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22日,北平和平解放了。此时驻扎在绥远的董其武秘密前往北平,和傅作义进行了一次会面。
就在不久之后,绥远正式通电起义。而这次起义的队伍,都完整保留了下来。程潜和陈明仁起义之后,大约有一半的起义部队在半路上逃散。
所以绥远的部队能全部保留,毛主席还是很欣慰的。
后来毛主席和程潜谈到这件事,程潜感慨道:“人家是兄弟班子,和我们朋友班子不一样。”
程潜为什么说傅作义是兄弟班子?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傅作义的兄弟班子
在《特赦1959》中,陈长捷被我军俘虏之后,听说傅作义起义了,气得破口大骂。他觉得自己拿傅作义当兄弟,傅作义却害得他成为阶下囚。
所以在后来傅作义去功德林看他的时候,他也不想见傅作义。
陈长捷为什么气性这么大呢?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对傅作义全心全意,傅作义却在背后给自己捅刀子。
陈长捷是福建人,但他却加入了晋军,成为了阎锡山麾下的将领。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受了傅作义的影响。
要知道,当时的军队可是有很强的地域观念的。你想要成为上峰的亲信,那你首先要是“自己人”。
你不是“自己人”,在军队中就会处处受排挤。毕竟这个班是一个村的,那个班是一个县的,身为外人自然不会有多被待见。
可在这种情况下,陈长捷义无反顾跟着傅作义的脚步加入晋军,可见二人的情谊之深。
两人都是保定军校的学生,傅作义比陈长捷大一级。
在学校相处的两年时间里,傅作义的豪爽和淳朴让他非常敬佩。而最重要的,傅作义对兄弟很好。
在学校的时候,从南方过来的陈长捷并不适应北方的习惯。傅作义虽然和他不是一届,但非常照顾这个学弟。
在他的照料下,陈长捷慢慢适应了北方,也坚定了自己追随傅作义的心。
傅作义去了晋军,他就跟着去了晋军;傅作义离开了,他也跟着离开了。
后来傅作义主政华北,董其武被他派到了绥远,陈长捷被他派到了天津。
虽然已经掌握了权势,但他对自己手底下的这帮兄弟们依旧没变。但当时,陈长捷其实是没有什么任务的。
是傅作义的举荐,才让陈长捷重新被任用。
傅作义的“两虎”
和陈长捷类似的,还有董其武和孙兰峰。如果说傅作义和陈长捷是同学之情,那他和孙兰峰就是知遇之恩。
孙兰峰是山东人,山东是韩复榘的地盘。韩复榘和阎锡山有利益之争,两人反正不怎么对盘。因此出生山东的孙兰峰,就不会受到阎锡山的重用。
但他来到傅作义麾下之后,被傅作义发现了军事才能,逐渐得到了重用。对傅作义,他是非常感激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自己不是山西人,孙兰峰还是有些自卑的。他每次和傅作义发火的时候,就会拿自己的籍贯说事。
说自己不是傅先生的老乡,所以不受待见。还说自己什么都对,就是籍贯错了一个字,搞得自己总是被针对。
说实话,这种话换哪个将领听了,心里不会膈应呢?但傅作义不一样,他从来没有因为这件事生气过。
每次孙兰峰发火的时候,他不仅不去责怪,反而还经常安慰他。有这样的主将,孙兰峰怎么会不心服口服呢?
而孙兰峰虽然脾气暴躁,但他打起仗来也非常勇猛。孙兰峰最擅长用骑兵,往往能用骑兵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
在抗日战场上,孙兰峰是当之无愧的尖刀部队。
孙兰峰这个人优点很多,同样缺点也不少。脾气暴躁是一个,还有一个就是他的性子很轴,容易受人挑拨。
和他相比,董其武沉稳的性格刚好和他能互补。
所以在解放战争的时候,被派去天津的是陈长捷,而不是孙兰峰。不过孙兰峰也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对傅作义的安排没有丝毫意见。
不过傅作义并没有亏待孙兰峰,不仅让他成为11兵团司令,还担任了察哈尔省的主席。
和孙、陈二人不同,董其武是实打实的山西人。在加入傅作义的部队之前,他曾经辗转多个部队,但都因为看不惯士兵被压榨离开了。
加入傅作义部的时候,他没想过自己能在这里待很久。但傅作义却用实际行动表示,他的选择没有错。
兄弟班子难倒塌
当时国民党内部,普遍有吃空饷捞钱,压榨士兵敛财的行为。但傅作义虽然也是国民党,他的行为却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
傅部不仅军纪严明,赏罚分明,而且有一套公正的晋升系统。只要你在战场上立了功,就能得到自己的奖赏。
就算是老蒋剥削士兵,故意不给他们发够粮饷,傅作义也会想办法给他们补齐。
虽然傅作义是个将军,但他的生活却很清贫,和那些国民党中层军官们差不多。家中有了多余的钱财,他就会接济那些牺牲士兵的家属。
那些因伤致残的老兵,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
这在当时的国民党军队,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因此哪怕加入傅作义级别会降低,董其武也安心留在了这里。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没有错。30多年,他看着傅作义一步步走到如今,却仍然记得自己的初心,心中感到十分敬佩。
而傅作义不仅对自己的兄弟们好,对所有士兵也都一视同仁。他遭受过不公正的待遇,就不想让自己手下的兵,继续和自己一样的遭遇。
而傅作义在起义之前,还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在会上他宣布了自己要起义的决定,并征询了他手下将领们的意见。
如果有愿意和他一起起义的,那他一定会保证各位的生命安全。要是有人不愿意,那等起义成功之后,他也会将他们放走。
但傅作义也说了,他们人可以走,但手下的兵不能带走。
1月22日,傅作义下令北平守军撤出市区,接受我军的改编。
全军没有哗变,没有抱怨,都严格执行了傅作义的命令。然而当这个决定传到绥远之后,董其武和孙兰峰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反应。
作为傅作义最信任的人,董其武对他起义非常支持。然而孙兰峰却说:“傅先生的半世英明,就要毁于一旦了。”
当然他之所以是这个态度,还是对我军不服。因为我军在战场上将他击败了,这让他一直对我军耿耿于怀。
为了争取孙兰峰起义,傅作义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亲自去了一趟绥远,和孙兰峰谈了谈。
傅作义起义让老蒋很生气,老蒋正派人暗杀他。他来到绥远,无疑是将自己暴露在所有人面前。
可为了孙兰峰,他还是这样做了。这份情谊让孙兰峰感动,他内心对起义也不再继续抗拒,而是觉得有些别扭。
在起义通电上,傅作义并没有写下自己的名字。他要将绥远起义的功臣,让给董、孙二人。
而对被俘的陈长捷,傅作义也总是替他求情,劝他在功德林好好改造。
所以在1959年的时候,陈长捷才能顺利被特赦。
这份情谊,也怪不得程潜感叹,说他们是兄弟班子,彼此亲如手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