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开屏新闻】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从昆明市区驱车出发40分钟,来到西山区团结乡,绿树青瓦相互辉映,200年历史的古墙、明代古井、袅袅的炊烟,共同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古村落画卷。

这就是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乐居古彝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前,乐居村的村民陆续从老房子迁出,古村成了“空心村”。通过保护性开发,村子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风貌和人文资源,发展起了生态农业与文化旅游融合的产业模式。这里迎来了许多“新村民”,安家置业、随心经营,反哺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乐居村新生活、新气象。

近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的通知,提出到2027年,全省培育3000个以上乡村旅居重点村,引培一批旅居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旅居云南样板。

在乐居村,“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一应俱全,并且还在不断地升级旅游体验。未来,也许也能成为云南旅居的首选乡村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村民”张俊:

用一座土窑烤面包,带火一个古村

清晨,“新村民”九犀手作面包主理人之一、面包师张俊从北市区的家里出发,来到乐居村,手工揉面、制作馅料、为柴窑升温、烤制面包,追求着自己的美好生活。他说:“在乐居村,烤完面包就可以发呆、晒太阳,非常松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犀手作面包,是乐居村的一张名片,也是凭一家面包店带火一座古村的典型案例。

作为土生土长的昆明人,在成为乐居村的“新村民”之前,张俊就跟着家人来过好几次乐居村。初时,只觉得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后来,他从事烘焙行业26年,一次机缘巧合,有伙伴询问他想不想到乐居村开一家面包店。经过考察发现,村里的山泉水软硬度刚刚好,很适合面包制作,于是,门店的选址就这样敲定了。

2020年10月,九犀手作面包乐居村店正式开始营业,张俊也正式成为了“新村民”。刚开始,村里的游客不多,烤面包的闲暇之余,他就搬来一张椅子晒晒太阳,眺望远方;又或者是捣鼓一些手作,一只小小的木头犀牛、一个精致的多肉花园……

美味的面包渐渐成为了人们对乐居村的第一印象。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想到村里来,一边尝尝这座土窑烤制出的松软的、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食材原味的手作面包,一边也在村子里漫步而行,感受旷野、松弛的生活。张俊也慢慢忙碌了起来……目前,九犀每天出炉大概400个面包,周末最多时1000个。

“最初我们来到乐居村时,很多老墙都已经破败了,一些房子也成了危房。随着‘新村民’越来越多,游客也纷至沓来,大家齐心合力,把老房子修缮起来,又开发出了很多新业态,将村子做成了如今这般‘闹中取静’的状态。如今,村民们和游客们就像朋友一样,围炉煮茶,谈天说地,仿佛返璞归真,真的是十分美好。”张俊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村民”周未:

开一家民宿,让乡村旅居具象化

在成为“新村民”以前,民宿乐居之眼的老板周未从事过金融行业、教育行业,还当过家庭主妇。她甚至不是云南本地人,十年前,因为喜爱云南,她和丈夫留在了昆明。“我们一直很喜欢休息的时候在昆明周边转转,偶然来了一次乐居村,就觉得这里太好了,村子很漂亮,离昆明也不远。”当即,他们决定开一家民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乐居村以其独特的“一颗印”建筑而闻名,这种建筑得名于其平面布局形状很像古代的官印,通常为方形或接近方形,中心有一个庭院,四周由房屋围绕。形式小巧、适应性强,非常适合当地的气候和农村生产生活需求,是汉彝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乐居之眼位于乐居古村半山,建筑设计保留了云南传统的一颗印形式,在“新村民”周未的精心打理下,结合新时期审美及居住习惯,使用乐居本地的石头、瓦片、木头有节奏地组合设计于一体。如同名字一样,民宿以其独特的装修风格和两个视野极佳的观景位置而闻名,可以将村落美景尽收眼底。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精心的设计,民宿的名气逐渐打响,有很多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游客订房,到村里旅居。很多人成了“回头客”,有人来一次要住一个多月。

