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2023年1月,在重庆奉节白帝城的博物馆里发生了一件趣事。

一位19岁女孩竟然惊奇地发现博物馆墙上挂着自己的照片。

按理说,博物馆收藏的都是一些有着悠久历史且具有珍贵价值的东西。

零零后小女孩的照片怎么会出现在博物馆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人动容的是,经过探究,这里面居然蕴含着当年毛主席的一个伟大决策......

博物馆里的自己

小女孩名为小崔,是重庆邮电大学一名大一的学生。

她的老家在奉节。

因此,每年放假,她都会回到奉节过年。

今年也不例外。

而后,在老家闲来无事的小崔突发奇想,拉着发小,去逛了逛奉节白帝城的博物馆。

但博物馆里并没有多少东西,大部分都是一些黑白老照片。

不过随同的发小从小便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拉着小崔看得格外仔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奉节博物馆里,有两面墙的黑白照片。

谁料,小崔边走边看,突然惊奇发现照片上有自己的爷爷奶奶。

他们怀里还抱着一个短发小孩。

对此,小崔兴奋不已。

只不过,刚开始她还以为那个小孩是自己的父亲。

直到和爷爷奶奶视频通话后,小崔才知道,那张黑白照里的小孩居然是她自己。

回到家后,小崔迫不及待地向爷爷问起了这张照片的来历。

原来,这张照片是在2005年拍摄的。

当时,他爷爷所在的公司组织175人在三峡水坝拍摄。

其寓意三峡水坝175米水位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从爷爷口中小崔得知,当年国家要修建全球最大的三峡水坝。

为此,她的爷爷和爸爸都参与了这场浩大的工程。

只是后来,随着三峡大坝需要泄洪,奉节整个老县城都需要搬离。

当时,库区131万人都需要迁离家乡。

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最终小崔和家人移民后来到了重庆主城生活,自己的记忆也就远离了奉节。

但是爷爷这种老一辈很恋旧,对以前的记忆都还异常清晰。

也正因此,他们每年都要求儿女回到奉节过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才有了小崔在博物馆看见自己的奇妙经历。

更重要的是,每每提到三峡工程,小崔的爷爷总不由得感慨着:这一切多亏了毛主席呀......

那么,老人何出此言?

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三峡工程曲曲折折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以来,主席时时刻刻关注着民生工程。

而这其中,水利水电建设成为其心中的重点关注对象。

当时,他曾多次组织会议讨论,如何应对长江多年来的洪灾,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主席还尝试着是否能实现南水北调等利民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长江的防洪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早在夏朝时期,中国便开始治理长江,还流传有大禹治水等故事。

起初,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在湖北公安县开辟一个分洪区。

但对此,主席一番思虑后,提出:“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二三十年还行,长江防洪是千年大事,三峡工程还是得准备着。”

1953年,他还亲自前往湖北考察。

在这期间,主席特意邀请三峡防洪方面的专家林一山与自己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一山

彼时,林一山刚登上毛主席所乘坐的军舰,还没来得及汇报工作。

主席便开门见山地问道:“对于长江洪水泛滥的问题,你是这方面的专家,高材生!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怎样才可以除害兴利?”

林一山听后随之展开手中那幅《长江流域水利资源综合利用草图》。

只见地图上大大小小标识出许多红点。

一边指着地图,林一山一边解释道:“目前的想法是使用阶梯式水库拦截洪水,分别在干流和支流上逐步建立......”

听完其长达半个小时的汇报,主席大加赞赏,并反复叮嘱一定要好好实施。

只是这时,主席又突然陷入沉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沉思良久后,他开口道:“修了这么多小水库,你看能不能在这修一个大的水库,能不能一下解决问题?”

如此一句话便指向了三峡总口子上。

闻言,林一山答道:“这么多水库其实也抵不上那一个大水库,要是能修起来,自然是极好的。”

得到专家的肯定,主席朗声大笑说道:“那既然你都这么说了,为何不修?”

