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印尼总统访华,在离开之际毛主席亲自将人送人西郊的飞机场,随后便随众人往北京城赶。
就在众人赶路时,主席突然向高智等人说:“我肚子饿了!”高智听完说道:“主席,您饿了,那回去就先吃饭吧!其他事情都往后推推!”
不料主席却摇头道:“不,我们今天在外面吃!”这一句话让高智等人甚是不解,但还是带着主席往馆子走去。直到主席一边吃一边向众人解释他的用意,高智等人这才明白过来。
那么主席当时为何执意要下馆子吃饭?席间他又同高智等人说了什么?这背后有何深意?
毛主席与羊肉泡馍
众人听闻主席好不容易想在外面吃,便开始盘算吃点什么好。最后还是听了高智的意见:去吃羊肉泡馍!
一行人陆续往旁边的羊肉泡馍店走去,就在众人吃的正热乎的时候,毛主席突然问高智:“你现在工资有多少?”高智一听这话,便觉得有些不对劲,但还是老老实实向主席交代:“报告主席,现在有100多块钱一个月。”主席听后只是点点头,随即又问高智:“这一碗羊肉泡馍多少钱啊?”高智回道:“一块来钱一碗。”
众人不太明白主席这两个问题的意义,但他接下来的一番话让他们豁然开朗。毛主席说:“我来这外面吃饭其实还有别的意思,一方面可以看看百姓的生活,另一方面还可以跟他们聊聊天。平时工作忙也没能真正看到他们的日常。现在看来百姓们的生活依旧艰苦,就现在这一碗羊肉泡馍,对于他们来说都极为困难啊!”
众人被毛主席吃饭也不忘关心百姓的态度深深震撼到了。作为主席的秘书,高智是懂主席的,他平时除了工作就是想民生,因为还有许多他看不见的地方在等着他。随后主席又若无其事的聊起天来,聊完这桌又主动去与隔壁桌畅聊,等到众人都吃完了,才一同走向馆子老板。
这时令人尴尬的事情发生了,他们几人带的钱不够。一行人吃了几碗一共6块多,翻空了口袋也还差点。高智等人都眼巴巴的看向主席。主席两手一摊,笑着说:“别看我,我是不带钱的。”没办法高智只好问老板能不能给他开张票,等他明天上班就给老板送过去。老板起初是不答应的,毕竟也不是一笔小钱,但在高智的再三保证下,老板还是答应了。
出馆子后,主席还特意向高智交代,明天别忘了这回事。高智连声应好。第二天一早高智刚上班,便骑着他的自行车去给老板送钱。而老板此时已经得知了他们的身份,说什么也不肯收。高智只好说道:“主席是千叮咛万嘱咐我们不能收群众的一分一毫的,您不收下我没法回去交差啊!”老板这才收下,目送高智骑车离开。
其实主席在“吃”这一方面的纪律很早就有了。
毛主席与有关“吃”的纪律
在以前的国民党军队中,官兵向来不同灶。在众人还未长征前,部队条件还不错,“军官每顿饭都是四菜一汤,与士兵的待遇悬殊很大。”毛泽东发现后便在三湾改编期间,下令取消军官“开小灶”,规定官兵同灶吃饭。这一命令出来后得到一众士兵的拥护,不搞特殊化也拉近了军官与普通士兵的关系。就像罗荣桓说的那句话:“这是一个不得了的变革,它密切了我们的官兵关系,也有了对干部的考验和改造,这里头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
作为当时红军的领头人,毛泽东也不让部下给自己搞特殊化。在经历过几次国民党的围剿后,红军的处境变得格外艰辛。别说药品,就连粮食都是稀缺品。众人都是将米熬成粥,再在草地里采点野菜放进去。长期下来,毛泽东变得日渐消瘦,因为他负责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营养又跟不上。于是部下便自作主张的给毛泽东煮了一碗米饭,毛泽东看到后就问:“其他战士们吃的什么?”一看他们都沉默了便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于是毛泽东便端起碗往熬粥的餐具走去,将那碗米饭倒了进去搅和搅和,然后就和众战士一起喝起了粥。事后主席同他们说道:“不要给我搞特殊化,当初规矩是我定的,我自然也是要遵守的。”这番话的背后是毛泽东对众人深切的关照。
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失败后,红军战士开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在这期间,生活条件可以说是最为艰苦的时候。由于毛泽东是湖南人,对辣椒还是非常依赖的,他身边的警卫员中途想给毛泽东换换口味,便去农户家中给他弄来了红辣椒。毛泽东看到后并未生气但是也没接受这份好意。随后便问警卫员:“这是从哪得来的?”得知是从农户家弄来的后,便赶忙让他送回去。
