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能力强是优势,但受限于气候环境,冰雪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万亿冰雪大市场 江苏如何分一杯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雪已过,新一年度冰雪季悄然而至。11月以来,我省不少室外冰雪运动场馆已整装待发,室内场馆的人气也越来越旺。

然而,也有部分滑雪滑冰场馆“爽约”,无缘这个冰雪季。前不久,有消息称,江苏奥悦冰雪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的2.3亿元股权在阿里法拍网上被拍卖,目前已经历两轮拍卖,第二次拍卖起拍总价降至1.175亿元,仍无人接手;在南京江北新区,一个备受瞩目的冰雪项目——启迪冰雪科技城也惨遭流拍。

11月6日,国办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的目标,也为江苏如何“与冰雪共舞”明确了方向。受限于气候环境,冰雪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江苏如何打开更多可能性,释放强大的消费动能,在万亿级规模市场中分一杯羹?

无雪无碍,“家门口”也能“热”雪沸腾

对广大滑雪爱好者来说,“开板”是拥抱冬天的独特方式。除了哈尔滨、阿勒泰、张家口等冰雪旅游资源富集地区迎来“冰雪热”,南方人也能在家门口实现“滑雪自由”了。

刚一降温,冰雪运动“发烧友”林莉娅就在徐州大景山滑雪场的直播间里下单了3张滑雪体验券,并更新了滑雪装备,打算开板后和家人畅快滑雪。

徐州大景山滑雪场是我省规模较大的室外滑雪场之一,拥有1条高级道、2条中级道和1条初级道。“今年,为了保证游客的体验感,提高安全系数,我们特意将教练教学道和普通赛道进行了区隔。”滑雪场营销总监高明介绍,目前,雪场正在进行修整,魔毯、压雪车及雪具等装备也在维护保养,准备迎接今冬第一拨客人。

“冬季限定”的室外雪场即将开门迎客,室内冰雪场地则是“四季常青”。走进太仓阿尔卑斯雪世界,头戴护目镜、身着滑雪服、脚踏雪板的滑雪爱好者从百米长的雪道上一跃而下,还有“老手”变换着回转、跳跃等动作,划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是我第一次在室内滑雪,感觉很新鲜,有专业教练指导。”相对室外滑雪场,来自广西防城港的游客邓文贵偏爱一年四季都可以来的室内滑雪场。“不受天气影响,随时都可以滑。这里不仅能滑雪,还能看表演,明年暑假准备带孩子再来体验。”

开业仅一年,阿尔卑斯雪世界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冰雪运动新地标,滑雪场内设有5条坡度各异、最长可达280米的雪道,7条魔毯,配有专业滑雪教练。截至目前,阿尔卑斯雪世界已接待30余万人,日接待游客约500人次,游客人均消费700元左右。

场馆运营方、复星旅游文化集团董事长徐晓亮介绍,进入11月以来,每个周末滑雪场人气都很旺,每天接待1000人以上,周末日接待量突破了2000人。

还有一些冰场以少儿运动、体育培训为特色,并带动了“反季滑冰”。11月17日,位于南京某商场内的星粹滑冰场人头攒动,省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正在这里举行。来自南通、徐州等地的200多名小选手在冰面驰骋,吸引2000多名观众驻足观看、呐喊助威。

作为开业十二载的南京“老牌”冰场,星粹滑冰场有着近650平方米的面积,因嵌在商业体内部,自带“流量”。星粹滑冰场店长姚怡婷告诉记者,“我们的客流高峰集中在周末。开设的冰球和花样滑冰培训课程经常被一抢而光。来报名培训的大多是幼儿园至小学四五年级的孩子,也有少量大学生,每年暑假都是我们的旺季。”

场地设施为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奠定了基础,“去哪滑”正在持续破题。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有冰雪运动场地45个,场地面积64.07万平方米,进一步推动江苏冰雪运动的发展。

借雪生金,市场潜力与挑战并存

近年来,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显著,“冰雪热”在全国范围蔓延。但冬奥会结束快3年,有些场馆还是能感受到一些“冷意”。

“3年前,我们的客流呈现井喷式增长。去年年初开始,客流量和营收都只有当时的一半不到。”姚怡婷告诉记者。

林莉娅告诉记者,她的一些“发烧友”同好,滑雪多半会选择省外。“我们这里大多是旅游体验型雪场,只有初级雪道,真正要挑战高难度雪道时还是要去北方。”

徐晓亮也表示,目前阿尔卑斯雪世界发展的瓶颈之一便是吸引的客户群体比较单一,主要是以95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和亲子客群。“受雪场规模的限制,我们这里主要适合初学者,相比于北方室外天然雪场,雪道较短、坡度不够,对于进阶、高阶滑雪者来说场地存在短板。”

技能人才的短缺,也是横亘在不少雪场面前的一道坎。省体育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力观察发现,目前国内滑冰滑雪教练短缺,技术参差不齐。“以滑雪教练为例,受到教练培养体系等因素的限制,市面上顶尖教练不多。很多雪场都是寻找兼职教练,这种方式难以保证质量。”

与此同时,高昂的装备费用也将部分跃跃欲试的消费者“拦”在了门外。“单就雪具、滑雪手套和雪衣加一套滑雪护具,可能就要好几万元,在有的雪场请教练的价格也不低。”南京上班族90后赵竟说。

