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八点:专注灵魂世界心理成长

15

其实任何一件事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是有迹可循的。我们会不自觉出现各种各样的担忧,各种各样的焦虑,甚至各种各样的思考。

我们喜欢听某一个人的演讲,是因为这个人在表达一些观点的过程中,在升级我们的思维,在提升我们的认知度。

如果这个人说得这些东西,是小学生的那些东西,我们还喜欢去听吗?就不会喜欢去听了。就会觉得水平也就这么一回事。

所以我们很多人越长大越难以获得快乐,是因为快乐的满足阈限越来越大了。再也不是一两毛钱的冰棍所能满足的。

就像小时候总是期待着过年,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吃上那么多好吃的。在平时吃得就是平淡无奇的。

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可以的,总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其实背后的因素是什么?

是因为在那个时刻自己特别自信,自己特别有状态,甚至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

如果一件事被耽误了,一件事被误导了,一件事不知道怎么办了,那么这时候还会很有信心吗?就不一定会了。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就像做一套100页的课程辅导教材,一天做一页。

一百天就做完了。如果一直不做,每天都不做,那么100天后,自然而然这套辅导教材还是空白。

前者因为做完了,成绩得到巨大的提升;后者因为没有做,所以成绩就会很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锻炼身体,有些人每天都会跑步三公里,也就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

但是持之以恒,每天都去坚持,一个月没什么变化,半年没什么变化,一年没什么变化,但是三年后,就会发现变化的特别明显。

但是有些人几十年如一日都没有去锻炼身体,所以身体就任其发展,整个的身材就会变得不协调。

所以这就是做与不做的区别所在。

我为什么会这样去做比较和对比,其实就是在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很多事情都是做出来的,都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

这么浅显的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是明白,心理也明白,认知上也明白,就是在行动上耽搁了。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那些畅销小说。问过作者,他们在写这部小说的过程中,自己的内心感受是如何的?自己的精神状态是如何的?自己到底最终的结局会是怎么样的?

很多作者说: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反正觉得就是应该要写,要不断去写。哪怕现在写得没什么结果,但是相信总有一天:自己的付出会有相对应的回报。

所以当这位作者在出名的那一天之后,他之前的作品就被看到,甚至被很多人所喜欢。

我们喜欢一个人,或者喜欢一件物品,其实就是那样的一种感觉。感觉来了,它就是对的存在。

有些人,一见面,仿佛很多年见过,甚至觉得上一世都见过。但是有些人,一见面,感觉就是仇人,感觉就是不想见得人。

其实这都是自己得抉择和真实得心理感受。只不过我们很多人被束缚住了,没有现实性去真正了解。

喜欢思考的人,就会一直在思考。喜欢奋斗的人,就会一直在奋斗。喜欢躺平的人,就会一直在躺平。

自己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选择权和决定权都在自己手上,就看自己的意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