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前,有一位学者、教育家叫胡瑗。他先后在泰州、苏州、湖州和京师太学讲课,受教者数千人。其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甚至影响到现代教育学的一些基本理念。
除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胡瑗还为后世留下一精品盆景,名为“蛟龙穿云”。该盆景神韵不凡,留存历时千年,堪称盆景中的“活文物”。胡瑗后人于1915年捐赠给如皋公园,后来还在首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中荣获一等奖。
这可能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盆景。而胡瑗本人,正是来自被誉为“中国花木盆景之都”的如皋。
如皋盆景是中国盆景的一支奇葩,于1983年被全国盆景协会考订为全国盆景艺术七大流派之一。2014年11月,如皋盆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江苏城市论坛关注到,如皋盆景在传承中发展,如今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盆景100万盆,从业者10万余人,全产业链年产值超200亿元,已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生态产业。
01.
胡瑗留下的这盆“蛟龙穿云”,如今放置于著名的水绘园,作为“镇园之宝”。
在水绘园,如派盆景第五代传人朱拥军和他的同事们通过讲解、互动交流,让游客更好了解如皋盆景技艺。平时也会走进社区,免费为当地居民讲解盆景养护知识。
朱拥军从事盆景技艺二十余年,手摸土壤或敲盆听音就能判断盆景是否需要浇水。
朱拥军的父亲朱本涛,是如派盆景殿堂级大师。10岁时父亲朱本涛就打算给儿子传授盆景技艺,可儿子对此不感兴趣,在他眼里“总觉得父亲太平常,跟着他没什么东西可学”。
后来在“全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上,南通盆景大师朱宝祥获得了一等奖,他对朱本涛说:“这件作品是我从如皋公园购买的,它的第一作者应该是你。”这句话震撼了少年朱拥军,他开始知道“平平无奇”的父亲其实是一位隐藏的大师。从此朱拥军就成了父亲的贴身徒弟。
经过多年实践和创作,朱拥军认为,盆景怡情养性,很有用;但创作一盆传统盆景至少两三年,价格难免让人望而却步。他提议多生产小盆景,让盆景从高端走向低端,把价格打下来。水绘园管理处很支持朱拥军,专门辟出一间房子让他来创作。仅半年时间,就有了收获。
作为盆景艺术非遗传承人,朱拥军潜心钻研技艺。他说:“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在盆景艺术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和探索,在盆景界有一定名气。水绘园给了我们父子一个很好的平台,成就了我们的事业,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把如派盆景传承和发扬好”。
02.
近年来,小微盆景因为美观精致、物美价廉,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
袁杨梦秋是一名90后,先后师承国际盆景艺术大师花汉民、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王恒亮。他搭建了一间小微盆景培育大棚,还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他发现很多人都喜欢或者想要养盆栽、盆景,但其中多数人最终都把花养死了。要么不及时浇水,要么浇水太过频繁。为解决这一痛点,袁杨梦秋开始琢磨设计一款智能花盆底座,能够实现自动浇水和远程操作。
为方便使用,袁杨梦秋还专门开发小程序,根据系统智能匹配植物大数据,自动浇水,让盆景活得更久、活得更好。这款产品目前已获得两项国家专利。
作为“如派”盆景的发祥地,如皋市顾庄村推动盆景产业向微型化、精品化方向发展,建设特色庭院,传承传统技艺,小盆景里透视出大风景。
“家家栽种花木,户户蟠扎盆景”,成为顾庄村的显著特色。 这里户户门前有园林,处处庭院绿意浓,一院一景,美色各异。
在如皋,一些年轻的从业者 正在用新思路、新技术,从事 盆景这个古老的传统行业,并使其 不断焕发出新的艺术光彩。
03.
皋,水边高地。如皋,南衔滚滚长江,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从胡瑗到朱本涛朱拥军父子,再到90后袁杨梦秋,一代又一代如皋人串联起属于如皋盆景的历史脉络。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如皋盆景方才成为中华艺术盆景之根,其造型技艺腾誉千年。今天,老树著花,新艺叠出,花木盆景已成为福泽万户的百亿产业。
花木生产面积达20多万亩,盆景生产面积近5000亩,如皋花木盆景产业收入连续多年突破2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盆景出口地之一。
如皋人古来多长寿,百岁老人频出,是国际自然医学会评定的世界六大长寿乡之一。如皋人的长寿,或许与“盆景怡情养性”不无关系。
如皋已有1600多年建县史,有文字记载历史约2500年。目前总面积1576.47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122.23万人。2023年GDP为1534.4亿元。
如皋市在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中位列第18名,江北第一。这一排名显示出当地在经济实力、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