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发布客户端讯(融媒体记者 杨露露)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时指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生态文明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近年来,蚌埠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走出了生态“高颜值”到经济“高价值”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如何在高水平保护上下功夫?

时近冬至,千里淮河仍然岸美河畅,景色宜人。

11月3日,“幸福蚌埠 跑‘靓淮河’”2024蚌埠马拉松在淮河畔激动开跑,来自国内外14000余名选手参赛齐聚蚌埠,共同奏响一曲充满活力与激情的乐章,领略“靓淮河”的时代风采。

一场马拉松,活力一座城。作为淮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2022年以来,蚌埠实施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靓淮河”工程,以改革为笔,用绿色发展,借鉴和运用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优势,让经济效益、防洪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增值,实现了从“治淮”到“靓淮”的华丽转身,为淮河流域城市治理树立了一个新的样本。

淮河之变是蚌埠生态治理的生动实践,更见证了蚌埠擦亮生态底色,加快拥河发展的决心。

机器轰隆、工程车来回穿梭……11月6日,延安路淮河大桥项目北岸桥梁A匝道第一联底腹板浇筑顺利完成,标志着北岸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为项目完成全年建设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年期盼,一朝梦圆。家住淮上区的居民李霞告诉记者:“随着延安路淮河大桥的开工,小孩上学,我们外出将更加方便。”

“归零”的不只是距离,更是心理。拥河发展,不仅将重塑蚌埠的发展方式和速度,在拉近心理距离的同时,必将带来发展理念的变化。

从“脏乱差”边缘带到风光秀美的“城市会客厅”,淮河蚌埠段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进发。市水利局负责人表示,过去我市主城区淮河段面临着洪水下泄不畅、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治理投入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蚌埠山水相依,河湖众多,绿水青山中蕴藏着人民生活的福祉。致力于“系统治理、两手发力”,蚌埠提高泄洪标准、修复淮河生态、改善城市交通、优化人居环境、拓展城市空间,打造高品质“城市公园”,让淮河、龙子湖等成为蚌埠人民的幸福河湖。

近年来,蚌埠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责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深入开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等生态改革,夯实生态根基,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幸福蚌埠建设加速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用改革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添动力?

6月26日,一张编号为BL0001林业碳票成功发行,获得兴业银行蚌埠分行1000万元质押贷款额度。这是我市首张林业碳票,由蚌埠市禹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在涂山范围内开发,林地面积为14749亩,监测期为2005年2月16日至2024年5月30日,签发减排量为228147吨。

何为林业碳票?林业碳票,是指本行政区域内权属清晰的林地、林木,依据国家《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计量指南》,经第三方机构监测核算、专家审查、林业主管部门审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签发的碳减排,由林业部门制发的具有收益权的凭证,赋予交易、质押、兑现、抵消等权能,单位为吨。

“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区域性的林业碳汇项目实践模式,我市以森林资源开发和林业碳票交易作为突破点,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局长李坤圣表示,碳票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可以与绿色金融、碳金融等领域相结合,推动金融创新和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

小小“票据”,进一步打通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也折射出蚌埠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不懈努力。

千里淮河从蚌埠穿城而过,9个工业园区、1个自贸区依河而建,这对生态环保工作来说是个极大考验,如何利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我们推出园区环保‘体检+管家’模式,引入32人专业团队,采用查、诊、治和常态管护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排查和整改问题,有力提升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沈三保介绍。

近年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求新、在实战中求变、在实干中求质,推行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创新措施,有力促进了生态环保事业提质增效。

用改革和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添动力。

我市立足实际、着眼实效,推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常态化调度工作办法》、“水管家”、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人”四位一体的监管模式、生态环境要素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局地会商”机制等一批创新经验,《前置环保体检套餐模式》等案例受到省级表彰,成功推介“靓淮河”工程入选生态环境部“推进生态环境重大工程实施”典型案例,“1234”工作法和“1+3+3”工作体系成效显现,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生态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

“真没想到小小的直播间,一千多单螃蟹,没几分钟就抢没了。”这是五河县小圩镇养殖户杨晓凤第一次直播带货的新鲜体验。

五河县地处皖东北淮河中下游,因境内淮、浍、漴、潼、沱五水汇聚而得名,螃蟹养殖是当地一条富民产业。依托当地丰富的水体资源,五河县充分发挥上岸渔民的技术优势,实施“螃蟹登陆”计划,大力发展“生态一体化”螃蟹养殖业,开辟了一条特色生态养殖的致富路。

在五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勋看来,被称为“不用蘸料的甜螃蟹”的五河螃蟹,有三大特点,有点甜、原生态、品质高。目前,当地螃蟹养殖面积达到8.1万亩,螃蟹总产量4598吨,总产值4.6亿元,从事螃蟹养殖户数约400户。

我市河湖资源丰富,拥有河湖湿地总面积6.08万公顷,如何推进这些河湖的生态颜值向生态价值转化?今年“两会”期间,民革蚌埠市委会的一份提案引起了各部门关注。

“尽管我市生态环境改善明显,但与江浙先进地区相比,在保护理念和生态开发方面仍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生态开发利用滞后等问题,建议瞄准深绿发展赛道,利用天河湖、芡河湖好水优势,建设健康水产业小镇,发展生态型水产养殖业,建立‘两山’生态合作社。”民革蚌埠市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每年夏秋时节,一车车满载着黄澄澄秸秆的大卡车从田间直奔固镇丰原生物制造产业基地,它们将在这里开启变身之旅。

“小小秸秆可变万物。经过二十年的持续科技攻关,丰原集团实现了秸秆原料到混合糖到聚乳酸至下游应用到联产黄腐酸有机肥等产业链集群发展,延伸出塑料加工、纺织、工业及家用装饰材料、生物化学品、生物燃料、生物肥料等六大产业集群。”丰原集团董事长李荣杰介绍。

走进位于龙子湖区的蚌埠凯盛化工机械制造公司数字化车间,自动机器人正有序地完成装配、焊接等动作,数字化转型正让这家老国企焕发出新的生机。

聚焦数字赋能,新方案新手段加快应用,制造业绿色发展动能澎湃。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地方发展和企业生存的“必修课”“必答题”,成为全市上下共识。

山水蚌埠,绿色先行。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正成为全民自觉。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改善生态被视为“烫手”,到如今变得“抢手”,人们越来越向往绿色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主动地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

  • 来源: 蚌埠发布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