这些常来的客人告诉周未,乐居村给了他们一个可以短暂逃离繁忙工作的小小空隙,来这里住上几天,走走石板路,喝喝咖啡,休息好了再回去面对繁重的工作。“这里离昆明很近,无论是外地游客旅居、还是昆明游客周边游都很方便,来这里不需要太多的提前计划,也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旅游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都大大节约。”周未说。

对自己用心经营的民宿,周未还有很多计划。她告诉记者,她正着手准备扩建民宿,将住客和来临时就餐的客人进行区域上的分隔,以提升顾客的体验,让客人们能更加不受打扰地感受乐居村的安静与松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村民”小雪:

放慢工作节奏,为古村带来更多体验

将永生花制成首饰、摆件等手工艺品,在乐居村,手作小店“时续她们家”非常精致,甚至有电影剧组上门取景,在这里,提前预约,就可以为游客们提供一场有趣的手作体验。

小雪是花艺师,叔叔在乐居村的小院子空置着,她便想尝试着设计和利用起来。来到乐居村,小雪毅然决然地留下来,成为“新村民”之一。手工制作的装饰品、从旧货市场淘来的老家具、亲手种植的“可食用花园”、精心挑选的小饰品,小院子里的每一样东西,都倾注了小雪和朋友们的巧思和异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乐居村,各个方面都是刚刚好。”小雪说,“这里有一定的游客量,但又不商业化,在村里,生活和工作得到了平衡。”

成为“新村民”前,小雪主要经营线上店铺,对流量、数据的追求十分迫切,有订单的时候担心做不完,没有订单又很焦虑,工作压力很大。来到乐居村,每天接触大自然,和线下的顾客们面对面交流,小雪生活的节奏被这里的环境放慢了。

在乐居村有了自己的实体小店后,小雪的产品也不再单一,线下小店里还可以为顾客提供咖啡小点,小雪未来计划在小店里再做一些可以让游客一同体验手工乐趣的小工作室。这些生活与工作上的拓展,也给了小雪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时间,“在乐居村,我发现自己可以尝试的东西变得更多了。”她感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村民”期丽:

做家乡推荐官,带你领略美丽乡村

与其他的“新村民”不同,期丽是团结乡土生土长的白族人,丈夫的老家就在乐居村。十多年前,家里的老人们就在乐居村经营农家乐。据她回忆,当时,乐居古彝村就是一个“空心村”,村民们陆续都从老房子里搬走了,来农家乐的顾客也并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期丽也一心想到城市里发展。从昆明理工大学毕业后,她在昆明从事化妆品行业,享受着“都市丽人”的感觉。后来,家里人让她花点时间和精力,为自家农家乐的经营找一条好的路径。

“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农家乐,一开始就想着通过短视频的形式来推介一下吧!我就拍了拍自己小院子里家养的鸡、晒的腊肉、新鲜的蔬菜,慢慢地,发现网友们都挺向往这种生活,我也感觉有一双无形的手推着我往前走,想把我的家乡推荐出去。”期丽说。

两年前,恰逢街道推荐“家乡推荐官”,期丽也正式把家里的农家乐作为载体,向外界推荐乐居古彝村,为乐居村文旅融合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如今,来到乐居原味农家乐,不仅可以跟着向导期丽一起游览古村,聆听讲解,还可以体验当地少数民族的祝酒歌、打跳等文化,更可以坐下来品尝一道原汁原味的花椒鸡,在文旅融合的新乡村中度过惬意的一天。

“以前,古彝村是‘空心村’,后来,因为一家面包店变成了‘面包村’,如今,业态丰富多样,旅游体验多元,乐居村已经变成了‘美丽乡村’。”期丽说。

开屏新闻记者 朱婉琪 龚楚童 文 付兴华 摄

一审 曹婕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罗秋旭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