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州市白云艺术中学高二(3)班 谭楚瑶
◎指导老师:郭新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决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度过这个节日——从广州骑行到深圳。这是我们的第一次深圳行,也是我们的第一次超百公里骑行。
2024年10月3日,我与表弟踏上了骑行之旅。
一百五十多公里的路程,对于怠于锻炼和第一次远距离骑行的我来说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但我还是勇敢开启了骑行之旅。俗语云:“好事多磨。”骑行的过程必定不会一帆风顺。车轮两次的爆胎,爬坡的艰辛,皮肤被烈日灼得发疼,不断抽筋的小腿,越休息越是望不到尽头的道路……这些,无一不在考验着我的意志。一望无际的雷同小路,一样的行道树和逐渐耗尽的体力终于使我的精神完全崩溃,一瞬间被拖入绝望的深渊。一路上,我听不见任何的声音——哪怕是一声单调的鸟鸣,眼前是压抑的黑暗,耳边只有自己粗重的喘息声,但好在计算到剩余的路程越来越短,终于带来一丝丝慰藉。
反观表弟,虽然脸同样涨得通红,但是蹬起自行车来比我轻松多了。他本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向前走,却为了迁就我而减缓了车速。
夜幕沉沉,月华照耀在路面,一路上走走停停。骑出广州市,横穿东莞市,终于,深圳的轮廓出现在眼前,那一刻的我有多么的激动,仿佛全身的血液都在倒流,毛孔全部舒张开来,胜利的喜悦之花一瞬间绽放在脸上。如零件卡死的腿像被突然启动,不停地加大速度往前踩,蹬向那灯火阑珊的梦想之地。
2024年10月3日早晨8点出发,晚上12点半左右到达深圳宝安区。第二天我们开启深圳市区骑行。
在繁华的深圳,骑行是一种别样的体验,我们的轨迹如一条灵动的丝线,将城市的各个角落巧妙地串联起来。经过了一晚上的休息,我们从宝安区的酒店出发,前往南山区的南头古城,再前往福田区的酒店,全程一共五十多公里,这对于第一天的行程来说可谓小巫见大巫,但是,由于第一天的剧烈运动导致全身的肌肉都处于酸痛的状态,并且臀部一坐上自行车窄窄的座椅就发出疼痛的抗议,所以这也将是一个挑战。
中途有一段路,是一个接一个的上坡,看着那上坡,我咽了一下口水。“完蛋了!”我想。骑在上面,四肢完全使不上力,满脑子都在想着真痛苦,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终于到达了下坡,我和表弟坐在一个小公园里休息。阳光照在自行车上,熠熠生辉。我俩脸都非常红,不停地喝水。虽然很辛苦,但还好坚持到了终点。
骑行在南头古城,是一次与历史的邂逅。到了南头古城,我骑行在它的石板路上,车轮转动,与历史的长河交织在一起。古老的城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斑驳的墙砖,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让人不禁遥想当年的繁华盛世。路上的人们拍照聊天,他们的闲适与古老的建筑风格相映成趣。那一刻,我甚至怀疑“深圳速度”消失了,但转念一想,这份闲散定然是“拓荒牛”的小憩,或者是奋斗几十载后换来的幸福和自在。一两个小时,我们便将整个南头古城逛完,再次踩动车轮向前,带着我对这座古城的眷恋,驶向远方。
2024年10月5日早晨,经过一晚上的休整,我们在福田的文化街区玩完后从酒店骑行至盐田区的中英街以及海滨栈道。
骑至中途,有一段山路,是梧桐山。我和表弟因为体力已经消耗大半,再加上山路陡峭,只能顶着烈日推着单车往山上爬。爬的时候,太阳照得我的皮肤生疼,终于到达了山顶。在山顶,我们邂逅了几个专业的骑行爱好者,戴着专业的帽子,躬身而行,身姿矫健,令人心生一种艳羡。
到达位于深圳和香港交界处的中英街,颇想一睹其中琳琅满目的免税物品。因为人太多,里面不让骑行,我们将单车停放好后排队进去,但是拥挤的人群和炎热的天气击退了我们,只好转而改为逛博物馆。三天多的骑行让我们颇感疲惫,表弟提议打道回府,我同意了。
距离中英街不远的是海滨栈道,一望无际的大海展现在眼前,海浪拍打着岸边,发出阵阵涛声。海风吹拂着我的脸庞,带来一丝咸咸的味道。沿着滨海栈道骑行,一边是浩瀚的大海,一边是现代化的城市景观,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惊叹不已。远处,几艘船只在海面上缓缓行驶,给这画面增添了一份动感。栈道上不允许骑行,我们只能将单车放在栈道的一旁,自己慢慢在栈道行走,但也如此才能看到夕阳将海面染红的美景。最后日落虞泉,深圳之行的最后一趟行程结束。
三天的骑行,让我体味到懒洋洋的自由是无味的,唯有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
一次难忘的骑行,一次难忘的自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