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天气逐渐跃入冬季,一个消息接着一个消息传入每个人的视线,就在昨天,文学圈又传来一个让人遗憾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嘉莹

比起叶嘉莹这个名字来说,杨绛先生可能认识的人更多一点,但是叶嘉莹先生的成就绝对也不少,对于那些对古典文学有兴趣的人来说,叶嘉莹先生的存在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

除此之外,她的一生也是非常精彩,可以说经历过很多人这辈子都没有见过的事,这个传奇人生是被哪些经历给堆砌起来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嘉莹先生

诗意的童年与动荡的年代

11月24日,一位百岁老人在天津南开大学的宁静中悄然合上了双眼。叶嘉莹的一生与诗词相伴,命运搏击,唱响了一首凄美又豪迈的生命之歌。

与同为百岁老人的杨绛先生相比,叶嘉莹的人生少了些许安稳与静谧,却多了几分波折与坎坷。

杨绛与钱钟书的爱情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而叶嘉莹的爱情世界,则是一片空白,她的一生都在与命运的无常作斗争,用诗词的力量,支撑着自己走过漫漫人生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嘉莹

1924年7月2日,叶嘉莹在北京西城区的察院胡同一个四合院里出生,她家世背景不错,是出了名的大家族,原本姓叶赫那拉,后来改姓叶。

祖父是光绪年间的进士,父亲叶廷元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母亲李玉洁也出身书香门第,这样的家庭背景,注定了她与诗词的不解之缘。

在那个年代能接受良好教育的女性少之又少,但叶家的女性长辈们,却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作为家里的老大,叶嘉莹自然也沾了家里文化的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绛先生和丈夫

从三岁开始她就能熟背《长恨歌》,还读过郑板桥的《题游侠图》,五岁时就能用古文写信,这小家伙的聪明才智真是让人佩服。

十岁那会儿,她转学到了北平的笃志小学,直接跳到五年级,英语学得挺好的。她一年后成功考入了北平市立女中,继续深造。

在家庭的精心呵护下,在诗词的滋养下,叶嘉莹的童年就像是一首清澈的诗,充满了诗意和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嘉莹先生

但是好景不长,"七七事变"突然降临,打破了原本的宁静日子。父亲去上海参加航空部门的工作,后来就再没消息了。

妈妈带着她和小弟弟们留在了被占领的地方,日子过得特别不容易。直到1941年,母亲因病去世,叶嘉莹亲眼目睹了母亲下葬的全过程,这对她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

从此那以后她变得郁郁寡欢,在上大学期间,甚至一度不与男生交流,被同学们称为“高冷女神”,这段不平静的往事对她的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她更加坚定了对诗词的热爱,她将诗词作为心灵的寄托,在诗词的世界里,她找到了慰藉,也找到了力量。

少年丧母的悲痛,让她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她日后创作出感人至深的诗词作品,奠定了情感基础。

坎坷的婚姻与坚毅的母爱

1948年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但对于24岁的叶嘉莹来说,却是人生噩梦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嘉莹和丈夫

这一年,她在恩师的撮合下,与比自己大十岁的赵钟荪结婚。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缺乏爱情的基础,更多的是出于家庭的压力和对未来的迷茫。

赵钟荪是一个没有稳定工作的男人,在婚前甚至需要叶嘉莹为他支付路费,婚后他更是展现出种种令人难以接受的行为,一些让现代人都无法接受的行为,比如说重男轻女,甚至还有家暴行为。

对于叶嘉莹来说这段婚姻是一场灾难,但是在那个年代,离婚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需要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更何况她还有两个年幼的女儿需要抚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贵阳日报2014-04-02学者叶嘉莹:一生为古诗词奔波 从未想过当诗人

为了女儿,她选择了隐忍,默默承受着来自丈夫的种种伤害。27岁时,她带着新生儿的重任,一边在校园里教书,一边在宿舍里照顾孩子,工作和育儿两不误。

生活压力太大,她感觉透不过气,曾动过放弃的念头,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强地活下去,为了女儿,也为了她热爱的诗词。

她将生活的苦难,转化为创作的灵感,用诗词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她没让生活的艰辛打倒,反而逆境中显示出了很强的韧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嘉莹先生

叶嘉莹独自一人撑起了一个家,也守护着自己的诗心,她像一位战士,在生活的战场上,浴血奋战,从未放弃。

在台湾大学任教的十五年里,叶嘉莹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还要独自抚养两个女儿。赵钟荪的失业和不负责任,让家庭的经济重担全部落在了她的肩上。

