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某些海域流传着一种说法

称有大型蟹类攻击渔民与观光客,它们能用硕大的螯足紧紧钳住人的手臂,再用其余步足缠绕猎物,缓缓拖入深海深处,传言已有几十人之多遭遇不幸。这种传说中的“杀人蟹”就是甘氏巨螯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甘氏巨螯蟹是目前已知的体型

最为庞大的节肢动物之一,

其雄性个体以一对异常

巨大的前螯(螯足)而著称。

迄今为止,记录到的最大

个体甘氏巨螯蟹体重可达19公斤,

双螯展开宽度惊人地达到3.8米,

几乎与一辆小型汽车的长度相当

然而,甘氏巨螯蟹真的

会对人类构成致命威胁吗?

它真的有传说中的强大攻击力吗?

甘氏是谁?

甘氏巨螯蟹的拉丁名称为Macrocheira kaempferi,这一学名由荷兰的动物学家康拉德·雅各·特明克(Coenraad Jacob Temminck)在1836年命名。其中,“kaempferi”作为种加词(中文译为“甘氏”),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恩格伯特·坎普弗的德国医生及博物学家,他曾在日本居住并广泛游历亚洲各国。

坎普弗是首位对亚洲,尤其是日本的自然界进行详细描述的欧洲人,其著作《廻国奇观》中就有对这种大型蟹类的记述。

残暴的杀人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标本展现了甘氏巨螯蟹生前的站立姿态,其体型庞大且形态近似蜘蛛,或许能唤起人们对巨大物体和蜘蛛形态的天然恐惧。这种恐惧感可能是“杀人蟹”谣言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

然而,仔细观察其足部,你会发现甘氏巨螯蟹的体型虽大,但其螯足上的钳子相对较小,且钳子和步足一样纤细,肌肉并不发达。因此,关于“杀人蟹”的传说纯属谣言。

但是,无风不起浪。这些谣言的根源在于甘氏巨螯蟹的食腐习性。它们行动缓慢,不擅长游泳,通常在海床上过着悠闲的生活,以海面落下的动物尸体、残渣和路过的贝类为食。

成年后的甘氏巨螯蟹体型庞大,几乎没有天敌,可以过着相对悠闲的生活。然而,幼年巨螯蟹则需要经历多次蜕壳,头胸甲和足才会逐渐变大变长,幼态特征逐渐消退,如甲壳上的突起变少、变圆润,钩状刚毛减少直至消失,雄性标志性的大螯足也是在成年后才显著拉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甲壳上的钩状刚毛和突起会有什么帮助呢?

幼年的巨螯蟹,与同样采取底栖食腐生活方式的蜘蛛蟹相似,会利用伪装策略来保护自己。它们会在背上装饰海绵、珊瑚或其他碎片,以此来隐藏自己,避免成为捕食者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甲壳上的钩状刚毛和尖锐突起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们为这些装饰物提供了牢固的附着点。然而,随着巨螯蟹的成长,甲壳上的刚毛会逐渐减少并消失,这些附着点也就不再发挥作用。尽管如此,藤壶、水螅、藻类等生物还是会附着在成年巨螯蟹的甲壳上,这是海洋生物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至于雄性成年后显著增长的巨螯,它们在繁殖季节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交配过程中,这些巨螯可能用于展示力量,吸引雌性,或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孤独的巨蟹

尽管甘氏巨螯蟹拥有“世界之最”的称号,但它在生物分类学中的演化位置直到最近才被准确确定。这并非因为分类学家们的疏忽,而是由于甘氏巨螯蟹缺乏明显的、独特的形态特征,使其与其他相似物种难以区分,给分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最初,分类学家根据甘氏巨螯蟹与蜘蛛蟹相似的形态,将其归入蜘蛛蟹科。然而,蜘蛛蟹科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分类群,内部物种间高度相似,使得分类工作变得困难。甘氏巨螯蟹曾被归为蜘蛛蟹科下的巨螯蟹亚科。但随后,蜘蛛蟹科被提升为总科,而巨螯蟹亚科并未随之升级,反而被拆分,整合进了尖头蟹科(曾经的尖头蟹亚科)。然而,这一分类结果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直至2022年,一个由法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及新加坡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和高校组成的研究团队,结合形态特征和线粒体DNA遗传证据,提出了巨螯蟹属是一个单系群,与尖头蟹科等其他相似物种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建议成立巨螯蟹科

