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我国的两弹一星技术中,由于氢弹比原子弹的威力大了许多,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已经试爆成功,但是却没有进行投掷试验。从1970年开始,国家开始了此方面的相关工作,实弹投掷被纳入了日程表,而这个巨大的任务最终落在了飞行员杨国祥的身上,不料他投掷氢弹过程中出现了意外,他却宁死也不弃弹跳伞,那么最后结果怎样了?今天的内容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个关注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氢弹爆炸场景

两弹一星 自主研发迫在眉睫

帝国主义的封锁和敌视,新中国何去何从?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各方面发展都逐渐被提上日程,为了应对帝国主义的封锁,老一辈领导人决定自主研发“两弹一星”的工程

大家都知道,两弹一星顾名思义就是原子弹和氢弹,再加上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人造地球卫星在1960年发射成功,原子弹于1964年试爆成功,而氢弹于1967年试爆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氢弹原理

氢弹呢是属于核武器的一种,又能叫做热核武器,是一种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威力十分巨大。而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合法拥有热核武器的。和原子弹相比,氢弹威力大,而且单位杀伤面积的成本低,所需的核原料在实际上没有限值,所以还是有很多优势的。

也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全面的封锁,而且在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方面也是虎视眈眈。为了保卫国家的国防安全和权益,维护世界和平,诸多知识分子以及技术人员,科学家们都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中,舍小家为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氢弹之父于敏

在最近热播的献礼剧《功勋》中,就有一个单元是主要讲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的,他为我国的两弹一星研制技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党中央领导人授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但其淡泊名利之心也是令人敬仰的,在记者把他比作诸葛亮石的人物之时,他却说萤烛之光不可与皓月争辉。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英雄们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只为了国家而献出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早在1961年10月30日的清晨,一个名叫“大伊万”的氢弹被装进了苏联的图-95战略轰炸机,它的威力相当于五千万吨当量,足足有26吨重。若是被投掷在世界上任意一个国家的城市里,那么这个城市将会立即化为灰烬,这不是危言耸听,氢弹的威力的确如此巨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伊万”氢弹

而苏联的这一个核爆炸试验即将在几个小时之后开启,“大伊万”在试验场上空爆炸后,其负责投放的飞机就以最快的速度和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逃离了投掷点。说是逃离一点都不为过,因为负责投掷的飞机以及飞行员若没有及时离开指定地点,就会落得个机毁人亡的后果。

而就在这颗氢弹爆炸前,这架飞机以已飞出了250多公里,这个距离也不算近了吧,但即便是如此,爆炸后产生的剧烈冲击波还是使得轰炸机极其不稳定,若没有良好的驾驶技术和极强大的心理素质,恐怕就真的交代在那了。一股巨大的蘑菇云从试验场升起,通体都是红色的烟雾,高达70多公里,而且在其4000里之内的所有飞机、导弹、雷达、通讯等设备全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是迄今为止最剧烈的一次核爆炸试验。

由此可见,氢弹是有多么恐怖,爆炸的强度比火山喷发要厉害的多,它的热核反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足以摧毁一切事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先不说氢弹本身的威力如何,就这个投掷氢弹的职位就没几个人敢主动出击的,没有点真才实学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谁敢接这活?一不小心就会落得个殒命当场的结果。

国之危难 安能独善其身

伟大的国防力量是国家安身立命的重要因素

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强大,除了经济发展领先于世界各国之外,其国防力量也必须是一等一的。只有国防强大了,才有能力守卫国家的每一寸疆土,避免别的国家对我们虎视眈眈,震慑那些宵小之辈。

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成立之初不仅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打压,自身的压力更是巨大。在决定研制两弹一星之后,技术人员的空缺更是让人焦急不已,因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危险系数极高,所以工作在这些个岗位上的人们,每一个都不亚于在刀尖上行走,时时刻刻都要提心吊胆。因为这不仅是为了国家负责,而且是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7年的6月17日,新疆罗布泊上空出现了一声巨响,我国的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获得成功,当量330万吨。然而就在我国氢弹试爆成功之后,却没有进行投掷试验,也就是说我国的氢弹就还没有实战价值。所以为了尽快投掷氢弹,从1970年开始,国防部相关部门就开始组织了多次试验,把氢弹投掷当做了第一要紧的事。

在那个年代里,有很多一腔热血的年轻人都选择了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他们从各种不同的渠道加入革命,从医、从军以及从文等等。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怀揣着一腔报国热情,在命运的指引下,最终成为了一名保卫蓝天的卫士,成为了一名飞行员,他就是杨国祥,也就是我国后来承担投掷氢弹任务的飞行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国祥

