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前的平静
1894年9月17日, 周一,晴。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 在清国的首都北京,一切照常。该上朝的继续上朝, 该下馆子的继续下馆子, 该逛窑子的继续逛窑子, 千里之外, 却是天壤之别。
“定远”航海日志:日出时间5时42分, 微风, 北纬39°30’, 东经123°35', 鸭绿江口外大东沟海域。
丁汝昌有一种预感, 在海上某个看不见的角落, 日本人的联合舰队正朝北洋舰队疾驶而来, 按照李鸿章的“保船”策略, 丁汝昌认为他必须尽快将舰队安全带回旅顺军港。9点15分, 北洋舰队照例开始每日的海上阵形和射击训练。10点半, 训练结束, 各军舰上厨房里的师傅开始做饭。
丁汝昌计划舰队官兵吃完午饭后,于12点钟全舰队起锚,返回旅顺。
海面依然平静。
11点, 北洋军舰上的观测兵突然发现了情况:西南方的海面上出现滚滚煤烟! 仔细观测, 一支庞大的舰队正疾速驶来, 上面悬挂的却是美国国旗——星条旗。
观测兵立即将情况汇报给丁汝昌, 丁汝昌明白; 日本人来了!
作为“中立国”的美国, 此时绝对不可能派一支如此庞大的舰队来到战区。只有可能是日本人, 一定是日本人!
丁汝昌在他当天的航海日志中写道:“11时发现敌舰。”
丁汝昌下令:各舰升火! 准备战斗!
此时双方相距27海里(50公里),按照相向航速, 两支舰队还有近两个小时的航程进入射程。而按照北洋舰队的作息时间表, 11点55分将是统一开饭时间, 厨房已经准备将饭菜送到用餐室, 丁汝昌显然是准备打完海战后再饱餐一顿。这一切都是来自他内心的一个秘密——紧张。
11点半, 伊东佑亨在“松岛”号上挂出信号:吃饭! 35分钟后,联合舰队全队官兵吃饭完毕。伊东佑亨下令:破例允许士兵吸烟, 以安定心神。
在吃饱吸足后, “松岛”才打出旗语“准备战斗”, 联合舰队各军舰迅速换下美国国旗, 改挂日军海军旗!
而北洋舰队上的士兵还在饿着肚子作作战准备。炮兵到达战位, 炮手们紧张地搬运炮弹、检查弹头、装上引信;轮机兵将机室隔绝, 用强压通风储备饱满火力和气力。救火机和引水管都已接好, 随时准备救火。其余的士兵们在甲板上铺上细砂, 以防在作战时滑倒。
虽然是饿着肚子, 但士兵们的战斗热情很高。不仅热情很高, 他们都带着必胜的信念, 对于战胜日本人有很强的自信。
这种自信是有缘由的。
要想成为北洋舰队中的一名水兵, 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是相当不容易。这么说吧, 不仅比今天的高考要难, 甚至比公务员国考、司法考试还要难。为了今日的战斗, 他们已经闯过很多关, 准备很多年了。
首先, 在生源地的选择上, 水兵们都来自胶东沿海的渔民家庭。大家知道, 自古山东兵的战斗力就是很强的, 而渔家子弟从小熟悉大海,在风浪中成长, 也适合做水兵。
更重要的是, 大家都来自同一个地方, 老乡之间的感情很深, 一旦有一人受伤或者战死, 其他人就会拼命, 这就是招老乡兵的好处。
其次, 在条件上必须年满16岁, 各项身体指标达标, 身体指标就不详细讲了,反正要身强力壮,牙好胃口好,各部分零件都没毛病。此外,还不得有犯罪或者耍流氓的记录, 你小时候砸过邻居的窗户, 在街上尾随过美女, 对不起, 统统不符合条件。
然后还要有点文化, 虽然不要求学富五车, 但必须上过学能识字。这是为接下来接受一项特别的教育做准备条件。
当所有这些条件符合后, 你还需要进行另外一项工作——找个保人来做保。一旦将来不遵守军纪, 保人也要受到牵连。
满足这些条件后, 你就可以开始面试了。在面试过程中自然又会刷下一批, 看不顺眼的是不能要的。那么, 是不是面试通过就能正式成为水兵了? 不是。
你的身份还只是“三等练勇”, 成为士兵还得需要考试, 怎么考呢?理论和操作:先以练勇的身份在练习舰上学习一年, 然后进行英语过级考试和军舰操作专业考试。