“贵”,是消费者和滑雪场共同的感受。相较其他运动,较高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是运营方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

由南京制冰厂改制而来的南京久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参与设计、建设国内上百块室内外真冰冰场。公司区域总监郭冬梅介绍,搭建一个1800平方米的标准冰雪场馆,造价预计在700万—800万元左右,面积小些的娱乐型场地造价也要400万—500万元,室内滑雪场馆的低温环境设备费用,则在千万元以上。

“冬奥会前,由于新建室内滑冰、滑雪场馆的需求量大,企业此类设备年销售额近亿元。后来,由于固定冰场运营费用高,出现大量短期租赁移动型冰场,市场重点发生变化,我们的营业额也受到影响。”郭冬梅说。

运营成本高,市场越来越“卷”,一些冰雪场馆不得不选择关停。有着19年冰雪从业经验的省冰雪运动协会副会长王雄对此颇有感触。“这几年,省内外部分冰雪场馆由于运营压力,不得不关门。行业内有的从业者最多的时候运营30多家冰雪场馆,现在只有个位数了。”

王雄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来说,一个滑冰场租金在120万元左右,加上各项支出,一年成本接近400万元。“冬奥会前后年营业额最高能达到700万—800万元,但这几年,一年营业额有时还不到300万元。”

“前几年,受冰雪热的影响,不少资本涌入冰雪赛道,但有些在入局时对行业缺乏深入思考,也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王雄发现,到了后期,他们意识到收益低,也就撤出了冰雪场馆建设。这也是一些滑雪场拍卖遭遇流拍的原因之一。显然,在江苏,要真正把“冷资源”变成“热产业”,还需再添一把火。

在王雄看来,冰雪产业要在江苏实现蓬勃发展,从业者还是要综合考量。“他们要积极寻求政策支持,以冰雪投入的‘小账’带动经济发展的‘大账’,同时要广泛听取不同年龄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优质的产品,谋求多维度的合作,为冰雪行业注入新的时代活力。”

“北雪南移”,冰雪经济亟待升维

2024年开年,哈尔滨率先接住“泼天的富贵”,冰雪经济再次受到瞩目,并进一步带动“北雪南移”风潮。携程数据显示,去年冬季,滑雪类订单下单量前五的城市中有4个为南方城市,其中长三角占据两席。冰雪运动对南方来说,也成为显著的消费增长点。

不久前出台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丰富“全国大众冰雪季”等品牌活动内容,深入发掘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传统冰雪项目。广阔蓝海令人期待,如何作为愈加重要。刘力认为,江苏居民消费能力强,具备发展冰雪经济的优势。如何进一步用好优势,“激活”我省冰雪经济?

“克服自然条件限制,因地制宜普及推广冰雪运动‘陆转冰’‘陆转雪’是一条可行之路。”省冰雪运动协会会长朱承星认为。目前,冰雪运动协会已在通过“陆地+真冰雪”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群体中普及与推广冰雪运动。

解决了“去哪滑”,还要解决“谁来滑”的问题。“协会正加强高校大学生冰雪项目人才建设的力度,组织裁判员、教练员、社会指导员、营养师、康复师等各类资质培训。”在朱承星看来,此举“一举多得”,不仅能为冰雪产业发展提供充足人才,也能解决部分高校学生就业问题。

冰雪经济催生装备制造融合创新,冰雪装备器材产业正站上“风口”。作为制造业大省,我省不少地方积极拥抱机遇,拓展冰雪经济链条。

比如,江苏本土羽绒服品牌波司登前不久专门推出综合滑雪功能性与生活时尚风格的滑雪服。其子品牌雪中飞,也将“重新定义滑雪服”作为发力点,称要打造“年轻人的首套滑雪服”。

与此同时,南京、无锡和常熟等地多家企业开始滑雪机器的规模化研发生产。郭冬梅介绍,早在公司成立之初,他们就为冰雪行业开发了几款产品,目前相关设备均实现国产化。“现在我们还在研发更节能降碳、降本增效的机器,希望把滑雪场的成本真正降下来。”

“围绕冰雪竞技与冰雪旅游的需求,积极发挥我省制造业优势,培育一批冰雪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江苏紫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宁认为,应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加大冰雪特种装备研发力度,以关键技术突破引领冰雪装备迭代升级。

政策助力,冰雪经济正在驶入“快车道”。在保持增长中升维进阶,还需做好融合文章。张宁认为,“可以依托充足的高等级景区、度假区、乡村旅游区等产业基础,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域建设冰雪主题产品,因地制宜打造以冰雪产业为特色、‘体育+旅游+消费’多业态融合的发展模式。”

“北雪南移”,还要南北共赢。徐晓亮建议,加强南北方冰雪文旅项目合作,形成“南初学、北进阶”模式。“南北方地区可以开展跨季旅游资源整合,通过实施门票优惠等政策,实现跨地区、跨季游客资源调剂,让消费者在不同季节获得更加多元、丰富的旅游体验。”

“体育消费产业的成长,离不开业态的整合和文化价值的塑造。冰雪场馆因坪效有限,自身生存压力偏大,必须跟其他休闲、娱乐、餐饮、社交业态充分融合,未来还应充分拓展文化IP的商业周边和衍生活动,让整个冰雪产业链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刘力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永金 姚依依许愿 范昕怡 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