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国内去年最火爆、口碑最好的电影列一个排行榜,《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一定位列其中,且名列前茅。
在网上,这部影片甚至被一些粉丝追捧为“国产神话史诗”,当时的热度与今年的《黑神话·悟空》不相上下。
最近,关于这部影片,我们又听到一个重磅消息:
由位于滨湖的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出品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入选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看到这条消息,我想很多人心中会浮起一个疑问:
这部史诗级大作,为何出自无锡华莱坞?
以《封神》为“线头”,我们将目光聚焦到了这片影视基地,试图厘清这座占地面积仅为横店1/5的影视城的“走向”。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梳理了一遍它所在的滨湖区与中国影视产业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联系。
01.
封神,两枚烙印
《封神》这部耗时多年打磨的巨作身上,有着两枚鲜明的烙印:
一是“国民神话”,另一个就是“滨湖制造”。
先说第一枚烙印——国民神话。
封神榜的故事经历过漫长岁月,定型于宋代话本《武王伐纣平话》,随后又被改编为《封神演义》。
作为一个“开源IP”,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这一故事开始频繁以影视剧的形式被讲述,比如1979年的动画片《哪吒闹海》,千禧年后的剧版《封神榜》,近些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新神榜:杨戬》等等。
在市场上涌现的众多作品中,乌尔善导演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近乎用一种蛮勇的方式进入了暑期档“厮杀”,它庄重、精致、真诚,也让封神IP的改编到达了一个高潮,完成了中国电影对“神话史诗”类型的拓荒。
其实早在这次入选“五个一工程”奖之前,《封神》就已经是一部大奖“收割机了”:
时间最近的一次是几个月前在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上,《封神》拿下最佳男配角及最佳新人奖两项大奖;
2023年第3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封神》获最佳故事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3项大奖,创造了江苏影史新纪录;
在第十八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上,《封神》获最佳剪辑奖;
除此之外,《封神》还走出国门,亮相第80届威尼斯电影节,荣获最佳类型片——艺术贡献奖,让更多海外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今年7月,《封神》在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等欧盟国家与地区400余家影院全面上映,通过国际大银幕,让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再说第二枚烙印——滨湖制造。
一个冷知识,《封神》这部大片其实是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立项的,并由园区企业京西文化、无锡长生天影业等领衔出品。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也被业内称为“华莱坞”,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虽然面积不及大名鼎鼎的横店影城,但这里和“封神”的故事一样,有其独一无二的属性。
它是在一片老厂房上转型而生的:十多年前,无锡最大的轧钢厂——雪浪轧钢厂退出历史舞台,转而代之的是,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在雪浪山麓正式开园运营,掀开中国数字电影产业新的一页。
作为部省共建、唯一的国家级数字电影产业园,华莱坞的“履历”非常能打:
2014年,园区被评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2015年,被国家广电总局列入“中国重要制片基地”; 2017年,入选江苏首批特色小镇—“太湖影视小镇” ; 2019年,获批“江苏省电影产业创新实验区”; 2023年,由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和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联合打造的5G智慧虚拟摄影联合实验室发布。
这次《封神》入选国家级大奖,也进一步展现了滨湖以一域之力对电影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02.