英语是必须要考的, 因为北洋舰队是一支完全采用西式教学的舰队,平常所有的教学以及训练、战斗时的口令, 都使用英语。所以必须有一定的英文基础, 才能学好专业英语。
好吧, 如果你够厉害, 这些关都过了, 是不是可以开开心心地成为一名正式的水兵了? 不要着急, 还不是。你的级别是“二等练勇”, 再学习半年, 进行复考, 对军舰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优良, 才能正式成为一名水兵。
正式成为水兵后, 就有资格上军舰去服役了。每月的工资是很高的四两银子, 但你的级别还很低:三等。
三等水兵是军舰上级别最低的水兵。怎样成为二等水兵呢? 不着急,除了知识精良, 技术过硬, 各种考试合格, 没有犯错记录, 你还需要一个条件——运气。
这个运气就是等二等水兵有了空缺, 你就有机会参加升级考试了,有希望成为二等水兵。同样, 要想成为一名一等水兵, 也要等原有的一等水兵有了空缺, 你才能考一等水兵。
这么设置其实是很有道理的。水兵是技术军种, 这样的机制能够保证水兵群体更新不是很频繁, 也就保证了很多人几年甚至十几年都做着相同的工作, 对操作的熟练能够达到条件反射的程度。因为平时的训练已经达到了一种机械流水的程度, 一旦有机会实战, 水兵也会很珍惜作战机会。
一等水兵在服役达到一定年限后, 接受理论和实践的考核(真是活到老考到老啊),有可能晋升为水手长、炮长这样的士官阶层, 但这也是他们能够达到的最高级别。如果想成为舰长级别的军官, 需要走另外一条路, 这条路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了, 就是像方伯谦、刘步蟾那样考上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这样专门的海军学院, 接受四年的专业英文教学, 再去国外留学深造, 通过层层考核选拔, 才有成为舰长的希望。
清国的苦难是从海上开始的, 海军就成了国家寄予厚望的军队。舰队是抚慰帝国心灵的神兵利器, 舰队官兵的收入是所有军队里面最高的,而且还从来不会遭到拖欠, 所有人都纳入中央政府正式编制, 朝廷甚至直接拿海军的军旗作为国旗。为了支持发展海军, 基本上是要钱给钱,要人找人, 要政策定政策, 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抵御洋人, 保护国门,重振帝国雄风!
为了表达和日本人决一死战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各艘军舰上的士兵们都自动拆掉了救生舢板, 而两支舰队已经在快速地逼近……在大战一触即发之际, 我们来介绍一下双方的出场阵容。
中间挨着洋人的为邓世昌
强大的北洋舰队!
北洋舰队的主力军舰, 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很好记, 它们是:“六镇八远一大康, ‘超勇’‘扬威’和‘操江’”。
所谓“六镇”,是指北洋舰队中的“镇中”“镇东”“镇南”“镇西”“镇北”“镇边”六艘老式炮舰,它们没有出海作战。而“八远”指的是八艘绝对主力战舰——“定远”“镇远”“经远”“来远”“济远”“致远”“靖远”“平远”。它们是由地方出钱从国外购买的军舰, 用地名来命名, 比如保定府出钱的就叫“定远”,镇江出钱的叫“镇远”,而“致远”“靖远”是来自台湾的捐款。
“超勇”和“扬威”是老式撞击巡洋舰(把对方军舰撞沉),只比“六镇”新一点, 跟随出战。
“康济”号是练习舰,不能用于战斗。“操江”是木制旧舰,用来搞运输,它已经在牙山湾海战中被日本人俘虏了。
此时北洋舰队中还有三艘小型军舰——“广甲”“广乙”和“广丙”。前面已经介绍, 它们原本属于广东舰队, 是战前前来会操的, “广乙”号已经在牙山湾海战中损失, “广甲”跟随出战,而“广丙”跟随“平远”号以及北洋舰队鱼雷艇队还留在大东港内, 它们是等战斗开始后再出港加入舰队参战!
