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作为美国拜登政府的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受邀出席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举办的活动时表示,为了美国利益,一定要努力拆散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
临近卸任,这位在美国外交战线上工作了一辈子的人,罕见的承认了美国行动的失败。
坎贝尔在现场公然宣称,俄中关系不断发展,威胁到了美国及其盟友的利益,因此美国政府必须努力削弱破坏俄中关系。
坎贝尔表示:“中俄两国在许多方面都选择了彼此,并相信双方能够相互提供诸多支持。”
他认为,中俄之间的伙伴关系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隐秘的,很少完全公开,但目前正变得越来越活跃。这种趋势让他感到“非常担忧”。
随后坎贝尔坦言,他并不确定美国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阻止、削弱或破坏”中俄关系,但他强调:“我们一直在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在竞选期间也提出过相似表态。当地时间10月31日,特朗普在一场活动上指责拜登政府搞砸了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并承诺“要在中俄之间制造裂痕”。他还说,只有愚蠢的人才允许俄罗斯和中国紧密联合在一起。
到最后,坎贝尔不得不承认,虽然过去四年时间美国竭力拆散中俄关系,但这一努力最终还是失败了,对中俄亲密关系无可奈何的“遗憾”溢于言表。
如果不是即将卸任并无所顾忌,这种话坎贝尔是不会说出口的,毕竟美方还是要照顾自己在国际上的声誉。
在当今地缘政治格局中,美国的战略意图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美国在地缘政治上似乎形成了一个明确的中心任务:尽力阻止所谓的“中俄伊大三角”的形成。
这一策略背后蕴含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战略考量,但同时也反映出美国在全球权力结构中的深层次担忧和不安。
中国和俄罗斯各自在人口、资源和地区影响力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两国间的加强合作无疑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对于美国而言,中俄之间的紧密关系可能打破现有的国际秩序,尤其是在经济、能源和安全领域。
美国一直试图维持其在这些领域的主导权,因此,阻止或至少削弱这一潜在的两国合作,就成了其地缘政治策略的重要一环。
然而,这种策略的背后隐藏着几个潜在的风险和问题,首先是效果的有限性。
尽管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试图通过行政手段或外交压力来阻止两个或多个主权国家的正常合作,往往并非易事。尤其是当这些合作基于共同的经济、安全或战略利益时,它们更有可能持续发展。
其次是可能的反噬效应。过度干预或阻挠某些国际合作可能引发反弹,损害美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
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可能会激发更多的国家或地区产生对抗情绪,从而导致更广泛的地缘政治紧张甚至冲突。
再者是经济成本的考虑。维护全球霸权或试图阻止特定的国际合作需要大量的经济资源。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美国是否愿意并能够为这样的地缘政治博弈付出持续的经济代价,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美国若真想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或许更应该考虑如何以开放、包容和建设性的态度来应对挑战,而非一味地阻挠和打压。
对于中俄关系,普京表示,俄中两国早已发展成为新时代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多领域合作是公平互利,俄中互信水平处在历史最高点,绝不会受别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