华莱坞,“神仙打架”
华莱坞的“神仙打架”,是各种意义上的。
首先是作品。
在滨湖,像《封神》这样有口皆碑的优质作品还有很多:
由园区企业参与后期制作的电影《流浪地球2》《万里归途》《长空之王》等获得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长津湖》《悬崖之上》获得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由园区企业出品的《捉妖记2》《邪不压正》《西游记女儿国》《四个春天》等4部电影获2019年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
电视剧也丝毫不逊色。
由园区企业出品的热播电视剧《人世间》获评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
从这些现象级的精品力作中,不难推断一件事——这里集结了一批重量级影视企业,高手如云。
2013年开园以来,华莱坞已集聚行业规模企业800余家,其中包含博纳影业、星皓影业、猫眼文化、弘道影业、捷成星纪元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
以及墨境天合、倍视传媒、诺华视创、天工映画等一批全流程后期制作龙头企业
比如墨境天合,《黑神话:悟空》爆火之后,帮这款游戏做预告片的这家滨湖企业也已经火了一把。
实际上,大家熟知的《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唐人街探案3》、《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电影巨制,其中视效制作都出自墨境天合之手,它其实早已是名副其实、但又深藏不露的“国货之光”。
落地滨湖的短短几年内,墨境天合发展势头迅猛,悄然之间成为中国排位第一的头部电影视效公司,包揽了中国头部电影70%的视效市场,曾多次荣获金像奖、天坛奖、亚洲电影大奖等权威奖项的最佳视觉效果奖及提名。
园区的朋友向我们透露,目前,墨境天合正集中力量进行《流浪地球3》的制作。
倍视传媒是华莱坞的老朋友了。2013年,华莱坞开园之际,倍视的第一家分公司便落户园区,相伴十余年,园区的多次“雪中送炭”让企业记忆犹新。
无锡倍视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刚落地时资金紧缺,硬件设施也不够完善,园区了解到我们的困难,专门建了一个专业后期机房,设备很全,他们建,我们租,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现在,倍视的水平已达到国际一流大片的制作要求,先后参与了《许愿神龙》《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捉妖记》《太平洋战争》等多部热门影片的视效制作,屡获佳绩。
而在华莱坞,这样温暖的故事几乎每年都在上演,很多企业都能讲出一段他们与园区的特别“情缘”,以及在园区帮助下迅速成长的“征途”故事。
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扎根这里,一个以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为载体的数字电影产业集群正快速崛起。
从轧钢厂“涅槃重生”成为梦工厂,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已累计承制影片超1200部,形成了年拍摄50—80部、年制作200—300部影片的产业规模。
03.
走通一条中国电影工业化之路
在《当代电影》杂志2023年第6期刊发的《中国影视基地(园区)发展的行业摸底与路径前瞻》一文中,课题组将全国各地的200余家影视基地按照主营业务差异分为五种类型:
“风光人文型”“场景文旅型”“外景服务型”“影棚制作型”和“科技赋能型”。
其中,“科技赋能型”只占4%,而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就属于这一类型。
这样的影视产业园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为,它们具有一个很强的优势——更有助于实现“中国电影工业化”。
对影视产业比较了解的朋友可能知道,《封神》上映后,除了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话题度,也在业内掀起了一波关于“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讨论。
关于这个话题,江湖上曾流传着一个故事:
数年前,《流浪地球》与《封神》俩剧组比邻而居。一天,被誉为“中国电影工业化探索先锋”的郭帆带团队参观友邻拍摄现场,叹为观止,他说:“和《封神》比,《流浪地球》的工业化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我们为什么需要实现电影工业化?
电影工业化,本质上就是把导演的“经验主义”,变成一种可复制、可替代的“团队作业”,用最合适的团队,最专业的技术,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成本,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作品。
横扫全球的好莱坞大片,就是电影工业化的产物。为什么电影《奥本海默》的主要拍摄仅用了57天,这就是工业化的魅力。
而现阶段,中国的电影工业正处在一个从0到1的阶段,很多场景、特效,之前是找国外工作室帮忙,现在则是自己去学习、摸索,只能慢慢来。
今天华莱坞及其所在的滨湖区,正朝着这一目标大步迈进。
从硬件设施上来看,目前,这个园区建成了包括3座国内领先的水下特效棚、3座3000平方米国际标准影棚、2座6000平方米超大影棚在内的15座专业影棚,以及5座音乐录制棚,具备智能拍摄、虚拟拍摄、3D拍摄、同期录音等技术功能。
业内人士告诉我们,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数字硬件装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还有入驻园区的大型电影道具公司,都是吸引剧组前来拍摄的关键。
除了提高技术硬实力,园区也注重提升服务软实力。
2023年,园区凭借影视剧行政审批服务、拍摄管理服务、政策服务、金融服务、人才服务、版权服务六大服务功能,搭建全产业链服务平台,为企业寻项目、找资金、争政策、引人才、走流程。
在拍摄完成之后,影视剧所需要的后期制作阶段,剪辑、特效制作、音效设计与混音、色彩校正与分级、配音、音乐创作与合成、字幕制作、画面修复以及最终成片的准备等环节,在这里也是一应俱全。
2023年6月,2023中国·江苏太湖影视文化产业投资峰会暨电影科技周在滨湖区举行,由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和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联合打造的5G智慧虚拟摄影联合实验室发布,作为实验室三大核心平台的5G智慧虚拟摄影中心、AIGC影视科创中心、影视智能算力中心同步揭牌。
与此同时,一块长44米,高10米,直径23米的“LED巨幕拍摄屏”点亮启用。
据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LED虚拟影棚采用的是专为影视拍摄研发的Black Pearl 2V2(简称BP2V2)LED。
在虚拟制作领域,它是目前行业内工业水平最能满足虚拟拍摄对打造真实世界的显示色彩、稳定性和镜头内表现等各项需求的一款产品,依托这块被业界誉为“超级屏”的巨幕,越来越多的虚拟拍摄将在此进行,改变着中国电影的拍摄格局。
以“科技拍摄+数字制作”为核心,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主动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抢跑数字影视产业新赛道,策划布局产业园形成高新技术、高端服务、智慧元素密集的电影科技产业,已然走出了一条持续转型升级之路,以独特的模式领衔“中国电影产业园区3.0时代”。
目前,园区正在建设全国首个“影视智能拍摄制作园”,打造5座大型智能科技棚及相关配套功能载体,满足高新技术影片及多种类型影视项目拍摄制作需求,推动无锡向“中国影视基地4.0时代”迈进。
04.