这样,我们来掰掰指头算一算,北洋舰队参战的军舰是“八远”和“超勇”“扬威”“广甲”“广丙”, 总共12艘军舰! 此外还有鱼雷艇。
这12艘军舰的绝对主力核心不用多说,它们是“定远”和“镇远”。“定远”和“镇远”是产自德国的同一级别的军舰, 由清国斥巨资订购和买入, 除了个别地方钢板的厚薄不同, 双方在武器、装备等方面没有差别。我们就以“定远”为例介绍吧。
它是亚洲最大的铁甲舰。舰长接近100米, 刘翔差不多可以在上面跨栏;宽18米, 林丹可以在上面打羽毛球。当它航行在水中的时候,吃水深度竟然达到六米! 而它的重量(排水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000吨以上(7335吨)。
简单解释一下这个7000吨的概念。直到2000年以前, 中国的海军还没有一艘主力战舰的排水量超过这个数字。
而所谓铁甲舰, 其实就是水上碉堡。全舰从头到尾、从上到下被钢铁装甲包裹得严严实实, 最厚的地方达到了14英寸(35 厘米),一般口径的炮弹, 你还真打不穿它。一炮打上去, “咣当”一声溜走了, 顶多是个剐蹭事故。
而“定远”舰上的武器也绝对是“大炮开兮轰他娘”级别的。
舰炮中最厉害的是四门超大口径主炮, 最大射程五公里。也就是说,方圆十里之内, “定远”独步水面!
那么口径的具体参数是多少呢? 305毫米。由于是超大型炮, 所以每门炮需要六个人来为它服务, 组成一个炮班, 它们是:炮长一名, 负责拉绳射击;旋回手一名, 负责转动炮座;瞄准手一名, 负责调整舰炮仰角;推弹手一名, 负责把炮弹推入炮膛;运弹手两名, 负责搬运炮弹。
可见“定远”“镇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装甲坚固, 火力坚挺。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战时的状态就是“生猛”。
当然,除了这些, “定远”和“镇远”还是一艘特别讲究人性化的军舰。军舰上有功能完备的生活区, 包括军医院、浴室、酒吧和餐厅等等。大家在舰上喝的是纯净水, 它们是用20座淡水炉来保障的。
指挥“定远”和“镇远”的也是北洋舰队的“三巨头”。由于“定远”是旗舰, 所以平时丁汝昌在这艘舰上, 而“定远”的舰长是右翼总兵刘步蟾, “镇远”舰长是左翼总兵林泰曾(林则徐侄孙)。可谓群星闪耀,三英荟萃。
丁汝昌的秘密
作为北洋舰队的司令, 丁汝昌却是高级军官中唯一没有进入福州船政学堂进行海军专业学习的人。一个不懂海军的人却担任最高指挥官,这一切是因为李鸿章的一个秘密。
在出任北洋舰队司令之前, 丁汝昌一直服役于陆军, 专业是骑兵,官职最高做到了淮军骑兵师长(总兵)。当朝廷准备裁撤他的骑兵部队时,丁汝昌下岗了, 在安徽老家游荡三年, 最终前来投奔自己的老乡兼老上级——李鸿章。
当时李鸿章正在组建北洋舰队, 而舰队的司令也已经任命。李鸿章准备让丁汝昌加入北洋舰队, 平级调动, 做一名中级军官。
其实李鸿章对丁汝昌并没有多大的印象, 但在接见丁汝昌之后, 李鸿章却认为丁汝昌是一个可以重用的人。
丁汝昌这个人最大的特色并不是业务能力突出, 也非其他将领那样骁勇善战,而是不善言辞,很老实,很听话。他对领导忠心耿耿,指哪打哪,达到了自己可以一丝不挂(没心计),而执行领导命令一丝不苟的程度。
有这一条就够了。李鸿章改变了主意, 他觉得应该换一位对自己更加忠诚可靠的人来出任北洋舰队的司令, 而这个人, 就是丁汝昌。
虽然李鸿章一心想推荐丁汝昌, 但丁汝昌成为舰队司令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丁汝昌陆军出身, 不说没有进入专业海军军校学习过, 甚至连军舰都没有见过, 而且据说还有晕船的毛病。
