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赛创新成果训练营(以下简称创新成果训练营)结营仪式在西部(重庆)科学城举行,宣告为期一个月的训练营活动圆满结束。
活动中,6位市级高级技术经理(纪)人与西部(重庆)科学城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以下简称人才服务港)正式签约,双方将共同为人才创新创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提供项目评估、资源对接、融资服务。同时,主办方为入围复赛的84项成果颁发结营证书,这些项目后续还将参加项目路演评审,角逐全市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决赛的入场券。
▲活动现场。雷键 摄
据了解,作为大赛重要环节,创新成果训练营围绕这84项医学创新成果的孵化、培育、成长、转化等具体需求,专门策划了专家授课分享、技术经理人指导和医学科创研学行三大主题活动,帮助医学成果提升转化能力、成长动力和应用前景。创新成果训练营还邀请临床、产业和投资专家为项目提供指导问诊,根据发展阶段科学规划课程内容,提高项目的落地能力。其间,大赛工作组积极链接科研机构、科创基地、医学实验室、政府有关部门等,为创新成果打通先进技术、市场合作、投融资、政策支持等资源对接渠道,为大赛搭建涵盖成果搜集、筛选、验证、培育、转化和应用的全流程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重庆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邓松在现场表示:“科学城已经通过‘先投后股’等模式,支持科研团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后期我们将加速组建科学城天使基金,支持早期成果转化项目成长壮大。”
为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加快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科学城打造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金融服务+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有效地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高级技术经理(纪)人李晓贝在签约后直言,“我深知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环境的重要性,科学城的生态链为我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作为沪渝人工智能研究院技术成果转化负责人,李晓贝对自己接下来的工作也有清晰的规划,“我们院已经有了很多科研成果,我将要做的就是在成果转化‘1到10’和‘1到100’上想办法,让成果转化为满足‘33618’的好产品,让技术早日赋能生产生活。”
在科学城,更多科技创新的“变量”正在转变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量”。截至去年,科学城已获批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7项、市级重大项目13项,新取得引领成果16项。发布兆言、微著、北达飞易等标志性原创成果,新荣获市科学技术奖52项,新转化科技成果超1000项。以重庆科技大学为例,212项专利赋权完成人或完成人创办的企业,已累计获得成果使用权收益超485万元。这是科学城深入实施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的成效,也是科学城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的有效力证。
通过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到,技术经理人等陪跑人才在成果转化方面的作用与日俱增,科学城技术转移转化专业化人才队伍正在日益壮大。此次6位技术经理人的正式加盟,有力壮大了科学城创业陪跑队伍,通过陪跑人才牵引资源精准配置、创业高效顺畅、四链深度融合,助力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