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南头古城

有没有人发现,深圳与香港‍‍‍‍‍‍‍‍‍‍‍‍经常“撞地名”——

在深圳,有人潮涌动的车公庙,在香港,有香火鼎盛的车公庙;香港西贡是香港人郊野徒步,感受大海的知名景点,在深圳东部海岸线上,大鹏新区也有个西贡村;还有葵涌、沙头角、鲤鱼门,都是深圳与香港共同存在的地名。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藏在南头古城里。

在每个周末,南头古城都会迎来一批批从香港远道而来的游客。这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古城,就是曾经深圳与香港的共同母体——新安县

深圳与香港,不仅地理上是一衣带水,更是血脉相连的同宗同源。‍很多人都说未来的深圳势必超越香港,实际上深港不存在谁超越了谁,因为不管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深港融合”才是自始至终唯一的时代答案。

点灯‍‍,‍‍薪火相传‍‍‍‍‍‍

“凭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

——《一代宗师》

这几天,香港又掀起了一股“咏春热”。

11月22-24日期间,舞剧《咏春》在香港文化中心连演5场。据悉,现在连加场演出的门票都已经全部售罄。

在我个人印象里,上一次香港为“叶问”和“咏春”倾倒,还是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吧。

10年前,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颁奖典礼上,王家卫凭借《一代宗师》获得最佳导演,《一代宗师》也毫无意外的荣获最佳电影。

文戏武唱,武戏文唱的《一代宗师》,到今天都是香港电影的必看佳作。很多经典台词,我们依旧口口相传。

我最喜欢的那句,是在金楼的隐退仪式上,武林泰斗宫宝森和叶问过招后,把名声和未来的重担交给了叶问,并寄语道:

「凭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灯,是这部电影的精髓:宫羽田提携后辈助力叶问上位是点灯;一线天几经逃亡流落,成功在香港收徒是点灯;叶问继承宫老遗志香江开馆收徒,还是点灯。

点灯传人,让武学的技艺与精神,代代传承薪火不灭。

有灯,就有人。

正是叶问在香港点起了这盏灯,才有了徒弟李小龙远赴好莱坞,将功夫精神推广到世界。从创作角度来讲,有了这盏灯也才有了这么多年来,如洪金宝、王家卫、叶伟信等众多导演们以“咏春”为题,用电影艺术将武术精神‍薪火相传。‍‍

从当年的习武传武到后来的电影创作,从香港电影到世界好莱坞,武术精神的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改变。这盏灯被一代一代人传承了下来。‍‍‍‍‍‍‍‍‍‍‍‍‍‍‍‍‍‍‍‍‍‍‍‍‍‍‍‍‍‍‍‍‍‍‍‍‍‍‍‍‍‍‍‍‍‍

前人栽树,更需要后辈的努力。这一次,圳出品的舞剧《咏春》,采用的是舞武结合以及双线叙事的全新形式。在这一台演出中,既有困境里探寻道路的武术宗师,也有迷惘中求索追光的电影造梦人。

也许是巧合吧,舞剧《咏春》另一个主角大春,职业就是灯光师。

点灯,传人,从武术到舞剧,从香港到深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港共造“一代宗师”‍ ‍‍‍‍‍‍‍‍‍‍

“英雄站在光里,而我们,愿是那束光!”

——舞剧《咏春》

有了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才能长久地保持生命力。

11月22日晚,作为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压轴演出,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香港文化中心的首场演出谢幕,座无虚席的现场观众欢呼声不断、掌声久久不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舞剧《咏春》香港特别版演员谢幕 (图:深圳特区报)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舞剧《咏春》“香港特别版”首次亮相。

所谓“香港特别版”,是在原有基础上注入了更多的香港本地元素。例如,香港年轻指挥家冯嘉兴率领乐团现场演奏、首次开放乐池区域、香港演艺学院舞蹈学院毕业生黄丹洋参与本次演出。

还有大家熟知的歌手林子祥,也参与了其中歌曲的制作。

从2024年1月,《咏春》在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连续演出5场“全域圈粉”,到此番再临香港带来深港携手“造艺”的“香港特别版”,年内《咏春》先后4次以不同形式赴港展演。

即便如此,想要来现场亲眼目睹演出的观众,依然座无虚席。据统计,首场演出就有近1700名观众前来现场观看。

在尖沙咀海畔的香港文化中心,大楼外墙贴上了巨幅《咏春》广告,从里到外都被舞剧《咏春》“包裹”着。

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海报“咏春”的翻译不是拼音,更不是英语,而是粤语“wingchun”。‍‍‍‍‍‍‍这也许就是来自大湾区的文脉相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勤练习技不离身,养正气戒滥纷争,当处世态度温文,扶弱小以武辅仁。”伴随着咏春祖训在舞台上以粤语方言齐声朗诵,这场文化传承拉开帷幕。

