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报讯日前,首届中国昆虫蛋白产业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业内人士围绕“促进生态循环,拓展蛋白来源”话题进行了交流,同时指出,昆虫蛋白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蛋白质供应新途径,在我国的发展还面临很多制约。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原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指出,我国作为水产养殖与畜禽养殖大国,每年面临着高达3700多万吨的饲料蛋白供应缺口。“要加快探索替代性蛋白饲料资源,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钱克明认为,昆虫蛋白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蛋白质供应新途径,正逐渐显露出缓解这一紧迫问题的巨大潜力。保守估计,昆虫蛋白产业未来5年的产值将突破千亿元。

“但是当前我国昆虫蛋白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能规模相对较小,面临着技术层面的制约、市场方面的挑战。”钱克明提出,为推动昆虫蛋白产业快速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构建全方位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其次,在技术研发上要加大投入,提高养殖效率,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研发高效蛋白提取技术,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另外,在市场推广方面,要加强宣传其营养和可持续性,消除消费者的心理障碍,研发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认为,昆虫蛋白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新兴营养资源,其价值和潜力正逐渐被认识与重视。“发展资源昆虫产业是有效拓展传统粮食边界、体现新型国家粮食安全观、落实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吴孔明表示,高蛋白含量的昆虫不仅可以用于食品产业,还是重要的饲料蛋白来源,是解决饲用蛋白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据统计,我国饲用昆虫目前基础产量为400万吨,2035年将达到3000万吨,发展潜力巨大,是未来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吴孔明看来,我国资源昆虫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面临一些挑战。“如消费者对于昆虫产品的认知度仍然较低、加工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不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待提升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吴孔明介绍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三农”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度重视新兴产业战略布局,致力于强化应用导向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整体构建起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上中下游有机衔接的协作平台和载体。下一步,中国农业科学院将进一步做好资源昆虫学科建设顶层设计,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加快培育资源昆虫领域新质生产力,同时,围绕资源昆虫蛋白市场实际需求,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昆虫蛋白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重要的传统饲料蛋白替代资源,昆虫蛋白在豆粕减量替代上有望发挥重要作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饲草处处长黄庆生指出,据统计,去年我国养殖业消耗的蛋白总量8145万吨,其中进口来源3703万吨,蛋白质缺口占45.5%。黄庆生指出,当前亟需突破昆虫蛋白饲料化推广应用进程中的效率、规范、品控等难点,加快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将潜力转化为现实。

事实上,在昆虫高值利用方面还有很多常人想不到的领域。据中科龙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联席总裁刘镇搏介绍,该公司的“城市蚯蚓工厂”项目在助力实现市政污泥资源化利用方面已发挥一定作用。该项目通过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将城镇生活污水厂的市政污泥进行生物降解,用于工业化养殖蚯蚓。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废水、废气、废渣产生,最后只剩下蚯蚓作为蛋白进行深加工,蚯蚓粪用于生产有机营养土。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陈斌则介绍了“餐厨垃圾蝇蛆转化及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成果。“我国每年约产生餐厨垃圾1.3亿吨,事实上这些垃圾营养丰富,有机质含量高,但会污染环境。过去主要通过填埋、焚烧、产沼、制肥处理这些垃圾,但会产生二次污染,且没有很好地利用其自身的营养资源。”陈斌指出,蝇蛆食谱广、繁殖快,食物转化力强,将这些餐厨垃圾用于喂养蝇蛆,一对苍蝇4个月能繁育2000亿只蛆,可积累纯蛋白600多吨,其生产效率是哺乳动物的15—40倍。在动物蛋白生产上,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其中,鲜蛆的初蛋白可达到65%,易吸收、营养均衡,可作为养殖业的蛋白食物虫粉替代鱼粉,且效果优于鱼粉。另外,蝇蛆富含抗菌肽、甲壳素和油脂等,是重要的医药和化工原料,虫粪沙还可开发出有机营养肥。

不难看出,昆虫产业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和潜力的产业,而推动其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不断加强昆虫资源研究与开发、推动养殖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建设、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等。为此,会上,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昆虫蛋白产业分会正式成立,同时成立了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全国地龙产业联盟和全国黑水虻产业联盟,以促进昆虫蛋白产业的发展。

详见《中国食品报》(2024年11月25日6版)

排版、美编:林倩

审核:欧阳美华

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