但在李鸿章的大力推荐下, 朝廷终于改任丁汝昌为北洋舰队司令。
这就是领导说你行你就行, 行与不行不是你自己说了算的。
而李鸿章的秘密就是:使用丁汝昌出任北洋舰队司令, 这是一个安全的人选。只要有丁汝昌在, 朝廷对北洋舰队的任何命令都必须通过李鸿章才能得到执行。有丁汝昌在, 李鸿章就可以放心了, 因为丁汝昌是替他在出掌强大的北洋舰队。
与此同时, 丁汝昌不仅掌管了北洋舰队, 也管住了刘步蟾、林泰曾等这些真正的海军将领, 而他们都是非淮系的。
丁汝昌很明白领导的这个秘密, 他要在自己的岗位上, 既顶住李鸿章在朝中的那些政敌(言官)的骂, 也顶住属下的不满。
如此一来, 北洋舰队的高级军官中形成了好几个派别。
首先是丁汝昌作为唯一的安徽人高高在上, 属于空降型的领导。
然后是书生气浓厚、性格孤傲的方伯谦特立独行、恃才傲物, 忠实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跟其他所有人关系都一般, 属于自成一派的特点型人物。
接下来就是人数众多的福建籍军官形成的“闽党”。虽然福建籍军官中官职最大的是左翼总兵林泰曾, 但林泰曾性格温和, 不善于拉帮结派, 而右翼总兵刘步蟾性格强势。于是“闽党”是以刘步蟾为核心的,紧密团结在老刘的周围, 属于北洋舰队中势力最大的军官团体。
另外就是邓世昌等少量的广东籍将领, 属于人数较少的“广东帮”。
在刘步蟾这些从十几岁就开始学习海军、留过洋的将领眼里, 丁汝昌无疑是北洋舰队司令最不合适的人选。刘步蟾等人平时对丁汝昌并不尊敬,一直对丁汝昌的指挥能力抱有怀疑。丁汝昌深刻明白这一点,现在,不仅是北洋舰队证明自己实力的时候到了, 也是丁汝昌证明自己能力的时候到了!
为了李领导, 为了自己, 拼死一战吧! 拿这些倭军来祭旗, 我会用事实证明自己!
快速的联合舰队!
1885年, 当“定远”“镇远”在北洋舰队下水服役的时候, 它们震惊了整个日本。这个情况在前面已经提到了, 东京皇宫里的睦仁发现,日本海军中还没有一艘军舰的舰炮可以击穿这两艘巨无霸厚厚的装甲。震惊之余, 睦仁拿出了他皇室开支的1/10, 其他日本官员也贡献了工资的1/10——造军舰!
专门为对付“定远”和“镇远”而高薪聘请的法国造舰专家来了。法国人在日本住了四年,每天的工作就是画图纸, “叮叮梆梆”敲打钢块,终于按要求设计出了三艘军舰。这三艘军舰简直是为对付“定远”和“镇远”量身打造的, 只要我们对比一下它们的武器装备, 就能发现日本人的这个秘密。
三艘军舰在舰首各自安上了一门口径达320毫米的巨型主炮,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定远”和“镇远” 305毫米的口径。很显然, 日本人对这种大炮寄予厚望, 一旦发生海战, 希望用它来击穿“定远”“镇远”的舰体。
既然攻击武器如此厉害, 想必防卫装置也很强了? 错。由于成本问题, 日本军舰就像他们的车一样——钢板很薄。
这三艘军舰各自的重量(排水量 )只有“定远”“镇远”的一半多(4278吨)。
在海战时, 这就像一个拖着一把大刀, 自己却没有穿任何盔甲的人走向战场。日本人需要的是赌!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只要能击败你, 宁可大家同归于尽!
三艘军舰是以日本最著名的三处景观(松岛、严岛神社、天桥立)命名的, 分别叫——“松岛”号、“严岛”号和“桥立”号, 合称为“三景舰”。而“松岛”是联合舰队的旗舰, 伊东佑亨的座驾!
