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丨南阳市召开“建强副中心 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邓州专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25日上午,南阳召开“建强副中心 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系列主题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由邓州市主要领导介绍“勇担重任 实干出彩”相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蔡咏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建强副中心 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系列主题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很高兴邀请到邓州市委书记邓俊峰先生出席,请他介绍邓州市“勇担重任 实干出彩”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朋友们的提问。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

邓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绳应勇先生;

邓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刘红梅女士;

邓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魏新果先生。

欢迎各位发布人!

下面,先请邓俊峰先生作主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俊峰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邓州“四大班子”和185万人民群众,向您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邓州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邓州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是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中等城市和南阳市域副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占南阳的11%,人口占南阳的15%,粮食产量占南阳的五分之一,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和常住人口达到“双50”(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万),在南阳各县市中排第一,体量大、位置重要、城市承载力强,是南阳经济总量的重要支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流经邓州37.4公里,是重要水源涵养地和核心水源区。

站位新的历史起点,推动“优势”转“胜势”、“定位”变“地位”、“量变”到“质变”,为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作出邓州最大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任和使命。近年来,我们深度融入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把“五聚五提”细化为“八大行动”(“首位管总”行动、“精准出击”行动、“创新升级”行动、“转型增效”行动、“提质增速”行动、“产村融合”行动、“补白强弱”行动、“普惠兜底”行动),全力以赴推向纵深,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成绩单。2023年,邓州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排名河南县市第12位,连续多年入选中部百强县。2024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532亿元,重回南阳首位,成为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最重要的经济支撑。

1、 牢记嘱托,忠诚践行,“两个确立”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途中,在邓州临时下车察看小麦长势时指出:“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邓州作为国家超级产粮大县,小麦生产在全国、全省占有重要位置,肩负着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承载着南阳市委市政府的厚重期望。我们扛稳政治责任,坚持“两藏”战略,加快推进“四个全域”(全域渠灌、全域三产融合、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守牢“耕地红线”“粮食生产能力红线”,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55万亩、产量稳定在30亿斤,为“中国饭碗”贡献了更多优质邓州粮。2023年夏收季节,面对多年不遇的“烂场雨”,全面动员、“雨口夺粮”,5天时间210多万亩小麦颗粒归仓,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雨间夺粮记》为题重点报道。

2、 守正创新,入局破局,产业突破更加有力、转型增效更加成势。邓州是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只有挺起产业“硬脊梁”,才能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我们综合考虑邓州的比较优势、环境承载、市场条件等因素,找准了实现产业突破的“路径”“方式”“方向”。在“一产”方面,实现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路径突破,探索构建服装加工、雨伞加工等近20个“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总产值近300亿元,每个乡镇都有产业支撑。在“二产”方面,实现了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式突破,共签约喷水喷气织机45370台、合同引资额338亿元,已落地开工生产10629台,年底前可落地30379台,基本形成了“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产业生态。在“三产”方面,实现了优势转胜势的方向突破,建成运营全国县级最大的单体物流云仓——京东(邓州)智慧物流港,极兔、韵达、圆通等15家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快递日均流转10万单,年产值10亿元,二期建成后可达50万单,年产值50亿元,省际区域物流枢纽加速形成。

三、提质增速,文旅赋能,古城复兴更加稳健、古韵新容更加凸显。邓州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年的建城史,中心城区“八渠五河两湖”水润穰原,“回”字型内外城墙城河在北方城市独一无二,宋金商业街遗址提供了我国古代城市由封闭的里坊制度向开放式的街巷制度转变的实物例证。我们坚持品质标尺,“古城复兴、老城改造、湍北完善、新区加速”“四大块区”一体建设,彩虹桥、三贤大桥、穰城大桥、平安大桥等“四桥”横跨湍河,突破城市空间制约,城镇化率达到45.4%,城市承载能力在南阳11个县(市)中稳居第一,成为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最重要的功能补充。特别是紧扣“又见宋金·梦回古邓”主题,重点打造“一街”(宋金商业街)、“一景”(邓州“花月夜”文旅新干线)、“一品牌”(“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邓州品牌)旅游综合体系,相继建成了宋金商业街遗址展馆、内城平成门、内城迎旭门、“突破口”公园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先后修复了邓县百货商店、中国百货公司等4栋上世纪60年代的历史建筑和15组清代风格仿古建筑群,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古城独特魅力日渐呈现。

