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网格化党建为牵引,走出超大城市基层党建新路
网格化党建是指按照一定标准把城市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将党的组织建在网格,将党的资源聚在网格,将党的服务设在网格,不断优化党组织设置模式、管理教育党员方式和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面临人口密集、治理复杂、风险多元、诉求多样等诸多挑战。近年来,上海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基层党建新路,形成并不断深化网格化党建,进一步提高城市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服务群众能力以及维护稳定和促进发展能力,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第一,从“探索建立”到“深化发展”,网格化党建是探索超大城市基层党建新路的生动体现。
从2005年上海在中心城区全面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到2024年推动“多格合一”,上海作为较早探索网格化管理的城市之一,有着近20年的工作实践。伴随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的发展转变,网格化党建孕育而生,并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发挥作用、彰显优势。它与区域化党建一起,成为上海探索超大城市基层党建新路的两大重要抓手。
一是探索孕育阶段(2005年至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常态长效体制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城市管理顽疾,改善市容市貌。以此为契机,上海加快构建城市网格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主动发现、及时处置的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一些基层积极探索破解治理难题的有效路径,如部分街道在居民区探索构建“居民区党总支—楼群党支部—楼组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把党组织延伸到神经末梢,让党员就近参加组织活动、就近联系服务群众、就近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网格为基本单元,优化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资源整合、协同推进、联系群众等工作机制,成为上海城市基层党建努力的方向。
二是建立推进阶段(2014年至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2014年,市委出台包括深化网格化管理在内的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1+6”文件;2017年,市委《关于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首次明确“探索网格化党建工作机制”。自此,网格化党建在上海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各区贯彻落实市委文件要求,制定推进网格化党建的政策措施,以加强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融合为目标,将城管、市容、房管、市场监管等力量下沉到网格,建立健全网格化党建的组织架构、力量配置、运行机制等,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不断显现。
三是深化发展阶段(2020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海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对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关于增强超大城市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意见》等文件,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目标,推进网格工程建设,完善网格组织体系,强化网格动员能力,优化网格运行机制,推进党建数字赋能,逐步形成“组织覆盖无缝化、协同联动一体化、参与主体多元化、服务群众精准化”的网格化党建工作格局,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梳理总结上海网格化党建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网格化党建作为上海探索超大城市基层党建新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聚焦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目标,用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的办法不断破解难题、深化拓展,积跬步成大步,推动上海基层党建工作继续探索、走在前头。
第二,从“建立组织”到“形成体系”,网格化党建推动构建纵横交错、全面覆盖的党建网格矩阵。
网格化党建具有固定的区域边界和稳定的组织架构,纵向上下联动,横向左右贯通,整体纵横交错、点面结合,有利于实现组织体系全覆盖、无缝化。上海创新网格党组织设置模式,探索形成与城市基层党建三级联动体系相贯通、与社会基层治理网格相融合、与区域化党建相适应的党建网格矩阵。
一是推进网格工程,织密建强居村一线组织体系。各区在合理设置居村委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小做实微网格。居村一般以居村民小组、住宅小区或若干楼组为基本单元划分微网格,每个微网格原则上覆盖300户至500户。居村网格一般与居村党组织一一对应,居村微网格基本上与居村二级党支部对应,楼组网格实现“双楼长”制。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划定网格,并成立网格党组织;与居村融合、规模较小的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就近划入相应居村微网格。
二是依托网格优势,加快实现新兴领域组织体系全覆盖。各区充分利用网格管理边界清晰、无缝覆盖的优势,创新新兴领域党组织全覆盖的实现模式:结合网格工程,将空间相对独立、人员比较聚集的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园区校区等单独设置专属网格,建立联合党委、党支部、党小组或委派党建指导员;针对“街面上”“小个专”业态更新快、人员流动大的特点,探索成立街区党支部或网格党支部等实体性党组织;针对灵活办公、商居融合等新就业形式、新居住形态,发挥居民区党建和楼宇党建的辐射作用,将这些群体由邻近居民区党总支或楼宇党委兜底覆盖。通过分类施策、因地制宜推进新兴领域组织体系全覆盖,推动党组织向经济最活跃的地方延伸。