林一山无奈地摇摇头:“我们很希望能修建三峡大坝,但现在还没有那个能力。”

听到他话,主席再次陷入了深思。

毕竟事实的确如此。

当前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来修建如此一个旷世工程。

但要是不解决这个问题,将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此次谈话一年后,长江中下游曾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害。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遇到的最为严重的洪灾。

仅湖北一地,就有2000余亩农田被淹,近1000万人民受灾,至少3万余人死亡。

同时,为了保住下游的武汉,曾先后12次人工扒口泄洪。

这无疑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损失。

对于这个问题,主席一直看在眼里,心里早就想解决。

因此,1956年,他决心成立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统筹三峡工程的一切事宜。

当时,三峡工程即将开工。

为更好落实项目,办公室还向苏联方面申请了专家援助。

在中苏专家的努力下,一度传出“三年勘测设计,五年施工建成”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情理之中,一项新内容的提出有支持便有反对。

彼时,国家燃料工业部水电总局局长李锐便持反对态度。

他洋洋洒洒写下几万字论文发表在《水力发电》杂志上,公然提出和林一山截然不同的观点。

林锐认为,三峡大坝虽说是利民工程,但是代价过于庞大。

首先,高达235米的防洪大坝,势必会造成长江三峡上百万的人口流离失所。

这群人的安置是个棘手的问题。

其次,此举会淹没120万亩的良田,且是永久淹没。

这与我们的初衷其实是背道而驰的。

其高调的反对声音,主席自然也有所耳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对此,他并没有不避讳,更不会去打压甚至还饶有兴致。

因为主席想知道双方都有什么能够让人信服的理由。

1958年,在南宁会议上,主席把三峡工程问题提上了会议。

会议一开始,他就直接点名林一山和李锐,让其二人阐述自己的观点。

起初,二人还相互推辞一番,最后还是主管长江的林一山先进行发言。

林一山是个文化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于自己的想法侃侃而谈。

他先从夏朝的大禹治水开始谈起,将历年长江大洪所造成的损失真真切切地摆在众人面。

随后,其又讲到如若放任长江不管,将会对我国后续带来多大的隐患。

同时他强调,新中国目前电力资源极度匮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峡工程一旦建成,将使我国的水利发电达到一个全新的层次,大大地减缓我国资源紧张的局面前。

种种热血沸腾的观点,说得众人无不拍手叫好。

而一旁的李悦默默听完林一山的发文,随后提出一个问题:“我就一个问题,你建大坝的成本是多少,我国是否担当得起?”

随后李锐解释道:“三峡工程绝对拿不下来,整个中国现在力量就这么一点,又在搞航天又在搞原子弹还在搞钢铁,哪个不比现在的三峡工程重要?”

不仅如此,李锐强调,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讲,防洪是一件有规划的事情,得一步步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堤防,蓄洪泊,分流齐头并进,切不可求一时快活。

自然,林锐的话让在场众人一下冷静下来,都开始思考这份浩大的工程是不是现在非建不可。

最终,主席并没有马上给出答复。

他说道:“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这样,你们回去后再各写一份报告上来,字数多少无所谓,三天后我们再来决定。”

看得出来,毛主席对此事是十分谨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后,林一山带着两万多字的《关于长江流域规划的初步建议》参加会议。

李锐也带着自己八千字的文章参与会议。

当天晚上,会议室座无虚席,大家再次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会议最后由主席宣布最后的结果。

三峡问题,中央方面暂时还没有动工的想法,但是我还是感兴趣的,两个人说得都很有道理。特别是李锐,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很能说服人。确实现在所有事情都堆在一起我们很难办好,还是一件件来比较好,但是三峡工程肯定是要建的。我的期望是未来十五年内修成。

随后,主席把三峡工程这件事交给了一向细致的周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年3月,他在重庆的记者招待会上坚定表示:“三峡工程是一定要搞的,搞好了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这段时间的争论也是必要的,有不同的意见就要提出来嘛!咱们好好分析讨论,这才是共产主义,今后还是支持各位同志提出反对的声音,我们对此持鼓励支持态度!”