小结
最后问一个问题,你感觉中国电影能和好莱坞竞争吗?
回望过去的文化历史长河,来自中国的庞大神话体系自古以来就具有十分独特的文学表现力,其实根本不输漫威的英雄宇宙。
这些年,让我们喜闻乐见的是,围绕西游记、白蛇传、封神榜等IP故事创作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等国产电影纷纷出海支楞起来,在海外媒体和观众中获得良好口碑。
但是,这些还不够。
因为真正的文化输出,从来不是某个个例的成功,而是一个体系的成功,是能够可持续的、规模化地向外输出。
对电影行业来说,好的创意、好的剧本固然重要,但只有工业化才能让中国电影大批量走向海外市场,潜移默化中输出中式文化内核,正如好莱坞大片附带的美国文化那样。
当我们坐在电影院的IAMX厅看漫威、哈利波特时,又何尝不向往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漫威宇宙”“魔法世界”?
用魔法打败魔法,用工业打败工业,离不开政策的强势支持。
作为目前无锡唯一一个将文化产业支持政策细化至细分领域的地区,滨湖在《滨湖区加快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政策意见2.0版》中构建起“1+3”文化产业支持政策体系,针对数字影视产业发布支持细则——《关于支持数字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我仔细阅读过这份文件,发现其中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奖励政策,比如支持产业集聚发展的,支持精品创作能力提升以及产业人才引进等等,且力度不小。
这次《封神》入选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也将拿到相应奖励。
此外,滨湖区还在无锡全市率先制定文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发布《滨湖区文化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涉及先进文化培育引领、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文化惠民提优、文艺精品创作提升、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旅消费扩容提振和文化人才引进培育等8大行动及25条举措。
围绕人才培育,“滨湖之光”人才政策中特别增设了影视文化人才类别,目的就是为优秀的影视文化行业人才和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政策加持及兴业舞台。
无论是出品《封神》,还是服务《流浪地球》后期制作,我们不难发现,在华莱坞闪耀的璀璨光影里,始终有着滨湖这片土地赋予的产业基因和对于行业趋势的判断眼光。未来,在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求索之路上,滨湖的影视产业将如何继续”狂飙”,值得期待。
参考资料:
酷玩实验室:《流浪地球2》重映,我为什么建议你再看一遍?
近期热门文章推荐
回复关键词阅读
- 中国集成电路“黄埔军校”,如今在走什么样的“芯”路(关键词:黄埔军校)
中国蓝莓的命运齿轮,被这家研究所拨动了(关键词:蓝莓)
阿满百香鸡大战紫燕百味鸡,为何选择南京(关键词:紫燕百味鸡)
无锡一个区,一年机器人产值50个亿(关键词:机器人)
擅长打造爆款的常州,有了新目标(关键词:爆款常州)
浙江非网红小县城,正在闷声发大财(关键词:浙江小县城)
- 扬州毛绒玩具卖家做跨境,靠一个创意狂赚美金(关键词:毛绒玩具)
- 如果不是苏州这个园区,中国自动驾驶第一股可能要晚来两年(关键词:苏州园区)
中国版英伟达,在无锡设总部了(关键词:英伟达)
阿那亚入局,常熟狂飙(关键词:阿那亚)
药明生物,走向下一个波峰的路径依然清晰(关键词:药明生物)
昆山20连冠冷思考:挑战者在哪,从哪里超越(关键词:昆山挑战者)
从人才日到人才月,湖州到底还有多少惊喜(关键词:湖州惊喜)
复活的苏州,焦灼的东莞(关键词:东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