除了“三景舰”, 联合舰队主力队还有五艘战舰, 它们的重量都没有超过4200吨(钢板薄),需要特别介绍的是其中的一位成员——“西京丸”号。
在日本的邮政系统中, 有一艘很大的木船, 用来运送信件和货物。由于船很大, 被海军部看上了, 船上刷了刷漆, 好歹安上去一门炮, 就成了联合舰队主力队的一员。它其实还是一艘木船, 连日军私下里都叫它——伪装巡洋舰。
“西京丸”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上面有一位特别的人物坐镇, 这个人物我们以后介绍。
除了主力队, 联合舰队还有先锋队。由于在牙山湾海战中表现出色,现在它又增加了一艘航速很快的“高千穗”号(与“浪速”号同级别),这样先锋队就变成了四艘战舰。加上主力队的八艘, 联合舰队总共出战军舰为12艘。
现在, 我们需要对双方的出场阵容做一个对比了。为了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晰, 我们需要先熟悉一个公式:A=北洋舰队, B=联合舰队,对比:
A:出战军舰, 12艘(另有鱼雷艇参战);B:出战军舰, 12艘(无鱼雷艇参战)。
A:军舰总重量(排水量),3.4496万吨;B:军舰总重量,4.0849万吨。
A:参战总人数, 两千多人;B:参战总人数, 三千五百多人。
A:平均航速, 15.1节;B:平均航速, 16.4节(其中先锋队19.4节)。
A:20厘米口径以上重炮, 24门;B:20厘米口径以上重炮, 11门。来总结一下吧, 想必大家已经看出了不少端倪。
A方船坚炮大。由于舰队的主要思想是追求装甲钢板的厚度和炮弹口径, 所以防卫能力突出, 单发炮弹杀伤力也很强, 而弱点在于牺牲了航速与炮速。另外, 除了“超级面子工程”——“定远”和“镇远”排水量惊人之外, 占主体部分的其余“远”字号主力战舰的排水量却落后了一大截(在2100—2900吨之间), 这是造成A方虽然拥有两艘巨无霸,总排水量却落后的原因。
B方的情况恰恰相反, 虽然它没有A方“定远”“镇远”那样的超级巨舰, 但它的主力军舰都很平均, 为快速巡洋舰。舰体很大, 排水量分布在3000—4000 吨之间, 重炮较少, 大部分装备速射炮, 但军舰钢板普遍比较薄, 它的特点是船快炮快。由于片面追求航速与炮速, 在有利于快速作战的情况下攻击能力突出, 而弱点是牺牲了军舰的坚固程度和炮弹口径, 一旦形势不利, 有可能被对方一口吃掉。
现在用一句话来总结吧:双方在武器装备上不分上下, 各有利弊!真是姥爷家的外甥, 各有各的好, 也各有各的愣啊。
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已经产生:北洋舰队的军舰是船坚炮利(大),而联合舰队的军舰是船快炮快(小)。以最坚固的盾对最快的矛, 简直就是天然的克星, 不是冤家不聚头也。
而情况也已经清楚了, 武器因素并不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接下来的两个因素: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
伊东佑亨的冒险
在介绍双方的排兵布阵之前, 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主导当时世界海战的一个理论, 就是“舰队一体”理论。理论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 但简单地说, 可以用一句话来介绍, 那就是:在海上对决的时候, 舰队里各艘军舰绝对不可以分离。大家要紧密跟随在以旗舰为中心的舰队周围,必须保持一个整体, 战则同战, 死也要死在一起。
有人可能要问了, 这有什么值得说的? 理论一般是不能等同于实践的, 但问题是这个理论背后的两个字——权威。世界上的各支海军基本都遵守它。而海军是一个新兴的军种,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装甲战舰的大规模海战(意奥海战) 只比甲午海战早二十多年, 大家还处于吸取教训积累经验的阶段。对于积累下的权威, 除非这个人无知, 或者无畏,一般情况下不愿意去打破它, 打破就要冒巨大的风险。
伊东佑亨似乎就不信这个邪,当把联合舰队分成先锋队和主力队时,他就已经在为打破这个权威而冒险了。而伊东佑亨不仅在舰队编排上打破了“舰队一体”, 还明确规定一旦作战, 先锋队可以脱离主力队单独行动。你们这些快腿只管冒死向前冲, 冲出去再说, 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有多快跑多快!