1960年,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带领下,三峡大坝已经获得启动资金,并开始逐步动工。

但是遗憾的是,此时中苏关系恶化。

苏联撤出了在华所有专家,并带走所有资料。

更过分的是,他们还逼迫我国“还债”。

无奈,三峡工程只能被迫停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我国并没有放弃三峡工程的计划。

彼时,周总理制定了“1961年-1962年两年科研计划”。

但是由于种种因素,三峡工程迟迟没有动工。

虽说中央疲于应对国内外复杂的局势,但是主席一直都惦念着三峡工程的工作。

1969年,毛主席来到湖北视察。

再次看到长江,他心中倍感亲切,此前的回忆也不断涌上心头。

就这样,主席便和周总理商量到先修一个葛洲坝水利枢纽。

此举将作为修建三峡工程的一次尝试,为日后的三峡工程积攒经验和奠定基础。

成功修建,造福百姓

1976年,毛主席与世长辞,举国悲痛。

但是主席所希望的,我们还得帮他去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三峡工程便是他的愿望之一。

1988年,葛洲坝历时18年终于修筑完成。

但是随后众人发现,葛洲坝的作用仅仅是防洪,对于发电始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就这样,三峡工程的提案再次出现在了中央的面前。

党中央经过慎重的考虑,最终一致认为三峡大坝很有必要,决定重施三峡工程。

于是1993年三峡工程正式重启。

经过讨论,三峡大坝的选址最终定在了葛洲坝上游。

这也多亏了毛主席生前让修筑了葛洲坝,不然三峡大坝的选址估计又得大费周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好位置后,上万余名工人历时五年挖掘大坝将两侧的水流截停。

当中众人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但这才仅仅只是工程的第一阶段。

工程的第二阶段则需要极高的技术含量,需要将石材整齐的切割后放入水中,还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浇筑。

对此,当时外媒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骨子里不服输的中国人,硬是在五年的时间内完成了建筑。

此时,三峡工程的大体已经完成,后续又增加了系列发电装置,三峡工程才算正式完工。

一个历时13年之久,耗费高达两千亿资金的世界最大水利枢纽终于完整出现在世人眼前。

毛主席的愿望终于达成。

那么这个浩大的过程到底是怎样造福我们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便是解决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问题。

在中国的历史上,平均每十年长江必然经历一次大灾。

但自从三峡工程的修建后,至今没有发生过重大灾害。

它成功地保护了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口,避免了上百亿的经济损失。

其次便是三峡的发电工程。

至今为止,三峡水电站已经累计发电14000亿千瓦,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水电站。

哪怕每千瓦按0.25元的定价,也达到了3500亿的收益。

这已经远超三峡工程的成本10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便是解决了长期以来航运不通的问题。

三峡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在它没建设之前,由于险滩众多,三峡流域的航运量每年不及1000万吨,且沿途经常有意外发生,具有很大安全隐患。

而三峡工程建成后,将航道扩宽了1000余米,航运量直接翻了五倍,且成本还降低了近百分之三十。

总结

总之,三峡工程的成功修建有着非凡的意义。

其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水资源利用率均位于世界前列。

往小了说,它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有着显著的提升。

往大了说,这一旷世工程为世界水利水电技术和相关科技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其他想修筑水利工程的国家提供了参考。

当然这一切都少不了我们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

特别是毛主席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倡导三峡工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傅长德.葛洲坝工程的决策与兴建[J].湖北文史,2013(01):88-103.

[1]顾迈男.毛泽东与林一山谈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J].百年潮,2010,No.146(02)
:19-26.DOI:10.16624/j.cnki.11-3844/d.2010.02.015.

紫牛新闻《震惊又奇妙!19岁女孩在博物馆照片中看到2岁时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