三是设立片区网格,建立健全五级网格组织体系。立足社会形态业态变化带来的治理边界不断延展形势,上海在不打破原有“区—街镇—居民区”三级联动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空间相邻、面积均衡、特点相似等标准,在街镇与居民区之间搭建片区网格,每个片区覆盖若干居民区、工业园区、楼宇商圈等。部分街镇通过设立片区党委或功能性党支部,进一步加强党对片区网格的领导,逐步形成“街镇党工委—片区网格党组织—居民区党总支—微网格党支部—楼组党小组”五级网格党建组织体系,为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重要保障。
实践证明,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是党的力量所在、优势所在。上海网格化党建坚持改革创新的理念,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和工作思路,坚持做到“党员工作生活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坚持横向和纵向一起抓、有形和有效一起抓,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向整体性、体系化发展,加强党对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全面领导。
第三,从“单一驱动”到“协同联动”,网格化党建推动形成扁平高效的治理体系。
网格化党建通过发挥网格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统筹协调职能,实现队伍融合、资源整合、机制咬合、数据聚合,推动城市治理向联动联勤、协同协作转变。上海在推动资源服务向网格集聚的同时,强化组织赋权增能,加强网格队伍建设,发挥数据赋能作用,形成扁平高效的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一是强化组织赋权增能。做实网格党组织,强化网格党组织在传达贯彻党委决策部署、推进落实重大任务、解决重要民生问题等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推动力量真正下沉,并通过实体化办公、联动式巡查等方式,搭建扁平化的协同治理架构,进一步加强条块协同,提升联动处置效率。如徐汇区枫林街道在推进东安片区旧改征收工作中,赋能片区网格党组织,成立项目临时党委和4个临时党支部,组建55个工作专班,用488天的时间推动上海历史上最大单地块一次性征收项目实现生效,6000余户居民迎来新的美好生活。
二是加强网格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网格力量,由街镇班子成员、相关职能部门中层干部以及居村干部担任网格党组织书记,并整合下沉干部、在职党员、群团骨干等“第二梯队”力量担任网格“第二书记”,建立社区治理学院加强网格队伍系统性培训,发挥优秀居村党组织书记的传帮带作用,进一步提升网格治理能力。如普陀区宜川路街道中远两湾城第四居民区314号楼组党小组组长是一名退休老党员,他带领党小组从实践中梳理出“找党员、建组织、强自治、搞活动、重服务”楼组党建“五步工作法”,楼组报到党员从6人增至42人。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推进苏州河中远两湾城段岸线贯通过程中发动党小组发出倡议,将小区无序的声音引导到有序表达上来。
三是发挥数据赋能作用。上海积极推进“智慧党建”,加强网格内党建数据与治理数据的融通,构建集走访联系、网格管理、诉求处置等于一体的数据平台,加强对发现问题的分析研判,实时了解网格事项处置进程,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如徐汇区田林街道打造“智慧社区平台”,围绕“一建三公”形成3大类、19小类事件处理流程,进一步优化党组织统筹协调资源、闭环协同处置等机制。这一平台运行后当年度“群租”等顽症问题投诉量同比下降76%,盗窃案件同比下降24.1%。
实践表明,城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注重整体性和协同性。上海网格化党建坚持系统集成的理念,通过赋予主体权力、强化主体责任、明晰运行流程、加强数据赋能等方式,推动各方面加强融合互动、协同联动,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整体效能。
第四,从“一元主体”到“多元参与”,网格化党建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上海强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首提地的责任担当,建立“党员带骨干、骨干带群众”机制,将行政管理主体与各类社会治理主体凝聚起来,完善多元议事协商机制,搭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深化区域单位联建共建机制,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一是完善多元议事协商机制。面对利益主体多元化、群众诉求多样化的需求,深化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注重从社区的共同意识、友邻关系、公共利益等出发,将议事协商平台建在“网格上”,依托居民区“三会”制度,打造灵活多样的“议事厅”“议事会”,成为听民意、集民智、聚民力的重要平台。如杨浦区殷行街道聚焦“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这一民生问题,通过加装电梯自治小组、党员议事小组等网格议事协商平台,实现居民全过程参与。自2018年启动以来,累计竣工并投入使用电梯近400台,解决了近9000户居民上下楼的出行问题。
二是搭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上海不断完善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共治格局,在网格党组织的牵引下推进楼事会、街事会、路管会、街区党建联盟等自治平台建设,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挖掘社区能人达人建立“社区合伙人”机制,汇聚起基层治理的磅礴力量。如闵行区莘庄镇上海康城社区充分发挥网格党组织的动员能力,招募108名有专业背景的热心居民组建“美好社区合伙人”,在小区“非机动车充电场所”改造方案中,参与对21家参选企业的资质审查和改造方案评估等工作,确保实现业主公共利益最大化。
三是深化区域单位联建共建机制。通过吸纳区域共建单位、楼宇园区、街区等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网格党组织成员或参加网格党建联席会议等形式,共同参与重大问题、重要决策的研究商议,共同推动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精准有效落地,共同推进阵地联用、队伍联建、活动联办、难题联解。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顶科社区网格党组织引领40多家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建立党建共同体,聚焦社区内一座占地约1500平方米的“垃圾山”,历经一个半月清理超100车900余吨垃圾,并改造成小区停车场,卸下了长期压在居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实践再次证明,城市建设的主体是人民,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城市治理。上海网格化党建始终坚持开放共享的理念,依托党建引领统筹协调驻区单位、“两新”组织、达人能人等各类资源,实现网格内资源流动共享、问题协商共治、力量集聚共融。