在这场“香港特别版”的演出中,香港演艺学院的毕业生黄丹洋就完成了从“观众”到“演员”的梦想之舞。

“我1月份的时候就看了舞剧《咏春》的演出,看完后非常动容。我觉得如果这辈子能够跳一部这样的舞剧,我的职业生涯就很满足。我现在有机会加入深圳歌剧舞剧院,跟他们一起来到香港文化中心表演《咏春》,这让我觉得梦想成真。从观众到演员,从台下到台上,能近距离接触这个表演让我觉得非常幸福,我相信会有更多香港同学打开这扇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加特别版演出的香港演艺学院毕业生黄丹洋(左)与指挥冯嘉兴。(图:香港文汇报)

叶问师承陈顺华,陈顺华的咏春则是梁赞所授。1978年,洪金宝导演就曾以梁赞与陈顺华为背景,拍过名为《赞先生与找钱华》的咏春电影。这几年,洪金宝又在《叶问》系列电影中担任重要角色。

可以说,洪金宝是影视创作中最了解咏春的导演和演员。

这一次,舞剧《咏春》特别版在香港上演时,洪金宝特地前来观看。看之前,他曾“自信”表示:“咏春有啥值得我看的?”

看完后,洪师傅在后台与演员们互动说:“好好看!我服了!”,甚至他还想加入大家,一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这场连洪师傅都要赞叹不一样的舞剧中,叶问与五大武学门派掌门人对决的高光时刻,看得香港学生热血沸腾;跟随灯光,无缝衔接的场景切换,让观众们大呼神奇;而“大英雄”叶问与“小人物”大春的双重共鸣,更是唤醒了我们骨子里的武侠DNA。

武侠精神,早已经刻在了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但武侠并不是只有大侠,就像《咏春》总导演韩真、周莉亚曾解释:

“每个时代,我们都在经历相似的困境,却因为怀抱着同样的信念,都会迎来最终的胜利。致敬英雄,也致敬每一个坚守梦想、默默努力的平凡人。”

英雄站在光里,而我们,愿是那束光!追寻光,也成为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深圳”“香港”,到“深港”‍‍‍‍‍‍‍‍‍‍‍

“这次演出加场很快就售罄,香港的观众还是很期待,我也很期待和深圳的团队将来有更多的交流合作。”

在观看完这场“香港特别版”的演出后,香港特区康文署署理署长/副署长(文化)谭美儿提到了深圳与香港的文化交流。

火爆的背后,反映的正是深港两地同胞情感交流的共鸣之情,对同宗同源文化根脉的共续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观众携家带口打卡咏春 (图:深圳卫视)

从最初的“文化交流”到如今的“共创共演”,这不仅是中华武术与舞蹈艺术的精彩演绎,更是粤港澳文化多元融合的生动实践。深圳、香港共同传承中华文脉,共同促进人心回归。

要知道,《一代宗师》已是11年前的作品,随着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渐渐远去,两岸三地电影人的合作已成主流。

这几年,港人北上已经成为了两地人的日常,而深圳与香港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一个词:

“文化双子城”。

这几天在香港的演出中,舞剧《咏春》迎来了特别的嘉宾——香港特别行政区前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林郑月娥表示,《咏春》以完整版之姿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意义非凡。“因为这里是香港最好的场馆,顶级的演出都在这里。”

对于大湾区的文化发展与融合,林郑月娥说:“香港现在的演出场地不太足够,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在持续打造西九文化区。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戏曲中心,即将开幕的有一个与舞蹈有关的综艺学院。深圳有先进的文化设施,我觉得深港可以共享——把香港演出团体引进到深圳,香港与深圳联手邀请海外优秀的演出团队来深港两地演出。

‍‍‍‍‍

像《咏春》香港特别版这样的双城深度合作的作品,正是打造深港“文化双子城”的代表作。此外,深圳与香港已经在文化融合方面展开了越来越多的合作。

11月是深圳读书月。继去年发布《深港“共读双城”共识》后,深港共读、共展、共演已成两地市民生活常态。今年读书月期间,深圳将联袂香港推出“故宫精品X香港非遗展”“第二届幸福廊桥书市”“深港澳青少年研学”等活动。透过这些活动,深港两座城市在“共读”中,相互观照,不断深化。

“吾城吾歌”新时代城市民谣歌汇的第二季活动中,港星港乐、粤语粤歌,成为本季“吾城吾歌”一大亮点,邀请香港、澳门音乐人代表参与演出,以音乐为媒介,共同唱响湾区同心。

还有在2024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中,也有包括香港著名指挥家吴怀世等在内的香港艺术家们倾情加入,进一步促进人文交流合作,推动湾区文化发展。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从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向香港“抄作业”,到如今港人北上,深港融合,在经济与文化交流上越来越频繁的这两座城,将承载着整个大湾区浓墨重彩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看到有网友说,《一代宗师》的关键词从来都不是“宗师”,而是在于“一代”。

一代之后或许再无一代,是为传统。一代之后或许还有一代,是为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气点灯,薪火相传的又何止武术。

武侠精神、岭南文脉、中华传统,这些传承,需要更多如舞剧《咏春》的作品去呈现,去点灯,去照亮更多的人。

有灯,就有人。

我是小圳子

半吹半黑的深圳控

与你在深圳打怪升级的小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