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马来黄会强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推进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是新时代一个重要的战略课题。黄河“几字湾”区域在其中具有重要位置,研究其历史人文资源禀赋,破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道显得更加紧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初,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与西北大学出版社,共同策划了“黄河岸边的中国”系列丛书项目,并邀请全国著名的历史、人文、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丛书编委会,先后组织了5次沿黄河考察活动,已经编辑出版《出入龙门》《陟彼山河》两部关于黄河晋陕两岸历史人文的图书,有关河南、山东黄河区域历史人文的《河洛中原》《海岱齐鲁》两部图书正在编写出版之中。

今年8月3日至8月18日,编委会组织了第6次考察活动,即对黄河“几字湾”区域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资源进行了系统考察。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对相关资料整理、分析和研究,提炼出其中蕴含的重大时代人文主题,并就其与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进行探究,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黄河“几字湾”区域历史人文资源禀赋及基本特征

(一)黄河“几字湾”区域历史人文资源禀赋

1.黄河甘肃白银段历史人文遗迹展现出独特的魅力。白银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以其奇特的地貌吸引着众多游客;祁连山永泰古城见证了岁月的沧桑;明长城景泰段—索桥古渡诉说着古时的防御与交通;法泉寺、寺尔湾石窟蕴含着深厚的宗教与艺术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祁连山永泰古城

2.黄河宁夏段自然与历史人文遗存令人陶醉。中卫沙坡头—沙漠博物馆让人们领略沙漠的神奇;双龙山石窟—石空大佛寺展示着宗教艺术的魅力;黄河青铜峡大峡谷雄伟壮观;宁夏水利博物馆、引黄古灌区、古秦渠、秦汉总干渠等水利工程,见证了古人治水用水的水利智慧;一百零八塔、水洞沟遗址博物院、拜寺口双塔、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遗产,诉说着宁夏的历史;宁夏博物馆则是宁夏文化的集中展示之地;贺兰山岩画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夏水利博物馆

3.黄河内蒙古段历史人文遗存星罗棋布。乌海市的满巴拉僧庙、满巴拉僧蒙医药博物馆、召烧沟岩画等体现了宗教、医学和艺术的融合;鄂托克旗桌子山秦长城展示了古代的军事防御设施;乌海博物馆和煤炭博物馆则反映了当地的工业发展历程。巴彦淖尔市的三盛公水利枢纽、奈伦湖、阿桂庙、阴山鸡鹿塞城址、高阙塞遗址等,水利工程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黄河至北点、乌梁素海、小佘太秦长城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包头市的麻池古城、昭君古渡、包头博物馆、敕勒川博物馆、美岱召等,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托克托县的云中郡古城、东胜卫古城、东受降城遗址及黄河上中游分界碑等历史人文打卡点,彰显托克托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魅力。鄂尔多斯博物院则是鄂尔多斯草原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鄂尔多斯博物馆

4.黄河晋陕北段历史人文遗迹同样壮观。陕西榆林的府州古城遗址、神木石峁遗址、高家堡古城、葭州古城、香炉寺、白云观、吴堡古城、李家崖遗址等,山西北部沿黄的明长城、老牛湾、碧村遗址、碛口古镇、离石汉画像、小西天、晋文公庙等,展示了陕北晋北地区深厚的历史底蕴;两省共同拥有的乾坤湾、壶口瀑布更是大自然的壮丽杰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黄河“几字湾”区域历史人文资源基本特征

1.黄河“几字湾”区域历史深厚,人文资源丰富多样的现状,体现了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文明诞生、大一统国家形成发展、民族融合的历史。银川水洞沟遗址、呼和浩特的大窑遗址、宁夏内蒙古贺兰山阴山岩画、陕北石峁遗址等,揭示了早期人类的形成、进化及其生产生活方式。对于研究人类起源、史前文化以及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均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文明演进中的重要标识长城,赵长城、秦长城及之后的汉代明代等不同时期的长城遗存,见证了古代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对抗和交流融合。永泰古城、鸡鹿塞、高阙塞、麻池古城、云中郡等古城池和要塞,记录了古代军事防御和商贸交流,见证了古代军事、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2.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在河套阴山段有突出的体现。“几字湾”区域,特别是河套阴山地段,是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区域。中原文化、北方游牧文化等在此交汇融合,相互之间发生着密切的往来,民族之间的交流、迁徙和冲突融合频繁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上实行的郡县制与羁縻政治治理,佛教、道教在不同时期传入并与当地的原始信仰交流、影响,汉字作为书面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承的主要工具,不同民族文化与习俗的延续,这些共同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包的统一性、整体性特征。

02

黄河“几字湾”区域蕴含的重大历史人文主题及对其开掘的意义

(一)中华文明独立起源一以贯之的历史,在几字湾地区的体现,对我们加深历史认知,增强文化自信具有时代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万年左右的水洞沟遗址、1万年历史的贺兰山阴山岩画、70万年左右的大窑文化遗址、4000年前后的石峁遗址等,反映人类起源、史前文化、文明前夜和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文化形态。发源于黄河支流甘肃洮河地区的齐家文化,被认为是远古华夏部落的早期来源,河套阴山段是其东传的重要通道,该区域多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出土器物,为这一学说成立提供了重要佐证。

总之,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与文明的主体,“几字湾”区域历史人文在其中具有重要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久远,在这里有突出的表现。开展深入研究与宣传,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这里,先后有荤粥、土方、鬼方、林胡、娄烦、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党项、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

