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天,呼吸道感染像是踩下了“油门”。

北京儿童医院夜诊现场挤满了焦急的家长和孩子,队伍竟然排到了590多号。一位儿科医生连续7个小时忙碌未停,连水都顾不上喝,甚至没有时间挪动脚步。病房里,哭闹声、咳嗽声此起彼伏,这样的场景,成为北方冬季医院的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家长从10月开始便感到苦不堪言:孩子“感冒”接二连三,上一轮肺炎刚刚治好,没过几天又开始咳嗽发烧。一些家长更是充满疑问:“孩子明明没发烧,为什么就得了肺炎?”而医生的回答——“符合支原体肺炎的特点”——却让家长们更加困惑:支原体肺炎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会让孩子“不发烧也能肺炎”?它与普通流感相比,又有何不同?

与此同时,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14岁及以下儿童的急诊流感样病例数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病例数正在迅速攀升,支原体肺炎成为主要病因之一。更令人担忧的是,肺炎支原体阳性率较高的省份集中在北方地区,儿童感染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为什么支原体肺炎今年冬天如此高发?它与流感和普通感冒的症状有何差异?孩子频繁生病,家长该如何防护?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这场高峰背后的真相,以及如何更科学地守护孩子的健康。

支原体肺炎远比流感更值得重视

冬季是儿童呼吸道感染高发的季节,家长们面对孩子频繁的感冒、发烧、咳嗽常感到手足无措。普通感冒流感支原体肺炎是三类最常见的疾病,它们的症状表面看似相似,但病因、表现及潜在的威胁却截然不同。特别是支原体肺炎,其危险性远远超出家长的常识范围

普通感冒通常是由鼻病毒或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轻微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低热、流涕、咽痛、鼻塞等症状。感冒的病程短,一般3至5天即可自愈,极少引起并发症,也无需特殊治疗。这也是家长最容易放松警惕的疾病类型。

流感则由流感病毒引起,其严重性明显高于普通感冒。儿童感染流感通常起病急,高热可达39-40℃,伴有全身酸痛、寒战、头痛等症状,且往往伴随呕吐、腹泻等消化道表现【1】【2】。流感患者的病情波动较大,特别是在未及时干预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甚至肺炎【1】。流感的传播力极强,特别是在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容易引发小规模暴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之下,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5岁以上儿童中。是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因之一【3】。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特点非常隐匿,早期症状常被误认为普通感冒,表现为低热或不发热、轻微咳嗽和乏力【4】【3】。但病情往往迅速加重,发展为持续性高热、剧烈咳嗽,甚至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19】。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皮疹、关节痛等肺外表现。由于其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混淆,支原体肺炎容易被家长忽视,导致延误治疗。

哪些情况下需要警惕并立即就医?

在普通感冒、流感和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中,家长需要警惕某些信号,这可能意味着病情加重,需要立即就医。

  • 持续高热不退:特别是体温超过39℃,持续超过48小时,普通退热药效果差【1】【19】。

  • 呼吸急促或明显喘息:孩子呼吸频率加快或出现胸部凹陷呼吸、无法平稳呼吸时,需高度警惕【4】。

  • 剧烈咳嗽:特别是干咳剧烈,夜间无法入睡,或者咳嗽超过一周【3】。

  • 乏力或精神萎靡:孩子无法正常活动,甚至嗜睡、不愿吃饭,提示病情恶化【19】【23】。

  • 伴随肺外症状:如皮疹、腹泻、关节疼痛等,这可能是支原体感染的特殊表现【3】。

肺炎的威胁——三类疾病的最终交集

尽管普通感冒、流感和支原体肺炎的起因和表现不同,但它们的严重并发症中,都可能指向同一个结果——肺炎。流感病毒可直接攻击下呼吸道,引发病毒性肺炎或继发细菌性肺炎,而支原体肺炎本身就是一种病程较长的肺炎类型,严重时可引发大面积肺实变、胸腔积液甚至肺栓塞【2】【3】【5】。

