灯放到煤油桶里,在桶壁上抠出一个透光的小孔,他就着微弱的灯光读完了《东周列国》《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古典名著,他靠自学在十多岁时就打下了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底,那时他心怀一个作家之梦,不久他的梦想就变成了现实。
1934年田家英开始投稿,他的文章在刊物上发表,那一年他才12岁,他畅游在文学之中感受文字带来的快乐,与此同时他又喜欢上了新文学,他向报刊投出了大量的诗歌,1936年时,他已经能通过稿酬谋生,也是在这一年他读了《共产党宣言》,之后这位14位的少年活跃在文坛上,用文字表达追求光明的渴望和对黑暗的控诉。
1937年,田家英决定前往延安投身革命,很难想像一位15岁的少年竟然能爬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行程7000多华里来到延安,在延安他的思想进一步得到洗礼,他先后在陕北公学、中央宣传部工作,他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杂文得到毛主席的赞赏,从那时起他们二人有了交集,之后成为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为人忠厚老实,工作起来事无巨细,毛主席对他非常信任,甚至自己的存折、印章都交他保存。
步入六十年代时,毛主席曾派田家英到浙江调查,田家英深入群众之中了解情况,在他的带领下,视察小组收集了详细的生产、生活资料,为提高浙江经济提供了大量的有力依据,当时他的作法得到毛主席的肯定,之后全国掀起“调查研究之风”,使当时的“浮夸风”逐渐降下温度,可见田家英不仅是出色的学者,还是位实干家。
田家英身上自带文人风骨,当毛主席过分强调阶级斗争时,他没有顺应“潮流”,在一次会议中没有完整记录毛主席所说的内容,因此被江青安上了“篡改毛主席著作”的罪名,这一罪名压得田家英几近崩溃,当他被逐出中南海时已是百口莫辩,最终他选择以死明志,在1966年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离世时才44岁。
田家英想用自己的生命证明清白,但是并没有得到回应,在那样的特殊年代里,他的文人风骨怎是玩弄权术小人的对手,他的冤屈一直到14年后才真相大白。特殊年代过去后,中央对阴谋集团成员进行审查,田家英的冤屈也浮出水面,1980年田家英终于得以正名。其实毛主席对田家英做出的极端做法也曾表示过叹息,他沉重地说:“田家英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这是毛主席最后一次提及跟了自己18年秘书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