第五,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网格化党建推动提升服务群众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上海立足为群众提供家门口优质服务,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做实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提升网格服务群众功能,优化群众诉求解决机制,切实推动“民情民意在网格内掌握、矛盾纠纷在网格内化解、群众满意在网格内实现”,不断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
一是做实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从“凝聚力工程”到“四百”大走访,上海坚持开展联系服务群众走访活动。近年来,各级党组织以网格为单元,完善领导班子带头包保、网格队伍分块包干、党员干部结对联系等机制,在常态化走访联系群众过程中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及时准确了解群众诉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如长宁区华阳路街道长一居民区试点“小板凳”工作法,居委干部每周至少抽出半天时间,拎着一张小板凳到自己负责的社区微网格“现场办公”,与居民群众交朋友、聊家常、听需求,近92%的诉求经网格党组织统筹协调及时得到解决。
二是提升网格服务群众功能。网格党组织整合党群服务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生活驿站、睦邻点等资源,实现“一网格一阵地”,并做强做优服务功能,围绕“一老一小”民生关切,全市新建2000个社区老年助餐场所、589个托幼服务空间,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将各类服务资源输送至居民家门口。如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发挥街区、楼宇专属网格党组织作用,打造南京西路第一党群服务站、凯迪克大厦党群服务站,面向广大党员和新就业群体24小时开放,除提供临时休息、手机充电等日常暖心服务外,还增设理发、淋浴等40余项特色服务。
三是优化群众诉求解决机制。为及时回应解决群众诉求,按照分级分类处置原则,探索形成各级网格党组织的“问题清单”“责任清单”,确保群众有问题找得到人,简单问题得到快速解决,复杂问题推动协同解决。建立健全“发现—处置—监督—反馈”的网格闭环运行管理机制,优化完善处置流程,提升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效能。如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深化“三所联动”机制,将工作触角向楼宇、园区、街区网格延伸,建立共同受理、上门随访、协商议事等制度,在家门口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
实践告诉我们,无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到什么阶段,始终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上海网格化党建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因地制宜探索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和机制,切实做到听民情、察实情、增感情,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精准化精细化水平,赢得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
第六,从“深化发展”到“接续奋斗”,推动网格化党建全面发展、不断进步。
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基层党建工作的殷殷嘱托,聚焦“提升四个力”,进一步深化“组织覆盖无缝化、协同联动一体化、参与主体多元化、服务群众精准化”的网格化党建工作格局。
一是在提升组织聚合力上持续用力。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责任体系和运行体系,切实发挥党组织的功能作用,确保把党的全面领导有效覆盖到网格治理的全过程各环节。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服务凝聚市民群众,找准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推动街区、居民区、楼宇、园区、单位、机关等各领域党组织全面融合、有机联动,增强组织之间的整合性、粘合度,形成网格强大聚合力。
二是在提升协同穿透力上持续用力。进一步推动组织融合与资源整合同步推进,把党的组织领导与各条线职能部门资源有效融合在网格,通过高水平、高效能的协同联动,打通资源整合的痛点、利益协调的难点和工作推进的堵点。提升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信息共享、数据融通的质量,穿透边界壁垒和条块分割,进一步提升网格扁平化运行的效能,实现党建工作与治理工作的同向发力、双向赋能。
三是在提升队伍战斗力上持续用力。依托全市上下各级治理学院的平台网络,构建全域化、专业化、体系化的网格队伍培训机制。找准发挥“第二梯队”作用的路径和机制,打破属地化限制,立足党员干部特点优势,实现“第二梯队”力量与网格治理需求的精准对接。扩大“党员带骨干、骨干带群众”的机制效应,强化党员干部在思想引领、组织动员等方面的作用体现,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和经济发展。
四是在提升服务凝聚力上持续用力。继续深化“四百”常态化大走访,聚焦提升网格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加强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积极宣传推广基层联系服务群众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机制,并有效传导到全市各级党建网格,形成全域效应。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不同群体的个性化特点和差异化需求,不断优化网格服务的内容、载体和方式,以更加贴心、精准的服务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和认可,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