在把舰队分割成两块后, 伊东佑亨开始布阵了。而与其说伊东佑亨在布置阵形, 不如说他根本没有阵形。他令先锋队的四艘军舰和主力队的八艘军舰, 都以首尾相接的方式冲向战区, 也就是说, 这是一个最为简单的“1”字阵形——这就是古代兵法中的“长蛇阵”, 一种历来极为冒险的攻击阵形。
太简单了, 而简单并不代表不好。
丁汝昌的谨慎
大战之前, 丁汝昌下达了三条战令:
1.姊妹舰或者同一小队的两艘军舰要共同行动, 作战或防守时要互相配合。
2.舰首必须始终朝向敌舰作战。
3.所有舰必须跟随旗舰进行运动。
很明显, 丁汝昌的第1、第3条战令正是来源于“舰队一体”的权威理论。另外, 他也照顾到了北洋舰队的实际情况。
由于北洋舰队的舰炮大多数为大口径的架退炮, 这些炮大部分安装在舰首, 第二条战令舰首对敌, 就是要发挥大炮的威力。
在下达这三条战令后,丁汝昌开始布阵。命令以“定远”“镇远”居中,各舰分列两侧, 排出一个“弯曲的一字”阵形迎敌。
所谓“弯曲”, 并不是故意为了迷惑对手, 这仍然是丁汝昌出于防卫的考虑。丁汝昌命令军舰在组成横排时, 五艘稍强的军舰稍微突前,首先迎敌, 依次跟随在强舰身边的五艘军舰稍微拖后, 每艘强舰在迎敌时都保护身边的弱舰, 达到以强护弱的目的。
以“一”字对“1”字, 这又是一对天然的克星、注定的对手。看上去也简单明了, 而意外情况在接下来的时候发生了。
引发意外情况出现的因素很简单——时间。
在发现敌舰之前,北洋舰队是以双路纵队前进的,由“定远”和“镇远”分别打头,各自带领四艘军舰向前航行,航速最慢的弱舰都在队尾。现在,最强的“定远”和“镇远”不动, 而航速最慢的弱舰反而要走最远的路去排成横排。在极短的时间里, 北洋舰队并没有完全成功地变阵, 而是最终形成了一个由“定远”打头、“一”字的两翼没有完全展开拉直的“人”字阵形。
这是古兵法中雁形阵的一种, 可攻可守, 攻守兼备。以“人”字的尖头——强大的“定远”“镇远”攻向敌人, 而它们又可以保护两翼和后方的安全, 防止敌人包抄。在战斗激烈的时刻, 两翼还可以突然展开,奇袭对手, 起到“奇兵”的效果。
当然, 这是从理论上来说的。
这并不是丁汝昌最初设想的阵形, 是由于时间仓促, 在排阵过程中变成的新阵形。但北洋舰队已经没有太多时间让阵形最后完成, 丁汝昌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做出调整。“人”字就“人”字, 大雁没排成“一”字, 排成个“人”字效果应该也不错吧。
扶桑 清朝军舰而没有时间的原因很 日本军舰简单:先锋队的头舰“吉野”已经进入距“定远”五千米以内, 这已经是“定远”的射程了, 丁汝昌传令:各炮手瞄准“吉野”!
瞄准! 听我命令, 伺机开炮!
这一刻我已经等待很久了! 多年以来, 清日两国进行军备竞赛, 买舰的买舰, 买炮的买炮, 是因为知道, 一场命中注定的海战不可避免。
这是我的命运, 也是伊东佑亨的命运;是李鸿章的命运, 也是桦山资纪的命运;是清国人民的命运, 也是日本人的命运。
而当这一刻真正到来, 武器就是最好的代言, 铁拳就是最终的手段。以命相搏, 这是一条不归路。唯一的选择就是披挂盔甲, 握紧武器, 亮出獠牙, 冲向战场! 什么兵力对比, 什么权威理论, 什么阵形布局, 一切的一切, 都是为了那个用实力说话的最后的结果。
开炮! 轰他娘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