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儿皇帝”,对外尊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并向契丹称臣,此举被后世一直诟病。

石敬瑭自小便弓马娴熟,不爱说话也没啥笑脸,主打一个人狠话不多,喜读兵书,作战勇猛异常,深得李嗣源赏识,后来李嗣源将三女儿嫁给了石敬瑭。

石敬瑭在后唐初期绝对称得上是功臣,多次救驾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和明宗,也就是自己的老丈人李嗣源。

后唐建立后,石敬瑭任河东节度使,为官清廉,为人也勤政,不喜欢声色犬马,而爱和幕僚谈论地方的行政和律法问题,政绩不错。

李嗣源死后,后唐内部倾轧,石敬瑭怀疑末帝李从珂对自己有所猜忌,便举兵叛变,据晋阳反唐。后唐派兵讨伐,石敬瑭被围,求助契丹,答应割让燕云十六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36年石敬瑭被契丹册封为大晋皇帝,后唐灭亡,石敬瑭迁都开封,史称后晋。

石敬瑭的割地称儿政策受到反对,国家动荡不安,叛乱频发。

石敬瑭死后,侄子石重贵继位,试图脱离契丹控制,导致契丹多次南征。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

原文赏析:

石晋兴戎,契丹助虐,燕、云十六州遽沦异域,
都邑考:晋自洛阳徙汴,寻升汴州为东京开封府,以洛阳为西京,改西都为晋昌军。
史略:石敬瑭初为河东节度使,清泰三年命移镇郓州,敬瑭拒命,诏张敬达讨之。敬瑭求援于契丹,约事捷割卢龙一道及雁门以北诸州为献。刘知远曰:「以金帛赂之足矣,许以土田,异日必为中国患。」不听。

【译文】后晋在战乱兴起,契丹助其虐夺,燕云十六州沦落到异族手中。

《都邑考》记载:后晋从洛阳迁都到汴州,不久将汴州升为东京开封府,洛阳降为西京,原西都改称为晋昌军。

《史略》记载:石敬瑭最初担任河东节度使,清泰三年(936年)后唐末帝李从珂命令石敬瑭移镇郓州,石敬瑭拒绝接受命令,朝廷便派张敬达讨伐他。

石敬瑭向契丹求援,约定战争胜利后割让卢龙一道及雁门以北的诸州作为献礼。

刘知远(后汉开国皇帝,此时为石敬瑭手下牙门都校)说:“用金钱布帛贿赂契丹就够了,如果答应割让土地,日后一定会成为中原祸患。

但石敬瑭不听。

契丹引兵自雁门而南,败唐兵于汾曲,敬达退保晋安寨。契丹遂立敬瑭为晋皇帝,合兵攻晋安,拔之。又败唐兵于团柏谷,进克潞州。契丹乃命敬瑭引兵而南,至河阳,唐守将具舟楫迎降,敬瑭遂遣契丹千余骑屯渑池,防唐主西逸。唐主从珂危迫自焚死,敬瑭入洛阳,契丹乃割幽、蓟十六州而去。

【译文】契丹率领军队从雁门南下,在汾曲打败了后唐军队,张敬达退守晋安寨。

契丹拥立石敬瑭为后晋皇帝,合兵攻击晋安,攻下该城。契丹又在团柏谷打败后唐军队,攻克潞州。

契丹又命令石敬瑭领兵南下,到达河阳,后唐守将投降,石敬瑭派契丹一千多骑兵驻扎渑池,防止唐末帝向西逃跑。

末帝李从珂在危急中自焚而死,石敬瑭进入洛阳,契丹割走了幽蓟十六州后离去。

及契丹南牧,始终晋绪。
史略:晋主重贵初立,即失好于契丹,于是屡寇河北及河东。开运三年,契丹大举入寇,自易、定趋恒州,晋遣杜威帅诸军御之。威屯军中渡,寻以众降。契丹遂从邢、相而南渡白马,入大梁,执晋主徙之黄龙府,中原州镇,相继臣附。契丹纵兵剽掠,千里内外,财畜殚尽,久之乃北去。
其未亡也,有州一百有九。

【译文】等契丹南下侵犯,始终延续着后晋的命运。

《史略》记载:后晋石重贵刚即位,就与契丹交恶,导致契丹多次侵犯河北及河东。

开运三年(946年),契丹大举入侵,从易州和定州奔赴恒州,后晋派杜威率领各军抵御。

杜威屯军在中渡,不久就率众投降了。契丹就从邢州、相州南渡白马津,进入大梁,抓获后晋皇帝石重贵并把他迁移到黄龙府(吉林四平),中原各州镇,相继投降归附。

契丹放纵士兵掠夺,千里内外,财物牲畜被抢掠一空,过了很久契丹才向北撤去。

在灭亡之前,后晋共有109个州。

端倪解析:

后晋(936年-947年)是五代十国的第三个朝代,从后晋高祖石敬瑭936年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两帝,总计12年。

石敬瑭是沙陀人,当李从珂决定将石敬瑭调离河东时,石敬瑭就决定反唐了,不用李从珂的清泰年号,以明宗年号称长兴七年。

石敬瑭在河东兵力不足以抵挡后唐进攻,没有外援的情况只靠自身实力肯定要被后唐收拾,所以石敬瑭决定向契丹求救。

作为条件,他同意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并对辽太宗耶律德光称「儿」。在这种情况下,耶律德光才决定帮助石敬瑭。

石敬瑭本人到死没有改变依附契丹的政策,对内采取姑息政策,但各地叛乱依旧,比如导致石敬瑭两儿子被杀的范延光、张从宾之乱和安重荣、安从进之乱等。

为了对付叛乱,石敬瑭加重严刑峻法,同时非常猜忌手下,石敬瑭也被契丹多次问责,种种事情给他带来极大打击,最后忧愤而死。

石敬瑭死时,立侄子石重贵为继承人。石重贵登基后,决定渐渐脱离对契丹的依附,他首先宣称对耶律德光称孙,但不称臣(孙子当得起,臣子当不起?秀儿

面对后晋的不称臣,944年契丹决定伐晋,双方在澶州(河南濮阳南)交战,互有胜负。

开运二年(945年,契丹会同八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贵亲征,再次打败契丹。

开运四年(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晋重臣杜重威降契丹,后晋主力丧失,石重贵被迫投降,耶律德光封他为“负义侯”,全家被俘虏到契丹,后晋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