杨国祥出生于云南玉溪市,1929年的中国大地上,到处都是动荡不安以及战乱。他从小就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看到过凶残的日本人在我们的土地上肆意杀戮,也看到过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所以杨国祥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小的时候,杨国祥在峨山中学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1948年的他加入了云南民主青年同盟,在其中他经受过了重重考验以及种种艰难险阻,并于1949年12月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由于身体素质较强,而且思想先进,1950年,杨国祥被推荐到了东北航校学习,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代空军飞行员。

很多人都会认为飞行员是天之骄子,负责着国家的空中安全,各项待遇都是非同一般的,但是杨国祥以及他的同伴们在当时却并不是这样。尤其是新中国刚建立的时候,整体上还是比较贫穷,所以航校也是一穷二白的,并没有任何的特殊待遇。当时他们所住的宿舍在冬天都能够被大雪压塌,然后就被迫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冰天雪地里学习,可以说生存条件也是蛮艰苦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条件上的恶劣也是能够克服的,毕竟选择了这个路,大部分人都是凭着自己的毅力和过人的心理素质能够一直坚持下去的。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设备还非常差,当时他们所在的整个航校只有当年在日军手里缴获的几架战机,以及国民党方面起义的飞行员所带回来的战机还有二战时期的老式飞机,破的不成样子,这种条件根本无法给学员们最直观的教学。

其次,他们当时的教员也都是日本关东军的投降人员以及国民党的起义人员,是不是真心实意教的暂且先不论,光是听懂日语就足够困难了,更别说从中领悟知识了。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逐渐成长了起来。

杨国祥很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勤奋刻苦地学习和训练更是他的常态。那个时候我国的空军还没有成为一个体系,各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几乎都是从零开始的。而且要知道,这种飞行员的训练本身就充满着各种危险以及未知的恐惧,不知道下一步面临的是什么,除了知识水平过硬之外,还需要具备极强大的心理素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好在付出就有回报,1951年杨国祥从航校毕业之后,先是进入航空兵团任飞行员,不久后加入志愿军空军入朝作战。后来朝鲜战争胜利后回国,服役于沈阳军区,也正是因为在朝鲜战场上的经历,让杨国祥明白了空军在保家卫国上面的重要性,于是更想要在空军方面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彝族雄鹰 当翱翔天际

氢弹投掷的人选杨国祥,实至名归

后来的杨国祥注重自身,还参加了改装喷气战斗机任务,在其中荣获三等功,还被任命为了飞行中队长。

1956年,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部队之间的“大比武”,空军部队当然也不例外,飞行员之间也展开了各项比试。当时大家都是抱着得到第一名,然后就能到北京向毛主席汇报的念头比武的,真是好不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杨国祥凭借着出色的驾驶技术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全国空军比赛的第一名,也是空军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第一名的彝族飞行员,还被誉为“彝族之鹰”,这个名字也逐渐为人熟知。

1967年的6月17日,我国的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听起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但是此时的帝国主义国家却嘲笑我们难登大雅之堂,有枪无弹。因为彼时的中国虽然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但是却没有投放工具,也就是没有实战性能,这无疑是一个大问题。为了提高氢弹的实战性,很快,国内各项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便埋头苦干,研制出了一款轻型的强-5强击机,这也是中国第一种可以搭载战术核武器的战机。

都知道,要了解自己的产品最终效果如何,就必须进行最终的产品测试,氢弹这样的科技结果也不例外。作为国家的重型武器,投掷测试便是第一大关,而且氢弹和原子弹不同,核聚变的引爆方式也使得其威力更强,杀伤力更加惊人。所以其投掷工作才要更加慎重,毕竟这不仅关系着氢弹是否能够投入使用,更关系着许多人的生命安全,不可小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0年4月,国防部批准使用“强五战斗机”投掷氢弹,而要想投掷氢弹则需要一位技术过硬的飞行员,之后经过了数月的审查,而且作为曾经的全国空军第一名,杨国祥被幸运地选为投掷中国第一颗实战氢弹的主飞行员。确定了人选之后这场挑战才算是真正开始了,接下来的各项实验性飞行也不是一件小事,可以说是不可以出一点差错。

自从接受了这项任务之后,杨国祥便成为了一个国家级的看护对象,在西部某核试验基地开始了他的投掷前准备。在这期间,他不能和家里人来往,也鲜能联系上,甚至平常那些打球啊跑步啊之类的运动也不能做,都是为了防止受伤,他的饮食起居也有专门的人员近负责打理。

在如此严格的要求之下,杨国祥驾驶着强五战斗机进行了80多次模拟训练,投掷出了150枚与氢弹大小相同的模型氢弹,都达到了技术要求,但他自己却仍然是严格要求自己,不留下一个漏洞。在后来又进行了差不多200多次的训练之后,杨国祥才有了不小的把握能够成功,他自己也明白,到了实战的那一天,不成功便成仁,没有后路可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1年12月30日就是投掷氢弹的日子,就在所有人都严阵以待的时候,意外却发生了。

粉身碎骨浑不怕

多次投掷氢弹失败后,他选择带弹飞回?