四、不忘初心,牢记宗旨,民生答卷更加出彩、城乡善治更加有效。我们坚持用75%以上的财政支出记好民生“账本”,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坚持教育优先,新建改建3所高中、新增高中学位1万多个,连续4年高考文化课一本进线总量、增速位居南阳第一。深化“三医联动”,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邓州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拥有两家三级综合医院的县(市),获得“中国中医之乡”称号。紧盯“两降一控一升两达标”,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渠清水安全北送”。树牢本质安全理念,创造性地推动“四议两公开”与群腐集中整治紧密结合,健全隐性用警、群防群治、产业帮扶、舆情管控等常态化防控“四项机制”,构建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数治支撑的“四治”融合体系,打造社会治理现代化样板区,创出了善治新模式。

邓州取得的发展成就,是中央和省委、南阳市委决策部署在穰原大地的生动实践。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上级工作部署,聚焦“五聚五提”,纵深推进“八大行动”,在南阳“建强副中心 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的实践中勇担重任、实干出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持人:

接下来进入现场提问环节,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新闻发布会关注的内容进行提问。

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经济报记者提问:

邓书记,刚才您提到,2024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532亿元,重回南阳首位,背后主要在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请具体介绍一下,近年来邓州在产业发展上所取得的成就和下一步的发展思路。谢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俊峰

邓州是传统农业大市、人口大市,正因为人口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我们对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向往,探索也更多更深。

实践中,我们清醒认识到,如果“十四五”期间,邓州产业发展仍不见起色,那么必然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发展难以为继。没有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就拉不动就业,就没有税收。再加上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土地财政”难以为继,靠什么支撑发展?二是中等城市、中心城市成为泡影。产业“空心化”,就业问题解决不了,居民收入提升不了,城市就留不住人,人去楼空,变成“空城”。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逐步打开了一产、二产、三产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坚决挺起邓州发展“硬脊梁”。

一产,实现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路径突破。邓州是国家超级产粮大县,是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市)等国家级、省级试点,建设农业强市、推进乡村振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

近年来,我们围绕乡村振兴全局,探索构建“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把“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邓州化、具体化。目前,已形成服装加工、雨伞加工、新能源及电子生产加工等近20个“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总产值近300亿元,带动17.2万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就便就业、就地城镇化,年均收入超2.7万元。下一步,主要聚焦“增体量、扩容量、提质量”三个重点,对涉农类、以工带农类、三产融合类等三类业态分类指导,拓展、催生农业多种业态。预计到2025年,“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400亿元。

二产,实现了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式突破。2022年,因要素成本上涨和产业结构调整,长三角地区化纤纺织产业开始新一轮转移。我们抢抓机遇,在江浙地区设立驻地招商特别行动组,精准出击,共签约喷水喷气织机45370台、合同引资额338亿元,已落地开工生产10629台,年底前可落地30379台。同时,纺织工业用蒸汽、污水处理厂、源网荷储等配套设施统筹推进,构建起了“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产业生态。目前,我们以“衣走天下 织引未来”为主题,筹备开展“化纤纺织企业进邓州”和“品牌服装企业进邓州”活动,再招引落地一批优质项目,年底前完成“落地开工3万台织机,形成年产30亿米以上高端化纤面料产能,新增工业产值150亿元”的目标任务,解决好邓州工业“有什么”的问题。

三产,实现了优势转胜势的方向突破。邓州交通便利,郑渝高铁、浩吉重载铁路、焦柳铁路三条铁路过境,设有三个客运站、两个货运站;二广、沪陕、内邓、南邓高速环城,湍河航运列入规划。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直是我们的重要课题。2023年以来,我们纵深开展京东·邓州融合创新发展行动,做大做强京东智慧物流产业。9月8日,全国县级最大的单体物流云仓——京东(邓州)智慧物流港顺利开园,园区快递设备日均流转10万单,预计到年底运营4个月,可完成产值10亿元;二期建成后可达50万单,年产值50亿元。

京东(邓州)智慧物流港项目,是京东集团与县级城市的第一次合作,也是河南首个落地的县域智慧物流港项目。我们将聚焦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以化纤纺织为代表的特色制造、“1+N”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第三产业聚集、带动第二产业发展、拉动第一产业增长,打造配套服务豫西南协同发展的“内陆无水港”,为南阳“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做出邓州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阳日报记者提问:

请问在推动项目建设上,邓州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项目建设成效如何?谢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绳应勇

一、高位谋划,聚力驱动。邓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坚持每周一例会制度不放松,每周一由书记、市长亲自调度或现场观摩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今年以来累计召开项目推进例会36次,解决197个问题。县处级领导率先垂范,联动“万人助万企”分包干部和项目“首席服务员”,组成推进专班,在一线解决项目难题,县处级领导累计现场办公206次,实地解决问题137项。

