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养生课’的秘密:违规出售 OTC 药品”“拆分病名暗示可消瘤治癌,将保健品吹嘘成‘神药’”“小绿瓶保健品胶囊号称能替代降压药”…… 近期,有关保健品私域直播被曝光的消息不断增多。有媒体指出,此类直播实则是保健品“会销”线上变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闻报道:“我看到我妈手机里的微信群,脑子里嗡嗡的。”徐小姐表示,她一次帮母亲手机清理内存时发现,妈妈每天在20多个微信群里“打卡”。打卡的内容出奇的一致,都是“课程已学习完毕”。仔细询问后,她才发现,这些所谓的“学习课程”,就是在固定的时间段看直播或者在某公众号里看视频。她也点击了一些视频,发现虽然推荐的产品不同,但无一例外全部是所谓的“医院专家”讲课,最终都是在推荐所谓的“保健品”。

她从母亲家里找出了很多被刻意藏起来的所谓“保健品”。有枣核做的枕头、挂件,有不知名的“保健酒”、胶囊,各种花草茶等等。询问后她才知道,母亲是通过一个领鸡蛋的活动加的这些微信。对方承诺只要按时完成“线上听课”就能一直领各种礼品。“简直就是前几年保健品‘会销’的线上变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无论是传统的线下会销模式,还是新兴的线上私域直播形式,就其本质而言,它们都是销售保健品的营销手段与渠道的拓展,本身并不存在绝对的对错之分。线上私域直播为保健品的推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与便捷的途径。它打破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使得企业能够更高效地触达潜在消费者群体,传递产品信息与健康理念。线下会销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能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让消费者更为直观地感受产品的作用与企业的服务。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是建立在合规合法的坚实基础之上。所谓合规合法,意味着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实准确地介绍保健品的功效、成分、适用人群等关键信息,绝不能进行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例如,在保健品的宣传资料中,不能擅自添加未经科学验证的功效声称,也不能利用名人代言等手段进行夸大其词的推广。只有在这样的框架之下,这些营销方式才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应当积极鼓励企业在合法的轨道上进行创新与探索,通过优化营销手段,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从而推动整个大健康产业向着更为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第二,最近兴起的“药线”,也就是线上直播销售药品。据了解,众多经销商纷纷趋之若鹜,将其视为新的商业风口,甚至打出了 “药线‘灭门’保健品会销” 这样极具煽动性的广告词。难道药品就可以在营销过程中肆意妄为吗?保健品由于其特殊的属性,在宣传过程中被严格禁止夸大宣传,严禁声称包治百病等不实功效。药品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药品的销售与推广必须基于科学严谨的临床试验数据与专业的医学知识。药品的功效与安全性是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研究与验证才得以确定的,绝不能在直播销售过程中为了追求销量而进行夸大或虚假宣传。

例如,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品,其宣传内容必须严格按照药品审批时所确定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信息进行,不能为了吸引消费者而夸大其降压效果,或者隐瞒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否则,不仅会误导患者,导致用药不当,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无论是保健品还是药品,在营销过程中都必须坚守诚信与合法的底线,不能因为一时的商业利益而忽视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与社会责任的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健康产业,其核心关注点应当是围绕着 “健康” 这一主题展开的。它绝不是一场单纯的营销套路,而应该是一场致力于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与科学健康管理水平的伟大征程。健康素养的提升,意味着要通过各种渠道与方式,向广大民众普及健康知识,如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度的运动锻炼、良好的心理状态等对健康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康讲座、科普文章、短视频等形式,让民众了解如何预防常见疾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健康管理则是更为系统和深入的工作,它涉及到对个体健康状况的评估、疾病风险的预测、个性化健康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等多个环节。大健康从业者应当将自己视为健康的守护者与传播者,而不是仅仅将目光聚焦在短期的经济利益上。如果从业者只是一味地追求急功近利的敛财目的,而忽视了健康产业的本质内涵,那么这样的企业或个人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他们或许能够在短期内通过欺骗性的营销手段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消费者的逐渐觉醒与市场监管的日益严格,他们必将被市场所淘汰,无法在阳光下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只有那些真正秉持着立人立己理念,以提升民众健康水平、解决客户问题,创造社会价值的从业者,才能够在健康产业的浪潮中乘风破浪,长久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