那天的天气还算不错,杨国祥也是一早就来到了基地,整装待发,只需一声令下,他就可驾驶着战斗机直冲云霄,完成党和国家交代给他的任务。

全国的边防都处于一级战备状态,而且在飞机起飞之前还要严密搜索空中的目标,以防敌人事先知道了我们的计划派来敌机偷袭。这时候,一架崭新的强五战斗机携带着氢弹停留在机场上,正在等待着它的主人,而所有的值班人员都是严阵以待,不容许有一丝的错误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

周总理此时也在北京的指挥部里坐镇指挥,更是给了所有人一剂强心针,西北核试验指挥部做好了一切准备,中国的第一颗实战氢弹爆炸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中国国防的科委副主任朱光亚,核试验总指挥杨焕民等等领导人都在自己的指挥位置上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彼时前来观看核试验的部队也是心怀憧憬,从他们兴奋的脸上就可以看出对此次行动的期待了。

就在相关科技人员对各种仪表装置以及发动机运转情况进行了多次检查后,杨国祥受命驾驶着战机腾空而起,一瞬间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肩负着亿万人民的重托,杨国祥此时的精神压力也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飞机即将到达指定地点的时候,他的耳机里还传来了指挥员的声音,告诉他投弹一定要对准目标,不要紧张,按照程序操作就行了。其实说是不紧张肯定是假的,在高强度的精神压力之下,杨国祥丝毫没有慌张,因为他知道紧张而也无济于事,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才是对国家的负责。

随后,飞机接近投弹点的时候,杨国祥小心翼翼地解除了氢弹的四道保险,而且打开了开关告知地面,自己马上就要进行投弹了。当飞机距离靶标中心还有9公里的时候,杨国祥高度集中,此时指挥部也发出了投掷氢弹的命令,他拉起驾驶杆,在机头呈45度的时候,杨国祥用力按下投掷按钮,并且随即就调转航向,往回飞去。

但是此时,投掷氢弹的装置却并没有像预想中那样操作,而飞机也很平静,没有因为氢弹的落下而震动不止。原来是氢弹并没有离舱,万里无云的空中寂静无比,此时杨国祥心中感到大事不妙,显然也有点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即他把飞机拉了回来,在上级的允许下准备进行应急投弹,但是就在他按下应急开关后,这枚氢弹依旧在弹舱里,丝毫没有想要落下的意味。杨国祥一连按了三次投放都没有成功,他的额头上此时已经满是汗水了。而飞机的油表显示,最多只能飞40分钟了,而且相比较普通的机毁人亡来说,还携带着一颗氢弹,数万吨的当量,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保住这颗氢弹,杨国祥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没有选择跳伞,放弃了此时的一线生机,也是对他来说十分珍贵的机会。他最终决定带弹飞回,即便是自己粉身碎骨也绝不跳伞。他立即向指挥部请示要求带弹着陆,以时速900公里返航,就在飞机迫降之时,机场上的人山人海已经只剩下两名指挥人员了,氢弹也没有爆炸,一切都是有惊无险。

事后经过排查,这次故障是由氢弹推送装置电路短路而造成的,而杨国祥临危不惧,冒死保住了这颗珍贵的氢弹,更是令人钦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2年1月7日,经过多方准备,杨国祥再次接受了氢弹的投掷任务,这一次,不仅吸引着整个国家的目光,有了上一次的事故,更是让人胆战心惊。但是最后氢弹在预定位置投下了,巨大的爆炸声在罗布泊上空响起,举国都欢腾起来了,而杨国祥这个伟大的见证者,也将永载史册。

后来杨国祥被任命为了昆明军区的空军副参谋长,退休之后也一直在昆明,安享晚年。这位彝族的雄鹰,见证了空军的成长,同时也是后辈学习的楷模。谨以此向杨国祥同志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感谢您的长久陪伴,原创不易,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点个赞,这将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