等到警卫员回来后,毛泽东才问:“你们连有没有给你们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警务员摇摇头,只听毛泽东说道:“那就不怪你了,是我们对新战士的政策宣传还不够。”随后便跟各连长说,要将之前的规定普及起来。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出现,毛泽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让秘书高智,去问生活管理员,自己的伙食费是否超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前几年,是我国极为困难的时期,毛主席带头与全国人民一起吃苦。还给自己立了“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
后来有外国使者来访时,总会收到他们带来的礼品,他对这些补品的处理方式,会让专人登记造册,然后全部交公。能拿出去招待外宾的单独挑出来,剩下的则当作奖品存在那。就像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所说:“一对毛竹筷,一张松散的嘎嘎响的竹子餐桌,几碟辣椒裹的霉豆腐,这就是主席的‘营养平衡’之道。”
就是有了主席的以身作则,新中国的建设在众人的节俭中渡过难关,而作为主席身边的秘书,高智也学习到许多主席身上的优良品质。
毛主席与高智
高智是主席身边的机要秘书,1952至1962年间一直跟在毛主席身边。
在1962年的一天,高智坐车从江西回中南海。在路上他回想起主席对他说的话,主席问他对之后的工作安排有什么看法。高智当时是这样回复的:“主席,我还想跟在你身边!”没想到主席听完后笑着摇摇头,说:“高智,我知道你是舍不得的,但你也不能一辈子待在这里。总要有机会去看看外面的光景。其实李银桥他们也已经被调走了,这些我都是批准的。”高智便说希望主席能再给他点时间考虑考虑,主席点头同意了。
在出任务的路上,高智回想起初到主席身边做秘书的场景。当时是1952年,高智被叶子龙告知要他去主席身边做机要秘书。听到这一消息,高智一反常态,犹豫再三。叶子龙问他是否有什么顾虑,高智便一五一十地说:“一个,主席是湖南人,我是陕北人,我担心我听不懂他的话,他听不懂我的话。这毕竟不是闹着玩的,恐怕出事情,做不好。”叶子龙听后爽朗一笑,拍拍他的肩膀说:“你也太多虑了,主席身边也不全是湖南人民呀,你这担心完全多余了。”在叶子龙的安慰下,高智才提议说可以试一试。
叶子龙看着高智笑了,随即便道:“我先把手头工作交代好,第二天一早,你就可以去丰泽园那里上班了。”第二天高智便来到主席工作的地方。他刚毅进门就看到主席卧在床上,一手拿着报纸一手拿着烟在那儿看,高智激动地上前握紧那双比他大的手掌,向主席问好。主席笑眯眯的说:“你就是我的秘书了吧,以后就拜托你了。”听见这话的高智将心中的不安一扫而空。
他想:主席身上可真没一点领导的样子,我之前的担心还真是多余了。就这样,高智在主席身边一待就是十年。这期间主席从未批评过他,他后来接受采访时说过:不是因为我能力有多好,而是主席对同志从来都是十分平易近人的。
十年后的1962年,高智知道自己不得不离开主席了。在车上思考良久后还是遵从了主席的意见。回到中南海后高智便回去复命,主席看着他欣慰的笑了,接着又说:“高智啊,我此举并非是在冷落你,你们跟了我这么多年,我也是了解你们的。你们到地方去后我还是需要你们的帮助的。我平时工作繁忙,没有这么多时间可以去看百姓的生活,希望你能做我的助手,替我去看看。”
听完主席的这番话,高智自然是点头答应的。但他最后还是向主席提了个小小的要求:希望能回到那片养育他的地方——陕北。主席点头同意了。
于是高智便带着即将生产的妻子回到了家乡,在这里高智可以说是从基层开始干起。他深入走访陕北的村庄,将各个地方的发展情况和缺陷都记录了下来,回家后又想办法出谋划策,想带他们搞好农业工业。期间高智还给主席写过几次信,寄过几次小米。不久后,高智就受到一封意外来信,信的内容是主席拜托秘书林克写的,因为他自己实在忙不过来。信中先是感谢高智带给他的小米,其中有一句话还被特意圈上,林克表示那时主席特意嘱托带给他的:积极工作,努力学习。自此林克便将这八个字当成毛主席的嘱托。
此时的高智还没有想到,1962年离开主席那次长达70分钟的对话,将是他们最“亲密”的时刻了。这之后高智由于工作原因一直未能亲自去拜访主席。1975年当他看到主席接待外宾的时候,他才发觉主席是真的老了。
1976年高智得知主席去世的消息,他照治丧委员会的安排来到人民大会堂。当他见到毛主席遗容时,压抑许久的悲痛与思念一发不可收拾,失声痛哭出来。他强忍着眼泪参加完追悼大会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毛主席有一句话一直深刻印在他心里:“不管你到了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都要继续为我做点事情。”
在高智也迟迟老矣的那些年,他向记者表示:“我十多年来天天都会梦到毛主席。”由此可见,主席在高智心中的印象有多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