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甘肃的词汇有很多,但是对于这座坐落在黄土高坡上的省市,干旱、荒芜,似乎总是绕不开的两个词汇。

不过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加之各种技术的不断突破,曾经被视为不适合发展农业的甘肃省,甚至有了大规模的高标田地。

甘肃究竟是如何在一片不毛之地上让农田生根发芽?而“高标准农田”究竟高在何方?我国又为何要花费大价钱在黄土高原上建设农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标农田“高”在何方

即便一个国家高新科技迅速发展,但是国民还是要吃饭的。尽管粮食可以依靠进口来满足短期需求,但是一旦遇到了突发情况,进口粮食减少,那么这个国家就将面临粮食危机。长久来看,一个国家只有做到了粮食自主生产,才能保证国家安全。

作为一个曾经在历史上“饿怕了”的国家,我国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视不可谓不高。而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我国开始将耕作地升级为“高标准农田”为目标提上了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的高标准农田,“高”涵盖了多个方面。高机械化是对高标准农田最基本的要求。机械化意味着生产力极大的解放。目前我国大多数农田所依赖的还是传统的人力耕种,其生产力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以美国为例,在美国农村地带,一个农场主往往可以管理极大面积的农田和牧场,最大的仰仗便是高度机械化的农耕设施。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特种机械能让农场主以一人之力管理数百亩的农田。而机械化也能让农作物的面积产值进一步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能成为世界前列的粮食生产大国,离不开其高度机械化的农耕方式。不过让人遗憾的是,尽管较之建国初期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是依旧没有实现美国那般的全民农业机械化。

同样的,高产值也是高标准农田的要求之一。在1978年,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村经济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各家各户都能选择耕种作物,这激发了农民的生产力,也多样化了农产品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即便是在当时也有质疑的声音,因为这样虽然解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却不利于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一片土地的不同区间耕作不同作物,并不利于大规模生产粮食。

而随着城市化推进,不少农村人口进入了城市,空出了大量耕地。而或许就是该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推行集体化的农业生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在机械化尚不成熟的上个世纪,集体化生产并不利于生产力发展,而在机械化高度普及的当下,农业集约化却是能彻底利用生产力的一种方式。将同一区域的土地统一耕种同种作物,共同播种收割,能极大地提高土地的单位粮食产出,这是建设高标准农田必不可少的一步。

而高标准农田的最后一个高,就是高度数字化信息化。同样是来自发达国家的经验,日本作为国土狭小的一个国家,却有着不低的粮食产能,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做到了农业高度信息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我们要想做到土地粮食产能的进一步提高,数字化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建立数字化田地监控体系,耕作者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作物信息,进而对耕作环境做出调整,以确保作物处在最佳状态,进一步提高粮食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数字化还能实现农业生产的进一步自动化。试想一下,曾经需要数十人耕种管理的农田,如今只需要一个人坐在终端前,根据信息数据做出调整,这无疑是能极大的解放农业生产力的。因而高数字化也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重中之重。

可以说,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是为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更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战略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渭县的农业奇迹

理解了高标准农田是什么,就能理解甘肃所创造的农业奇迹有多么惊人了。在甘肃的通渭县,曾经沟壑遍地的黄土高坡,却悍然完成了42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

与现在的荒凉不同,在中华文明早期,黄土高原地带曾经是中原王朝重要的粮食生产中心。由于黄河曾流经此处,千百年前的黄土高原其实是一片翠意盎然的绿洲。秦汉的政治中心皆在此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就是因为如此,常年的耕作和大兴土木,使得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秦朝时期为了修筑阿房宫,统治王朝曾砍伐了数万亩的树林。而到了汉朝,这一情况则更为严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地球温度的改变,还有黄河改道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之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愈发严重。到了近代已然成为了一片不毛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近代的黄土高原,不仅土地不适合种植作物,常年的开垦导致的土地荒漠化更是极大地加剧了当地地水土流失。使得流经此地的黄河河床连年上涨。我们的母亲河会成为地上悬河,与黄土高原所流失的水土难辞其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如此,要在甘肃等黄土高原地带发展农业,可谓是难如登天。其不仅需要面对干旱的气候,更要想方设法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如果是以私人农业企业面对这样的环境,多半会因为成本过高而打退堂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本来就少,因为对黄土高原地区的耕地建设是提升我国粮食产能的重要手段,即便困难再多,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面对黄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甘肃农业人想出来的解决办法是先种树,再耕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为了获得更多的水分和营养,大多数树木往往会深深扎根于土壤深处,攀枝错杂的深根能将土壤固定住。除此之外,树木的根还能分泌一种特殊物质,有助于让土壤形成不容易流失的结节,这对改善甘肃地区的土质有着巨大的裨益。

而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资源,甘肃省在植树固定土质的同时,还不忘以此创收,通过大面积种植苹果树等耐旱果树,甘肃地区不仅改善了当地的水土流失现状,更是依靠苹果等农产品带动了一批农民脱贫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通过植树稳定了土壤之后,通渭县建设高标准农田还有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那便是如何解决干旱问题。不过水源问题也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全面贯通迎刃而解。不得不说我国许多的基建战略都是环环相扣,共同改善了我国的自然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土质问题和水源问题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稳扎稳打的建设高标准农田了。而通渭县也通过政策优惠实现了招商引资,许多高科技农业公司都纷纷入驻于此,并通过年复一年的努力,成功在通渭县开辟出了多亩良田。

如今的通渭县不仅不再是一片荒芜的黄土高原地貌,绿色成为了当地并不稀罕的颜色,而通渭县42万亩的高标准良田,更是让它成为了甘肃地区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标农田的巨大价值

虽然现在的通渭县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粮食生产大县,不过如果从数字上看,通渭县为了建设42万亩高标田花费了巨大的财政支出。尽管当地已经通过这42万亩高标准农田盈利,但是要收回财政支出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这里就有人说了,在甘肃地区农田可谓是费力不讨好,花费大收益小,但是事实可不是如此。国家不是企业,有些投入并不能只看经济利益,而粮食也不是生意,其背后的价值远超金钱所能衡量的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2万亩良田带来的粮食产出交易所赚取的金钱,只是最直接的价值。而这些田地的改良和开垦,无疑是一重要的案例。若我们以后需要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垦更多的耕地,通渭县的经验将会是我们重要的参考资料。这份经验的价值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正如前文所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并不能说得上是富裕。尽管我国已经告别了饥饿,但是若能将黄土高原全面开垦为良田,届时我国国家的粮食安全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在建设良田的过程中,当地的土壤环境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通渭县在拥有了42万亩高标准田地的过程中,与之相伴的是其水土流失现状的缓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河的悬河问题一直是其下游地区的心腹大患,而黄土高原地区高标准田地的建设,对当地的土质改善有着重大的作用。这能极大地降低黄河流经此地时所带走的泥沙含量,无形间也契合了黄河多流域共同治理的理念。

通渭县的42万亩良田,无疑是甘肃无数农业人共同缔造的农业奇迹,而这份奇迹的价值,远非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甘肃通渭县的农业变革,不仅是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重塑,更是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生动诠释。这片曾经被视为农业禁区的黄土高坡,如今已蝶变为粮食生产的沃土,见证了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力量。

甘肃的农业奇迹,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更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