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小胖墩”“节日胖”“假期肥”等体重问题日益突出,亟需加强干预。近日,在2024人民健康大会上,一场聚焦“科学健身助力体重管理 运动良方促进身心健康”的圆桌讨论热烈举行,聚焦吃动平衡、科学减重,旨在帮助更多人加强体重管理、共享健康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16个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并制定《“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

肥胖是一种病?

1997年,肥胖症首次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疾病。《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4.3%和16.4%,且肥胖率仍在逐年攀升。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医务监督研究中心副主任梁辰表示,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和部分癌症、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效管理体重,能够显著降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如何发现隐形肥胖和判断肥胖程度,北医三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鹏给出答案。“传统的BMI标准在衡量中国人群肥胖程度时是局限性的”。他认为,由于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锻炼习惯,导致肌肉含量普遍不高,因此体脂比成为更准确的衡量标准。“建议男性体脂比保持在10%—20%,女性为20%—30%,在此基础上,往上以5个百分点为界,分别是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通过测量体脂比及身体素质指标,能够有效为个体提供精准的运动处方,提升减重效果。

吃动平衡控体重

体重管理的关键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达到吃动平衡,实现体重逐渐下降的目标。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表示,体重超重或者肥胖的本质是打破了身体能量平衡。“身体能量就像汽车加油,加油时很快,消耗却需要很长时间。”减重是针对个体,需要评估个人能量平衡情况,如吃得过多首先要进行摄入量控制。同时,人体日常需要通过各种食物获取40多种营养素,控制摄入量时必须保证这些微量营养素摄入。

科学健身成为吃动平衡的重要一环。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康复科主任娄志堃表示,首先要培养运动意识,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持之以恒。娄主任推荐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如深呼吸、提踵等。她表示:“生活中的运动无处不在,伸手、握拳、提踵都是常见的方法,将他们组合起来维持一定时长、达到一定强度,就是运动。只要活动起来,就对身体有益。”

养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同样至关重要。减重方式很多,控制饮食、运动、药物、手术等都是方法手段,但要预防反弹,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持之以恒。

专业指导不可少

科学减重有方法,专业指导不可少。马冠生表示,各类减肥方法的基础是要保证降低能量的摄入,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来控制体重,这非常重要。

梁辰表示,运医所近年来积极参与科学健身指导案例的征集与评选,通过“科学健身进机关送健康”活动,将科学健身的理念和方法传递给更多人群,助力健康改善。

北京怡德医院医疗总监孙明晓分享了该院体重管理门诊的实践经验。她指出,门诊的评估体系涵盖疾病及病理生理、体成分、运动能力和营养四个维度,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方案。“在我们的专业指导下,一名16岁的高中生,在一年零十个月的管理下,成功减重70斤,却仅丢失1公斤肌肉,这对我们未来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来源:人民体育

本期编辑:陈驰 审核:彭奇

人民体育融媒体代运营业务为你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