二、优化环境,增速提效。持续深化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整合各部门审批职能,推动审批流程再造,出台了15项配套政策,推行“穰我办”网上平台,建立提醒预警制度,全面推行“事前辅导、帮办代办”服务模式,最大限度精简前期手续办理流程。如益广内衣产业园、永泰棉纺高科技制造等4个项目实现了“一天办四证”,为48个重大项目提供了“容缺办理”服务。

三、做细服务,保障要素。在资金保障方面,强化培训指导,精心谋划包装,积极协调申报,全力争取政策性资金。截至10月底,我市共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8亿元,发行专项债券资金6.9亿元,争取超长期国债资金5100万元,其中4个化纤产业园、京东智慧物流港等产业项目均得到专项资金支持,为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提供强劲动力。聚焦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引导各银行机构强化金融支持力度,累计帮助重点项目新增贷款17.6亿元。在用地保障方面:上报批回各类建设用地1253亩,探索实施“清算、清场、托管、盘活、处置”低效用地整治“五步工作法”,盘活低效用地1726亩,为承接产业转移、承载项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撑。在用能方面:大力推进恒丰、恒悦2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企业综合用电成本降低25%以上。

2024年邓州实施省市重点项目84个。其中省重点项目7个,已完成投资92.9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12%;市重点项目77个,已完成投资210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03%,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均居南阳市第1位。

2025年,邓州市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谋划实施省、市重点项目60个以上,总投资200亿元以上。运用好周一例会、“红黄提醒台账”“八快两提”等制度机制,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提速,快开工、快投产、快达效,最大限度地释放投资效益,为建强副中心贡献邓州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顶端新闻记者提问:

请介绍一下近几年来邓州市在高中教育质量提升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红梅

近年来,在邓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牢牢锚定“内涵式提升、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党建引领、队伍锻造和风险防控为保障,干字当头,拼字为先,全力做到稳中求进、优中求新。

一是资源保障更加有力。2020年以来,投资15亿元,三年新建三所高中,增加学位1万多个。投资1.9亿元,实施“普通高中发展提升工程”,全面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从2022年起,连续三年在复习备考阶段,安排专项资金共计1407万元,为高三师生加餐。市领导多次深入学校帮助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提振师生士气。

二是队伍建设更加过硬。加大普通高中紧缺学科教师招聘力度,2019年以来,共补进普通高中教师1399名,其中985、211高校毕业生占比五分之一。先后出台支持一高中创名校、二高中发展提升实施意见,赋予学校自主招聘权限,落实“985”“211”毕业生安家费、教师公寓等相关待遇。加大与北大培文、北师大和华中师大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教师专业能力。采用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大比武、大循环教学等措施,为年轻教师压担子、铺路子,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是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扎实推进新高考改革,持续推进“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选树优秀典型,发挥引领作用。实施“青蓝工程”,强化师徒结对,加速青年教师成长。系统实施培优计划,积极开拓学科竞赛、强基计划等多元路径,挖掘培养拔尖人才。实施“一人一案”个性化指导策略,定制补弱、精准补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反思探索,激发内生动力。

邓州市2024年普通高考一本进线人数从2018年的1236人增长到2024年3334人,增长率达170%,在南阳市县区中首个突破3000人大关;8名考生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招飞工作位居全省县区第一。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邓州教育铁军的全新面貌,不断交出新答卷,拼出新荣誉,展示新风采,为南阳建设教育强市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提问:

邓州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基础能力比较强。请问如何把优势转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胜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新果

邓州是传统农业大市,粮食总产稳定在30亿斤左右,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全国制种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现有耕地25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217万亩,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76万亩、引丹灌区150万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分配给邓州6亿立方米丹江水资源,专项用于农业生产。优良的基础条件既为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重抓重推、全面构建“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1”即1家龙头企业,或1个产业集群、1个朝阳企业、1个产业协会。“+”即以利益合理分配为基础,联结、带动、激发各类参与主体,形成产业链利益共同体。“N”,既可以是“家门口”企业或加工坊,也可以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还可以是分散的农户。截至目前,已经形成花生、水产、农产品深加工等近20个“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264家,带动家门口企业、加工作坊、农户家庭1.1万余家,从业人员17.2万人,人均年收入超2.7万元,年总产值近300亿元,农民群众“养老带小、上班挣钱、农忙种地”三不误。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五聚五提”工作部署,持续培育壮大“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增体量、扩容量、提质量”,不断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力争到2025年底前,带动群众就业突破20万人,从业人员年均收入超过3万元,小升规企业突破50家,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400亿元,为全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最大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持人: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它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后,与邓州市委宣传部联系,进行深入的采访了解。

最后,再次谢谢邓书记和各位发布人的精彩发布,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积极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文图:冯长顺 于鸣 杜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