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柳姗姗 通讯员 金梓衡

11月19日下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二院”)核素病房的微信群中,一条语音消息打破了片刻的宁静。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做一件有趣的事情——每人做一只插花,寓意‘柿柿如意’,希望大家这次住院后疾病全无,好事相伴!” 这是核医学科护士王丽波的倡议。屏幕另一端,患者们一边听着她的讲解,一边翻看群里刚刚发出的插花教程视频。

对于核素病房的患者来说,类似的活动既新鲜又特别。张阿姨低头认真摆弄着塑料枝条,这是她入院以来第一次参与这样的互动。“这里和普通病房不一样,医生和护士不能陪在身边,开始的时候真有点难熬”,张阿姨说。

核素病房因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特殊性,患者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相对隔离状态,医护人员只能通过防护电话进行有限的交流。“这种封闭感对患者来说可能是另一种‘无形的病痛’”,核医学科主任赵银龙解释道,“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患者有更多心理支持,缓解孤独和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刚开始时,患者小王还觉得有些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动手,但看到群里年长的“甲友”分享的作品,他也忍不住想试试,在群里询问“这个怎么编更好看?”张阿姨说:“放松点,随便编,这就是开心的事。”

这一互动,被王丽波护士看在眼里,她分外高兴:“这样的交流对他们来说,比完成一件作品更重要。”

活动中,患者们通过作品的创作,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有的说起初诊时的恐惧,有的聊到治疗后的希望。

活动的背后,凝聚着核医学科的良苦用心。尽管隔离的治疗环境有严格规定,但赵银龙主任一直强调,不能因为物理上的距离而忽略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医学人文关怀的理念,让我们更加注重倾听患者的感受。这不仅帮助患者,也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患者的就医体验。”

赵银龙说,策划这一活动之初,考虑到有些患者可能并不热情。“是不是有些人会觉得,插假花、做手工这些事能有什么用?”但随着活动的开展,看到患者们积极主动的反馈,核医学科团队更加坚信,这不仅仅是一项活动,更是打开患者心扉的钥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结束后,患者小王捧着自己的作品说:“我觉得,虽然我们和医生隔着玻璃,但他们真的在关心我们。这让我心里很踏实,很感动。”隔离病房的玻璃墙内,医护人员向他竖起大拇指。

吉林二院核素病房的叙事医学特色活动才刚刚开始,但它已经为这片封闭的空间带来了不一样的温暖。赵银龙表示,未来会设计更多互动环节,让患者在病房里不仅能恢复身体健康,也能收获心灵的力量。

在核医学科,医生和护士们用一次次创新实践证明:医学,不止于技术,也在于人文关怀的每一分用心。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