儿童肺炎“凶猛如虎”

肺炎是儿童最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以发病快、进展迅速、并发症多著称。尤其在幼儿群体中,肺炎的危害更加显著,无论是细菌、病毒还是支原体感染,都可能迅速发展为重症肺炎,威胁生命健康【6】【7】。

儿童肺炎的迅速发病是其危险的核心特点。病原体侵袭肺泡和细支气管后,可在短时间内引发严重炎症反应。孩子的肺部发育尚未成熟,免疫系统较弱,使得感染后的炎症反应扩展更快【8】【7】。

临床上,儿童肺炎的典型表现包括:

  • 持续高热:细菌性肺炎通常伴随高热,体温可超过39℃,而病毒性肺炎则可能伴低热或无热【6】【8】。

  • 呼吸急促:感染后,炎症迅速扩散导致气体交换受限,孩子表现为呼吸急促甚至胸部凹陷呼吸。

  • 精神萎靡:肺炎引起的低氧状态和全身炎症反应,会让孩子表现出疲倦、嗜睡或烦躁【8】。

  • 严重并发症:若病情得不到及时控制,可能出现肺不张、胸腔积液,甚至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7】。

全球数据显示,肺炎是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统计,每年有近80万名五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占全球儿童死亡率的15%【8】【9】。在中国,肺炎链球菌是导致儿童侵袭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致病能力强且病死率高【6】。重症肺炎的病死率可高达30%-50%,特别是在未能早期诊断和干预的情况下【7】【9】。

重症肺炎的迅速进展使其更加危险,家长和医生需警惕以下信号:

  • 呼吸频率显著增加或伴胸部凹陷。

  • 高热超过48小时,常规退热药无效。

  • 精神状态异常,包括嗜睡、烦躁或意识模糊。

  • 出现严重咳嗽或咯血,提示病情已累及深层肺组织【6】【8】。

尽管肺炎是一种危害重大的疾病,但它也并非不可战胜。通过及时接种疫苗、改善儿童营养和生活环境,大部分肺炎病例可以预防【8】【9】。同时,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例如,抗生素对细菌性肺炎疗效显著,而病毒性肺炎可通过抗病毒药物结合支持治疗有效控制【6】【8】。

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防护手段之一

  • 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13):适用于5岁以下儿童,能有效预防肺炎球菌引起的侵袭性疾病和部分肺炎 。

  •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适用于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特别是高危人群,通过增强体内免疫反应,预防更广泛的肺炎球菌血清型感染 。

家长和医疗机构应保持高度敏感性,及时识别肺炎早期症状,将治疗窗口前移。肺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和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J].中国病毒病杂志,2024,14(01):1-19.DOI:10.16505/j.2095-0136.2024.1001.

万紫玲,马淑霞,徐炎.2559例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流行病学特征调查[J].儿科药学杂志,2024,30(11):22-26.DOI:10.13407/j.cnki.jpp.1672-108X.2024.11.005.

赵顺英,钱素云,陈志敏,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4,9(01):73-79.DOI:10.19871/j.cnki.xfcrbzz.2024.01.015.

赵顺英,陈志敏,刘瀚旻,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指南(2023年版)》重点解读[J].临床儿科杂志,2023,41(03):224-228.

徐德,孟怡辰,王雪晴,等.216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分析[J].妇儿健康导刊,2024,3(20):63-66.

谢雨涵.重症肺炎防控指南[J].科学之友,2024,(10):45-46.

中国急救医学2016年2月第36卷第2期 Chin JCrit Care Med,Feb.20l6,Val 36,No.2

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20版)[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1,27(01):1-47.DOI:10.19914/j.CJVI.2021001.

潘锋.儿童是流感易感人群和重症高危人群[J].妇儿健康导刊,2024,3(10):12-1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多板块,静待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本文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文中涉及药物、技术、产品等只做表达所需,不具任何治疗建议,具体治疗方式请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检查及治疗。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