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古典乐评杂志《号角》 评价2010年吴和坤的演奏专辑 《巴赫之道:六首组曲》 :“他的轻盈运弓与他的音乐句法,展显舞者之动态——时而旋弧,时而腾跃,他的演奏犹如 行云流水 ,精致且优雅自若,这是我所听到的 最出色的演奏 ......我想像不出没有葛耶拉斯、吴和坤、卡萨尔斯和斯塔克的录音版本。”
演奏家介绍
大提琴家吴和坤,生于上海,曾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和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后攻读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与波士顿大学。他早年师从夏敬禄和夏家宝,后拜随传奇大师让德隆、托泰利埃、内尔索娃,俄国大提琴家瑞美妮科娃和美国大提琴家帕纳斯。2012年他作为海外杰出人才引进归国,先后任苏州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创院院长。同时,他也是阿斯本音乐节大提琴和指挥双项奖金的获得者,作为大提琴家、指挥家、教育家的他皆备受赞誉。
吴和坤的上一张巴赫六⾸⽆伴奏⼤提琴组曲的演奏专辑是开头提到的在 北美录制与发行 的 《巴赫之道:六首组曲》 ,十年后,吴和坤再次踏上探究巴赫的旅程 ,这张唱片则是他首次在本国录制、制作与发行《巴赫六首大提琴组曲》。
六⾸⽆伴奏⼤提琴组曲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代表作之一,对大提琴演奏者而言,它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音乐表达和哲学思考的深邃源泉。吴和坤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音乐哲思将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与自然山水的灵韵完美融合。引领听众在弓弦之间领略大自然与音乐交织而成的宏大画卷。每个音符都仿佛源自大地的脉动,山林、河流的呼吸,琴声在此化身为自然之声。
作曲家介绍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琴、小提琴、⼤键琴演奏家,被普遍认为是⾳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并称其为“西⽅⾳乐之⽗” 。
巴赫(Bach)这个名字在德语中有 “溪流” 的意思。而这六⾸组曲与⽔有关,从小溪到⼤海,描绘⼤⾃然景⾊。巴赫的《六⾸⽆伴奏⼤提琴组曲》是他的弦乐独奏作品中的巅峰之作,每⼀⾸都堪称⼤提琴⽂献中的瑰宝。创作于巴赫在科腾担任宫廷乐⻓期间,⼤致时间跨度为1717年⾄1723年。当时的⼤提琴还未像后来那样得到充分发展和重视,但巴赫通过这六首组曲,将⼤提琴的技巧和表现⼒推向了⼀个新的⾼度。
巴赫六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是归属于巴洛克时期风格的作品。巴洛克组曲体裁,通常由 不同的舞曲 组成,典型为:阿列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和吉格,并附有一个前奏曲。在萨拉班德与吉格之间会插入一段迷你的小步舞曲或布列舞曲,再或者加伏特舞曲。六⾸组曲分别为不同的调性,每⾸组曲在结构上都按照严格的曲式谱成,构建了⼀种更加循序渐进且连贯统⼀的⻛格。
在C大调第三组曲的演绎中,吴和坤成功塑造出辉煌且大气磅礴的整体风格。C 大调因其无升降号的特质,本就传递出忠诚开明、理性之印象,而在吴和坤的诠释下,这一特性被进一步放大与深化。
第三组曲的萨拉班德舞曲虽节奏相对缓慢,却丝毫未减损其魅力,反而彰显出吴和坤超凡的演奏技艺。渐弱的精妙把控所营造出的延伸感,令乐曲始终萦绕着庄重肃穆的气息,极大地丰富了整个组曲的情感层次,使其在情感的深度表达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让听众得以充分领略这部作品的独特韵味与深刻内涵。
专辑实物
↓点击图片,珍藏实体专辑!↓
专辑以山水景色作为封面图,3CD以深棕⾊和浓绿⾊作为整体主色调,象征沉稳的⼒量,与⼤提琴深沉且富有表现⼒的⾳⾊特点相呼应。⽣机盎然的浓绿色代表着⼤⾃然所传达的和谐⽣态之美。这两种颜⾊搭配,突显出⼤提琴⾳乐作品中浑厚与细腻并存的艺术特性。专辑小册中有吴和坤对组曲的细致导赏以及由六首组曲引发的遐想,引领我们走进巴赫的音乐世界。
他用音符诠释自然的韵律,表现大自然与音乐的和谐共生。这张古典专辑是对这一经典作品又一次激动人心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呈现。无论是对于巴赫音乐的拥趸,还是大提琴音乐爱好者,这张专辑都是不可或缺的收藏佳品。
吴和坤说:“这一切,都证实了这个音乐的无限性,及其探索旅程的无止境,作为演奏者,我视之为一种至高特权。对于我,演奏或录制巴赫,为终生之探索,而非努力之标志。无可比拟的巴赫,如此尽善尽美,令300年后的人类仍不知所措,只能说明我们还未具备足够好的手法与智慧来应对。无疑,我将继续探索,更接近巴赫之本意、接近“最理想”,更好地交付于这个音乐。”
这番话语深刻道出了巴赫音乐的无限魅力与演奏家探索的无尽征程,而我们也满怀期待,期待着演奏家们在不断探索中能更加深入地触及巴赫音乐的真谛,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演绎。
*微信编辑:Yo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投稿、合作: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