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乘坐电梯突然发抖,随后大叫,最后竟然呕吐起来,她在电梯里遭遇了什么?
▎少妇去医院做核磁共振检查,进入核磁机器没一会儿便惊慌失措起身跑出来,她怎么了?
▎在飞行的飞机上,男子突然心慌胸闷,觉得呼吸不过来,甚至有濒死感,怎么办?
看到这里,您可别以为最近又新上映了什么恐怖片,这是几个丽江市民在电梯里、飞机上和核磁共振机器里的真实感受。他们并非遭遇了什么恐怖的事物,只因他们都患有幽闭恐惧症。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并非矫情,正常人永远理解不了患有这一病症的人对密闭空间的梦魇。
丽江市民王女士的女儿小文(化名)在昆明读高中,为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王女士便辞去丽江的工作上昆明全职陪同女儿。
一开始王女士在学校周边一小区的12楼租了一套两居室,女儿每天上学放学,却不愿意乘坐电梯,12楼那么高,每天上学放学都是走楼梯。一开始王女士以为女儿是为了锻炼身体,并没在意,但后来有一天上学快迟到了,为了赶时间,在王女士的一番拖拽下,小文不得不乘坐了电梯。谁知当电梯门合上开始下行的时候,小文在电梯里突然发抖、大叫、冒冷汗,而后竟然呕吐起来。
这可把王女士吓得不轻,以为女儿突发什么大病。可等走出电梯,在花台里休息一会儿后,女儿又恢复了正常。不放心的王女士还是给女儿请了假,来到医院就诊。
在做了CT、心电图等一系列检查后,医生给小文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并建议到精神心理科咨询治疗。后来心理科医生经过症状分析及一系列的行为量表评估后,诊断小文患有幽闭恐惧症。
医生诊断出来的时候,王女士和女儿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这个病症。王女士以前就察觉女儿一直抵触乘坐电梯,但之前在丽江读书,基本上就两点一线,家里是庭院式房子,乘坐电梯的机会很少,哪怕去祥和商业广场吃美食,此前女儿也都是坚持走步梯。另外,女儿不敢跟同学们去玩密室逃生这类的游戏,也很害怕乘坐动车、飞机,每次去昆明,基本都是开车。“看来女儿早就有幽闭恐惧症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这次之后,王女士退了之前12楼的房子,改租在了一楼,以方便女儿上下学。
“太难受了,感到非常恐惧,感觉整台机子都要朝我挤压过来,越来越近,让人喘不过气来。”这是丽江的杨女士在丽江某医院做磁共振检查时的真实感受。
杨女士因颈椎病引发身体不适到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她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以便明确病情。可在做磁共振检查过程中,在狭小的共振机器里,她突然出现了压抑、胸闷、心慌、呼吸急促的症状。由于医生在外间检查,杨女士喊了两声发现没用,于是才进去机器里几分钟,便吓得自己退了出来,将外间的医生都吓了一跳。
当了解到杨女士有幽闭空间恐惧症,为了让其能顺利完成检查,医生对其进行了心理辅导,并准许检查时家人在侧陪同,同时适当缩短了检查时间。这样,杨女士才顺利完成检查。
像杨女士这样当病症发作时还可以退出狭小的空间,可同样患有幽闭恐惧症的李先生在乘坐飞机时发病,就没有那么进退自由了——
在丽江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先生同样有幽闭恐惧症,几年前他就发现了。因为每每在电梯、车厢、飞机这样密闭空间的时候,李先生就会无缘无故地恐慌、胸闷,甚至有濒死感,总害怕发生了危险自己出不去。可一出密闭的空间,立马又恢复了正常。
后来经过百度,李先生知道了自己这是有幽闭恐惧症。但他认为自己身为一名男人,对这些东西都恐惧,很丢脸,便一直没对家人和朋友说,只是在生活中尽量避免在幽闭的空间内。
可有一次因工作需要,李先生要乘坐飞机去北京出差,因为此项工作一直都是他在负责,推脱不掉,且同行还有一名同事,李先生便鼓起勇气接下了这趟差事。
飞机起飞后,李先生一直在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暗示自己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忍一忍很快就会过去。可飞机飞行一个多小时后,心理暗示不起作用了,加上飞机遇到气流颠簸起来,那些空难的镜头一股脑向他袭来,“万一飞机出问题了怎么办?在这样的高空中出也出不去……”李先生越想越恐惧,感觉飞机马上就要坠落,随之出现了心慌、呼吸困难等濒死的感觉,同事见他不对劲,立马喊来空乘人员。最后在大家的疏导下,李先生的紧张感才稍微有所缓解。
后来李先生用“地狱般的感觉”来形容他在飞机上的这三个多小时。“别人真的无法理解幽闭恐惧症患者的这种感觉。其实我并不是怕死,就是害怕待在幽闭的、狭小的空间里的那种感觉,感觉透不过气来!”
