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中期,中共先后创建了陕甘边和陕北两个根据地,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分别为刘志丹和谢子长。而西北革命也围绕他们事实上形成了不同的派系,并发生了一些冲突和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们拉起的队伍中既有旧军阀部队中的官兵,也有土匪武装、民兵团等,成分相当复杂。加之内部在一些斗争战略等方面有分歧,这直接导致了队伍内部战士们之间不够团结,甚至是冲突。

尽管内部和外部都有困难,但在刘志丹和谢子长的坚强领导下,西北地区的军队在对敌人的作战中,能够以大局为重,配合作战,先后多次取得粉碎敌人围剿行动的全面胜利。

1935年2月,中共西北工委成立,两个根据地终于实现了党政军统一领导。但不久后,谢子长便不幸牺牲,刘志丹成为了西北军委主席。经过长达半年的努力经营,两片根据地已经连成一片,在当地有了相当广泛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9月,中央红军红一军团侦察连的连长梁兴初在《大公报》上看到了一则报道,上面写到了阎锡山在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他指出:

“全陕北23县几无一县不赤化。”

梁兴初看到后,急忙买了这张报纸送给毛主席。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看后,高兴不已,决定派人与在这里的红军联系。

这时的西北根据地内部正在经历着一场残酷的“肃反”运动,中央的到来就像一场及时雨,拯救了站在悬崖边上的陕北红军。

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更是感慨:

“毛主席不到陕北,根据地就完了;毛主席晚到4天,就没有刘志丹和我们了;要不是毛主席说‘刀下留人’,我早已不在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西北根据地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肃反”运动,这一运动的主要负责人是中央指派的朱理治和聂洪钧,他们来到陕北后,就全面负责起了西北地区的党政军事务。

中央之所以指派朱、聂两人,是因为陕西省委向中央汇报了红26军组成成分复杂,大多是从土匪改编而来,还发生了抢劫群众的事件。

朱、聂二人来到陕北后,当时陕北的主要领导人郭洪涛在汇报工作时,又向他们提供了一些消极负面的消息。最终,朱、聂下定决心搞“肃反”运动。

很快,西北工委便被撤销,并成立了中共陕甘省委,朱理治出任书记,郭洪涛担任副书记,聂洪钧是军委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9月,“肃反”运动自上而下全面展开,原西北工委的主要领导人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人均被逮捕入狱,许多重要领导和红军干部也都被扣上了“右派反革命”的帽子关押起来。此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有超过200多人受到牵连,且错误的“肃反”运动还在变本加厉,他们甚至挖好了大土坑,打算采用活埋的办法杀害革命同志。

“肃反”运动不仅没有给西北根据地带来稳定,反而激化了内部的矛盾,根据地内部的主要武装力量几乎要爆发武装冲突兵戎相见了。

除此之外,根据地谣言四起,人人自危,军心涣散,地主、富农、军阀、国民党等势力趁机挑拨、煽动“反水”,老百姓对红军的信任也岌岌可危。

一场腥风血雨的杀戮即将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一生死关头,毛主席和中共中央长征抵达陕北,10月底,郭洪涛、程子华向中央汇报了西北根据地的情况。在得知“肃反”运动的情况后,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人当即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

周恩来明确下达指示:

“停止逮捕,停止审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来解决。”

与此同时,中央成立了五人委员会解决西北根据地“肃反”问题。很快,在中央的领导下,这场错误的“肃反”运动很快宣告结束,刘志丹、习仲勋等人也恢复了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11月30日,聂洪钧、郭洪涛等人受到组织处分,但考虑到他们对革命的贡献,只给予了警告。而其他领导同志都没有被处罚。这也导致党内“肃反”运动中受到冤枉的同志与朱理治、聂洪钧和郭洪涛之间结下了更深的结。

中共中央当时之所以作出这样不彻底的处理意见,主要是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肃反”运动相当复杂,牵扯的范围太过广泛。二是中央红军还没有站稳脚跟,而国民党当局已经开始了对红军新一轮的大规模围剿,红军面临的外部环境十分恶劣。三是涉及人员的特殊性,如果要彻底、广泛地处理责任人,势必要牵涉背后更深的力量。这样一来,不仅会进一步破坏红军内部团结,而且还将产生新的矛盾和分歧。

最终,经过多方考虑后,中共中央采取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处理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件事情并没有这样结束。1942年,西北局高干会议召开,重新审理1935年的“肃反”运动。朱理治、郭洪涛等人受到组织处分,尽管郭洪涛迫于形势做了检讨,但在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心里是不服的。

从1956年起,便多次提出申诉,他的行为引起了西北老同志们的强烈不满。1981年,中顾委从中协商,邀请双方代表参加座谈会。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后最终才平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郭洪涛作为陕北红军和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他的历史地位是很高的,但1942年之后,他却长期“靠边站”,其中原因大概率是跟他1935年“肃反”运动中的领导责任有关。

参考资料:领导文萃2015年14期、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1期、党史博览2016年10期、党史博览2017年3期、祖国2016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