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标题:破甲1400毫米!解放军“坦克杀手”亮相,给台湾好好上了一课

公号标题:“地表最强”坦克还没交付,台湾就叫板解放军?事实证明高兴太早

企鹅标题:红箭10CE导弹亮相,可穿透1400毫米厚装甲

封面标题:解放军“坦克杀手”,给台湾好好上了一课

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第十五届珠海航展中,一款引人注目的武器惊鸿一瞥,却悄无声息地震撼了整个会场——这就是红箭-13E反坦克导弹。

与它的“邻居”红箭-10E相比,虽然体积有所减小,但实力上可一点不逊色。传言这枚小个头的导弹,可以在横跨16千米的距离上,穿透1400毫米厚的装甲。如果你以为这就是它最厉害的地方,那就大错特错了。

1、“组网协同”:颠覆传统的作战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这位“明星选手”要如此低调地亮相?

其实,这背后隐藏的是中国在战略技术的悄然革新。红箭-13E不仅是第四代反坦克导弹的代表,更是新一代中型通用反坦克导弹的先行者。在“高精度、大威力、高效能”等方面已实现突破,尤其是它异于常人的“多发弹间组网协同”能力,更让其在未来战场中如虎添翼。

什么是“多发弹间组网协同”?简单来说,就是让多枚导弹在同一指挥系统的控制下,形成无坚不摧的打击网络。不论面对集群目标还是单一目标,这种协作都能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敌人毁灭性的打击。相比国外同类型导弹,红箭-13E在这一领域甚至可谓首屈一指。

此外,红箭-13E导弹采用了与红箭-10相似的气动布局,四片X形大展弦比的平直弹翼,可以在发射后自动弹出,并适应各种发射平台。

这种设计表面看来微不足道,实际上却是提升导弹机动性和隐蔽性的重要因素。与红箭-10E的最大不同在于,红箭-13E的尾舵弹翼位置略微后移,这样的改动足以显示设计团队对空气动力学的精准把握。

2、小巧身影背后的“大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第三代猛士高机动越野车的底盘上,一次性集成4枚红箭导弹,使其作战效率倍增。

但随着用户反馈的深入,红箭-13E以更轻便、更灵活的姿态出现,成为系统重量和载弹量间的最佳平衡方案。由此,红箭-13E不仅适配性更强,还可通用于多种载具平台。

制导体制方面,虽说传统光纤制导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但也存在自身的局限。尤其在追求更远射程的过程中,其自重增加会影响整体性能。光纤的抗拉强度和放线速度也直接限制了导弹的飞行速度,使之在实际作战中暴露出易受干扰的弱点。

于是,红箭-13E大胆采用了双向数据链+红外成像制导的新模式。这不仅提升了导弹在复杂环境下的生存能力,还显著提高了飞行速度,从而增强了对敌方先进防御系统的突防能力。

3、红箭-13E打破台幻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知道,此前台湾采购了一批美制M1A2T主战坦克,而坦克还没到,台媒就开始天天吹嘘自己即将拥有“地表最强”主战坦克。

但事实是,这批主战坦克不仅缺乏对现代无人机攻击的防护措施,而且70吨的超重车体在台湾复杂地形中显得举步维艰。何况配套的训练设施尚未完工,如同未战先衰。

况且,M1A2T主战坦克别说和解放军陆军主战坦克正面对决了,恐怕才出场就已经被红箭-13E盯上。

可以说,在可能爆发的台海冲突中,红箭-13E的隐蔽作战能力和多目标打击优势,使其有能力在敌装甲洪流面前一举扭转战局,给台湾好好上一课。

总之,如红箭-13E当属反坦克导弹中的佼佼者,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能看到更多种类的导弹,具备更加智能化的协同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