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锦今日从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会议第三次会议获悉,共建西部科学城,推进科技创新资源互联互通,成渝两地已取得多项成果。

协同推进西部科学城建设——

成渝两地深入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锚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目标,持之以恒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共同推动西部科学城建设。

西部(重庆)科学城统筹实施43个重大科创平台,协议投资额350亿元,新取得引领性原创成果11项,新获批国家级研发平台2个、累计增至23个,成立全国首个校地共建概念验证中心。建立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6个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科教产城人”融合发展体系加快构建,大学城和科学城融合发展。金凤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达成战略合作。

西部(成都)科学城提速发展,太行实验室永久园区正式投用,首批四个方向天府实验室累计承担国省级重大科研项目57项,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已聚集上下游企业超20家,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发布全球首个亿级参数地震波大模型,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集聚各类人才4000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协同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双方共同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协同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加速在成渝两地布局,推动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26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个,重大创新平台策源效应持续发挥,高层次创新人才不断集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取得良好成效。

2024年“全球科技集群”重庆排名第39位、较上年提升5位,成都排名第23位、较上年提升1位。

协同推进技术攻关——

成渝两地整合资源实施产业技术攻关,重庆推出“5+8”重大(重点)专项,成都开展未来产业前沿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行动,着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两地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等两地优势产业发展,联合实施攻关项目101项,突破地下复杂空间用应急处置智能机器人、新一代量子计算测控系统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重庆加快建设高能聚合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枢纽,加快构建“点、线、网、面”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进转化机构、平台、人才队伍、孵化载体和技术市场建设,优化种子基金突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的“一号工程”,构建“科创通+科创岛”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打造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形成“天使+科创+重产+S基金”全生命周期投资基金体系。

两地携手共建国家科技创新汇智平台、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联合开展技术经理人培育,共同组织“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校企双进·找矿挖宝”、科技企业进高校、科技成果进区县项目发布、成果对接等活动200余场次,促成一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协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双方将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作为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着力重点,分别组织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强计划”、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催生出一批高精尖特企业。

2023年,两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752家,增幅达到22%,汇集科创板上市企业21家,呈现良好增长势头。共同支持成渝两地科技领军企业,联合两地产学研单位,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出一批重大创新产品。

协同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双方联动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构建科技人才共享共用机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推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不断向成渝聚集。

共同深化改革,重庆印发《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若干措施》,支持“先投后股”转化高校科技成果;成都出台《成都市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的实施方案》,支持在蓉高校院所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

共同集聚用好高端创新人才资源,推动天府英才卡、重庆英才卡相关服务内容对等互认。

此外,推动建设川渝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整合共用大型仪器设备1.4万台(套)。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白洋 黄雪松 责任编辑 刘杨 编辑 张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