或许很多人对幽闭恐惧症患者不理解,认为这些人太矫情,有人甚至认为,“真的是吃饱了没事干,想太多了!”
但是,这真的不是矫情。
据医生介绍,幽闭恐惧症跟密集恐惧症、恐高症、晕血(针)症一样,是恐惧症中众多分类中的一种,只是它的大众知名度不高而已。因为只要不在特定诱发情境及场所暴露,跟正常人无异。
确切地说,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自己害怕和恐惧的地方,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因此,当你的周围出现这样的人群时,并不需要投以诧异的眼光,施以“胆小、怕死、懦弱”等恶意标签。相反,我们更应该以关怀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去帮助他度过这个心理障碍。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幽闭恐惧症?
据心理医生介绍,如果一个人在进入电梯、隧道、地下室、轮船、火车、飞机等封闭的空间时,会无法抑制地产生窒息感和压抑感,不由自主地想要逃离,如果不能实现,就会出现肌肉抽动、呼吸气促、手足发抖、出冷汗、心跳心慌等症状,甚至担心自身安全,引发某种疾病,出现昏倒等,离开此环境后又会逐渐恢复正常,那么这个人可能患有幽闭恐惧症,这是对封闭空间的一种焦虑、恐惧症状,也是恐惧症是常见类型之一。
幽闭恐惧症患者往往并不害怕封闭空间本身,而是害怕封闭空间里可能发生的事情。就如同上述李先生一样。
患者明知封闭空间对自己并无真正威胁,明知自己的这种恐惧反应极不合理,但在相同场合下仍反复出现恐惧情绪和回避行为,难以自制,以致影响其正常活动。
心理医生告诉读本君,幽闭恐惧症的诱因错综复杂。
首先,从生物学因素分析,幽闭恐惧症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几率。已经有学者发现特定的恐惧症具有高度家族聚集性,影响编码应激调节神经元蛋白的单个基因突变会导致幽闭恐惧症,该类人群的突触后受体比普通人更加敏感。
其次,与成长经历与家庭教育因素也有一定关系。医生分析认为,幽闭恐惧症可能始于孩童时的心理创伤,过分严厉、教条、粗暴的家庭教育,孤独、压抑、不愉快的成长环境或重大的生活变故等。上述乘坐电梯吓到呕吐的小文,在童年时期就有一不听话便被父母关进狭小的洗手间的经历,医生分析小文后来的幽闭恐惧症,可能和童年时期这样的经历有关。
另外,还有个人、社会环境因素。个体长期或严重的心理压力、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过度的媒体暴力报道、事故或灾难幸存、长时间封闭空间被困经历(如电梯),均可能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进而诱发幽闭恐惧的发生。
据心理医生介绍,目前针对幽闭恐惧症患者,有如下几种常见疗法和心理干预:
01
暴露疗法
也叫脱敏疗法,在有心理辅导的基础上,有意地将自己逐步暴露于封闭空间或惧怕的环境中,开始时可以从较大、较短时间的封闭空间开始,逐渐增加暴露的时间及压缩暴露的空间,让身体及心理实现逐步“习惯化”。
02
心理干预与行为训练
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学习如何识别和挑战不合理的恐惧思维,正念与美好情境冥想,寻找内心的安宁,进行默念计数、诵经、唱歌等行为实验及注意力转移来逐步减少恐惧感。
03
药物治疗与身体锻炼
必要时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增加户外社交及体育活动,通过锻炼改善身体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促进放松。
04
环境调整与社会支持
在必须进入的封闭空间下,如磁共振检查,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过程解析、减少噪音干扰、提供家属陪同等方式进行。
鼓励与家人、朋友、同事及其他恐惧症对象分享经验及恐惧感受,以寻求理解与支持,减少孤立感。
最后,读本君想说的是,其实这些恐惧症并没有什么可怕的,真正困扰大家的是不能正视这些恐惧,要是一直逃避,我们就很难克服它了。
所以有各种恐惧症的朋友,不要去轻视自己的问题,也没必要藏着掖着,这世上谁没个害怕呀?只要你打破心灵的“密室”,冲破黑暗,你就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