为了多挣钱养家,她拼命工作,经常加班加点,甚至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即便如此,她还要面对来自丈夫的猜忌和羞辱,以及时不时爆发的家庭暴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叶嘉莹逝世 她曾说自己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 福建日报 2024-11-25

她身上常有些伤痕,就算在夏天这么热,也喜欢穿长袖衣服把伤遮住,这段日子对叶嘉莹来说,可算得上是她人生中最阴暗的时光了。

然而就算是这样她始终没有向命运屈服,靠着坚韧和毅力,既守护着女儿,也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她将生活的苦难,转化为创作的动力,在诗词的世界里,她找到了慰藉,也找到了力量。她就像那颗在荒地中挣扎的种子,拼尽全力生长,最后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者叶嘉莹

学术的辉煌与文化的传承

1966年对于叶嘉莹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她被邀请到美国密歇根大学教书,后来又去哈佛大学做了讲座。

她身在异国,用英语讲述中国古书,把中华文化的美展示给全世界。在她的课堂上,她感受到了少有的人气爆棚,学生们都被她深厚的学问和满腔热情所吸引,纷纷爱上了古典文学。

叶嘉莹老师不仅在国外学者中备受推崇,还因她的才华和气质,被亲切地称为“穿裙子的士”。1969年叶嘉莹移民加拿大,并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半年后获聘终身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天津广播2024-11-24怀念 | 叶嘉莹先生去世!诗词女儿,桃李天下,感动中国!

在北美,她继续着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将中华古典诗词的种子播撒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她积极推广中华文化,她的讲座和演讲总是能够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和赞誉。

在北美讲学的过程中,叶嘉莹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她一直关心着中华文化的传承,特别希望能把古诗词的精华留给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究学者叶嘉莹

假期里她回了国,还去不少高校讲座,比如北大、南开、天大、南大等,各地高校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她的课间氛围总是轻松愉快,充满思考的火花,同学们被她的学识和人格所吸引,都愿意投入古典文学的探索。

1976年叶嘉莹的大女儿和女婿不幸遭遇车祸,这对她来说是个极大的打击。她悲痛欲绝,闭门不出,写下了十首哭女诗,字字泣血,句句断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嘉莹先生哭女诗其四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几乎将她击垮,但她最终还是挺了过来,她将悲痛转化为力量,继续投身于她热爱的诗词事业,用诗词来抚慰内心的伤痛,也用诗词来纪念她挚爱的女儿和女婿。

十四年后,叶嘉莹被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的一员,成为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在该学会的唯一代表。这个奖项既是对她学术成绩的认可,也赞扬了她在传播和发扬中华文化上的贡献。

这个奖证明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即便身在海外,她也从未忘记自己的根,她始终心系祖国,心系中华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嘉莹和先生

回馈社会与文化传承,人生的圆满与升华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也吹进了叶嘉莹的心田,1979年叶嘉莹终于回家了,她自己掏钱回到国内,在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担任教职。

她不求回报,只希望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她来回奔波在加拿大和中国,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和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

终于到了2002年,叶嘉莹在中国正式有了长住身份,也拿到了自己的身份证。她终于可以回到她魂牵梦萦的祖国,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陵回乡 “诗生南开”:为有荷花唤我来 光明网 2023-10-14

2008年,丈夫赵钟荪去世,这段充满痛苦和挣扎的婚姻终于画上了句号。对叶嘉莹来说,这或许是种轻松,也可能是新的起点。

她把所有心思都用在了古典诗词的继承和拓展上。她不仅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位文化的传播者,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坚守。

从2018年起,叶嘉莹开始陆续把家里的东西卖了,前后两年一共捐了3568万给南开大学,这笔钱用来创建“迦陵基金”,就是为了推动古典文学的研究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嘉莹学者

这一举动感动了无数人,她淡泊名利,将毕生积蓄都捐给了教育事业,这是一种高尚的境界,也是一种伟大的贡献。

她看淡了物质,更注重精神的追求。叶嘉莹的捐赠行为是她长期以来对文化传承的执着追求,因为她知道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更多人的支持和参与。

她设想着通过“迦陵基金”,激励更多年轻人对古典诗词产生热爱,让中华文化的火种代代相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叶嘉莹先生再捐款1711万,95岁的她两年已捐三千余万生活却很节俭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19-05-14

结语

叶嘉莹先生的人生就像是一首诗,有平也有仄,同时也充满了诗的韵味,虽然生活不如意,但是从来不会轻易低头。

她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跌宕,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和婚姻的苦难,但她始终保持着对诗词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执着,最后依然能够想到社会,这才配得上“先生大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