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王景曦)11月25日,极端天气下城市防灾减灾气象科技成果发布会在中国气象局举行,首次对外发布16项城市气象科技创新成果。

近年来,短时强降水、暴雨、冰雹等极端降水天气发生概率逐年增加,为大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带来极大挑战。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气象服务水平,更好地防范应对气象灾害风险,2023年,北京市气象局发起、国内38个主要城市气象部门共同参与,组建了城市气象科技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联盟成立以来,聚焦极端天气下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103项研究成果,涵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雷达组网协同观测、短时强降水预报技术、交通气象保障技术等多个领域。

发布会主要发布了16项代表性成果。其中,北京市气象局自主研发的国产人工智能预报系统——灵犀极端降水大模型,实现了算力、算法、数据的自主可控,可结合环流场生成降水预报产品,2024年汛期效果评估表明,该模型在降水分布和量级预测,尤其在强降水预测方面表现优秀,平均强降水预报评分较主流大模型提升20%以上。

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陈德亮发表“建设城市气候韧性应对极端天气”主旨报告。同时,还发布了15项创新程度高、应用价值大、示范效应强、市场前景好,具备推广价值的案例。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越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景曦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