尽管成功自立门户,但巨螯蟹科目前的物种数量相当有限,仅包含现存的甘氏巨螯蟹一种。除此之外,该科还包括一些已经灭绝的化石种类,已发现的约有五种。这些已灭绝的“亲缘物种”曾在新生代始新世至中新世期间,生活于今天位于美国和加拿大的东北太平洋海域。尽管这些化石个体的体型都比甘氏巨螯蟹小,但形态证据表明它们同属于巨螯蟹属/科。如今,甘氏巨螯蟹成为了这一科的唯一现存代表,孤独地生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巨螯蟹、帝王蟹傻傻分不清?

甘氏巨螯蟹有着多个别称,如高脚蟹、高足蟹、日本蜘蛛蟹、杀人蟹以及帝王蟹等。然而,需要澄清的是,尽管名字中有“帝王蟹”这一称谓,但甘氏巨螯蟹与真正的帝王蟹并非同一物种。

帝王蟹虽然体型庞大,但其体重和体长的最大纪录均为甘氏巨螯蟹的一半。更重要的是,从生物分类学的角度来看,帝王蟹(如堪察加拟石蟹Paralithodes camtschaticus)与甘氏巨螯蟹M. kaempferi分属不同的类群,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仅限于形态上的某些特征。

巨螯蟹与帝王蟹之间存在以下区别:

甲壳颜色

1

巨螯蟹的甲壳

天生呈现橙红色,

并带有白色斑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帝王蟹在活着时

则是红褐色或紫红色,

煮熟后才变成橙红色。

蟹壳形状

1

巨螯蟹的蟹壳

形状为梨形,

显得窄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帝王蟹的蟹壳

则形似脐橙,

显得矮胖。

足的形状

1

巨螯蟹的足

圆润且细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帝王蟹的足

则相对

扁平且宽短

足的数量

1

足的数量是

最稳定、最明显的

不同点。通常,第一对足

为螯足,用于摄食和繁殖

时的抱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后面的为步足

用于行走或游泳

巨螯蟹归类于短尾下目,这一类群通常被称为螃蟹。它们的腹部已经退化并折叠到头胸甲的背面。属于这一类的还有大闸蟹、梭子蟹、招潮蟹、相手蟹、青蟹以及蜘蛛蟹等,它们通常具有一对螯足和四对步足。

而帝王蟹则属于异尾下目(也称为歪尾下目),这个类群还包括寄居蟹和铠甲虾等。这类生物的腹部通常较为柔软且不对称。值得注意的是,帝王蟹的最后一对步足已经退化萎缩,因此它们看起来只有一对螯足和三对步足,而且这对螯足一大一小。

巨螯蟹:吾与帝王蟹,孰美?

尽管巨螯蟹是体型最大的蟹类之一,但在美食界似乎并不为人所熟知。巨螯蟹不能吃吗?

1

在日本,巨螯蟹通常被称为高足蟹,是日本重要的商业捕捞物种之一。它们主要由小型拖网渔船在200至300米深的沿海深水湾捕获。例如,位于伊豆半岛的静冈县昭津市户田港,就是一个以深海水产闻名的大型深水渔港,而高足蟹也是当地的特产。

2

巨螯蟹的肉质鲜美,蟹黄和蟹膏丰富,无论是清蒸还是炙烤都十分美味。然而,由于巨螯蟹出海后很难存活,通常只能进行冷冻处理以便长途运输,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口感。因此,如果有机会的话,最好还是就近品尝新鲜的巨螯蟹。

3

除了作为食物来源,巨螯蟹还有少量的个体被用于水族馆展示,甚至提供了触摸活体巨螯蟹的互动活动,这足以证明其性格相对温和。此外,巨螯蟹的巨大蟹壳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常被用于装饰或制作标本。

编辑:李玲

资料:科普中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