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哈密市伊州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在各类农作物秋收的同时,扎实开展田间废旧地膜回收工作,按照“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市场化运作”思路,提升0.015mm加厚地膜使用与田间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水平,积极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废旧地膜回收后的农田。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超摄

11月22日,伊州区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在陶家宫镇荞麦庄子村三队开展田间废旧地膜回收率检测检查工作。废旧地膜回收率检测检查工作采取随机抽样检测检查法,在一块废旧地膜回收过后的农田随机三次选取10平方米农田收集残留废旧地膜,根据春天铺膜地膜的重量和回收后的废旧地膜残留量进行对比,回收率达到85%以上为合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州区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来到了天山乡白杨沟村棉花地,开展检查废旧地膜回收工作。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超摄

今年陶家宫镇荞麦庄子村三队棉花种植面积为751亩,棉花种植、产量提升,地膜铺设必不可少,为把废旧地膜回收工作做到统一化、专业化,陶家宫镇荞麦庄子村三队将废旧地膜回收工作统一打包到哈密惠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伊州区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在田间开展了三次废旧地膜回收率检测检查,回收率都在85%以上。

当天下午,记者也跟随伊州区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来到了天山乡白杨沟村棉花地。伴随着机械的轰鸣,棉花秸秆还田及膜渣分离打包机进行联合作业,粉碎好的秸秆直接撒入田间,成为新一年农作物生长的养分,经过膜渣分离机卷起的残膜则被打包成捆,进行卡车清运回收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废旧地膜回收随机取样检测。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超摄

天山乡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农业干事孙平介绍:“今年我乡地膜覆盖总面积为9116亩,截至目前回收了5000亩左右地膜,经过我们和技术人员、农户在田间地头视察,普遍反映今年的地膜回收效果比较好,目前还有4组机械加紧作业,争取尽早完成废旧地膜回收作业。”

农业生产中,地膜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地膜已成为确保农业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地膜覆盖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农艺措施。今年伊州区地膜使用面积65万余亩,主要覆膜农作物包括棉花、复播玉米、辣椒、西甜瓜等,目前,伊州区投入田间废旧地膜回收一体机13台,棉花秸秆还田及膜渣分离打包机58套 ,日回收量2万亩左右。

残膜回收工作对农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目前伊州区地膜回收工作共投入机具120多台,截至目前,废旧地膜回收面积超过了30万亩,预计在年底全部完成回收。伊州区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农机科负责人阿不都瓦衣提·吾尤甫说:“后期我们根据工作进度、根据天气的变化,如果有需要,增加机具数量,保质保量地完成残膜回收工作。”

今年春播,伊州区就提前科学谋划、多措并举,通过宣传引导让农田在春耕生产时穿上“环保新衣”(推广使用0.015mm加厚地膜),同时加大政策补贴,依托哈密惠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残膜回收、膜渣分离设备、残膜干洗净化、残膜造粒、化工裂解等机械设备和技术开展田间废旧地膜回收,做到专业化、统一化和高效率,实现农田残膜的有效控制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田间环保“三赢”。

哈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膜回收白色污染治理工作,伊州区政府也安排残膜回收专项资金,依托哈密市惠疆环保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为农田排毒养颜,统一回收残膜,拉运,同时加工处理,把残膜回收工作专业化,让残膜二次加工,无害化处理,大大地减少了农村的残膜回收成本,切实解决了农村白色污染,为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 |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超

编辑|谭云

责编 | 赵春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