在贺兰山、阴山东西或南北通道的山岩之上,研磨与镌刻了数以万计的岩画,以艺术的形象描绘了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画卷,记录了远古历史时期先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反映了人类发展史中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人们的宗教信仰、心理活动以及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长城、秦长城、明长城、秦直道,秦九原郡、昭君渡、西夏王陵、明云中郡,以及诸多关隘要塞遗址,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语言、风俗、艺术,记录了这一区域民族交融冲突、走向大一统的历史,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充分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统一性、整体性、融合性等特征,是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素材。

(三)黄河“几字湾”区域古老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流融合,体现出独特的生产方式、多样的民俗文化主题。这里既有悠久的农耕文明传统,又有典型的游牧文明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种文明相互碰撞、交流,孕育出独特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文化形态。发达的灌溉农业,形成了独特的水利灌溉文化和农耕文明。如宁夏的引黄古灌区、内蒙古的三盛公水利枢纽体现了古今人们的水利智慧和创造。

具有特色的蒙古族、回族民俗文化,如那达慕大会、回族的开斋节等。还有独特的民间艺术,如宁夏的花儿、内蒙古的长调、陕北的信天游等民间音乐形式,以及剪纸、刺绣、皮影等民间工艺。

(四)沙漠与生态文化主题。黄河塑造了独特的沙漠景观和生态文化,广袤的农田,茂密的湿地,河湖相连、水草丰美,库布齐沙漠、腾格里沙漠,沙海茫茫、广袤无垠,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考验着人类生存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创造了草方格固沙法,将麦草或稻草扎成方格,固定在沙丘上,有效地阻止了流沙的移动。同时,他们还种植了梭梭、沙柳、柠条等耐旱植物,逐渐恢复了沙漠的植被。如今,走进沙漠腹地,你会惊喜地发现,一片片绿洲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金色的沙海之中。这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题。

上述多个文化主题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黄河大河套区域丰富多彩、深厚独特的历史人文底蕴。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统一性、融合发展的连续性、开放包容的丰富性、生生不息的创新性等特征,是黄河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立足历史人文资源的文化产业开发与发展策略

黄河“几字湾”区域蕴含的这些重大历史人文主题,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涉文化事业建设,更是一个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作为文化事业建设,需要开发更多更好的公共设施,为公众提供相应的公益性服务;作为文化产业,就是要发展文化产业主体,创新配置资源,实现文化的产业性,形成文化生产力。

以文化产品的多样性,文化传播渠道和市场运作方式,实现文化产业所具有的传递思想、表达情感、提高认知等内在价值,特别是以价值导向和理念引领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身份认同,塑造具有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的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十三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把统筹黄河文化、黄河流域水景观和水工程等资源,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鉴于此,我们对黄河“几字湾”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策略提出建议。

(一)总体目标

围绕自然与历史人文主题,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几字湾”文化走廊,以文化建设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旅游文化产业的深化拓展,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毫无疑问,在逻辑关系上,文化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是文化建设的实际承担者,是物质与实体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抽绎提炼富含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的自然历史人文主题,普及黄河文化知识,深化历史人文认知,培育涵养中华民族人文精神。

知识普及是基础,通过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讲解,实现“以文化人”;艺术展示为元素,不同场馆和主题公园建设的艺术展陈,通达文化、承载思想,在提升大众旅游体验感同时,实现“以艺通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题展示是核心,阐释解读与主题展示相结合,以黄河文化的历史人文价值培育涵养新时代人文精神。

(三)对策建议

1.以建设沿黄观光公路为主线,建成立足自然、生态、历史、地理、民族风情、边疆特色等文化主题。突出,集休闲、研学、娱乐、探险体验等多样化为一体的不同文化主题公园。

白银景泰石林国家地质公园、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景区、水洞沟遗址博物馆景区等一大批历史人文资源开发已具备一定规模,但在串点成线建成文化走廊的意义上还有很大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川古梨园、明长城景泰段索桥古渡、贺兰山阴山等众多历史人文遗迹还缺乏系统建设与开发,湖泊湿地、草原戈壁旅游观光开发也不够;长城主题、边塞文化主题等开发的还不够,无论“线”的链接,还是“点”的建设都需要加强。总体上看,与具有国际影响的“点线结合,以点串线”的“几字湾”文化走廊还有一定距离。

2.文化旅游开发。规划、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线路,将文化遗产、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等有机结合;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游客体验;加强旅游宣传推广,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开放会议经济管制,把接受红色教育与历史人文教育同等对待,推动黄河沿边地区会议经济发展对旅游文化产业带动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推动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市场主体,提高自然与历史人文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激发、鼓励发展与黄河文化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如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工艺美术等;支持文化企业创新发展,特别是以新质新要素建立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

4.加强黄河“几字湾”区域民航、铁路、公路建设,改善优化交通基础设施。

5.加大国家对黄河“几字湾”区域的投入、税收优惠及相关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建设黄河“几字湾”文化走廊、黄河文化旅游带。通过串珠成线、以线带面的方式,将黄河干流两侧的文化单元和旅游要素进行串联整合,加强区域合作,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整体性的视角来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的自然功能、历史功能向现实功能演进,形成虚实相生、时空交织的综合资源价值体系,实现黄河“几字湾”区域立足文化战略的区域经济文化生态协同发展。(此文为作者在国务院参事室召开的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好黄河“几字湾”攻坚战专题座谈会上的发言)

文本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来: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北大学出版社社长、编审,兼任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副会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会强:陕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西安市应急局原一级巡视员。

原标题:《黄河“几字湾”历史人文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

本文刊登于《秦智》杂志2024年11月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监制 | 薛晓燕李志维

审核| 钟一 碧晗

排版 | 若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