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问题存在的共性,以为后续改进解题思路提供支撑。

全文1354字,阅读约需4分钟

撰稿 / 苏士仪(媒体人)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赵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学生们正在学校食堂就餐。图/新华社

近日,湖北钟祥市6所中小学共11名校领导被通报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报道,这6所中小学的校领导之所以被通报,都与变相套取食堂资金有关。如,有的在学校食堂成本中列支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及绩效奖,有的转卖食堂食材套取资金违规发放教师值班补贴,还有的则利用职务之便,在食堂采购工作中为他人提供关照,收受他人现金。

从报道看,这些被通报的行为所涉及的金额似乎并不算特别多,少则几千,多则十余万,但其中的危害不可小觑。食堂不是任意搜刮的肥肉,身为学校领导,在这个过程中理应充当“内部监管者”的角色,然而,现实中,相关人员却利用相应的漏洞,想方设法套取学校食堂资金,其行为相当恶劣。因此,此番11人被通报处分,也算是一个警示。

从此次当地集中通报的多所学校的情况看,类似操作并非个案。那么,如一些网友所质疑的,这样的操作是否为当地一些学校套取食堂资金的“潜规则”,也值得进一步开展摸查工作。在调查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也该仔细查明背后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当然,对涉嫌违法违规的相关人员,该依法处理的就要进行处理。

近年来,有关于学校食堂、营养餐专项资金被套取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此前,国务院发布的报告显示,66县将19.51亿元用于偿还政府债务、基层“三保”等支出;有的变相挤占、串通套取相关资金。此外,在餐食采购招标和供餐监管中,还存在权力寻租等问题。

2022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的一篇文章也指出,重庆某学校总务处副主任田某通过虚开缴款单、虚假充值消费的方式,将部分食堂工作餐费占为己有,甚至还假以给食堂办公室人员发放“工作补助”等名义。诸如此类的消息多次引发广泛关注,公众针对中小学食堂、营养餐资金监管的讨论不绝于耳,可见相关问题的严峻程度。

回到此事去看,不少被通报的人变相套取食堂资金,是为了“违规发放教师值班补贴和福利”“用于解决学校违规开支”,这不得不引发各方深思。因此,也要追问的是,为何这些学校相关的资金一有问题,就选择从食堂下手,这是否暴露了学校食堂资金监管仍存在不透明的问题。这理应引起相关方面的关注。

就在最近,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中,对膳食经费管理提出明确要求,明确自主经营的中小学校食堂需独立开展会计核算,加强对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的财务管理,指导各地科学统筹资金,全面加强监管,实现信息公开。

这些要求极具针对性,其指向的就是学校自主经营食堂可能存在的资金监管难题。各地不妨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予以落实。这个过程中,也要找出问题存在的共性,以为后续改进解题思路提供支撑。

无论如何,中小学食堂不能被当作某些人的“摇钱树”。一些学校不能一有所谓的资金“缺口”,就开始想方设法从食堂腾挪。这样的钱,拿了不仅违法违纪,良心也难安。

值班编辑 李加减

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新京报评论”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星标“新京报”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点击“在看”,分享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