祯明三年(589年)正月,隋兵从广陵(扬州)渡过了长江。一鼓作气,连下京口(今江苏镇江)、姑孰(今安徽当涂县),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深得人心。陈军屡战屡败,望风溃逃。此时,建康(今南京)城中还有兵将十万人,后主却六神无主,日夜啼泣,将朝政交给中书舍人施文庆办理。文庆谗说诸将嫌功高赏薄,时有怨言,不可委以重任。因此,诸将凡有建议,都阻止不行。隋军攻城很急,后主却在乱中摆出了一字长蛇阵,首尾不能相顾。陈军将领死得死、降得降、逃得逃,城内文武百官都逃亡,朝堂为之一空。后主吓得魂不附体,率后宫十余人到后堂景阳殿。隋军从宫中的一口枯井中捉住后主、张贵妃、孔贵嫔等人。张丽华因“祸水误国”,被隋长史高颎下令斩杀,陈朝宣告覆亡,隋文帝统一了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叔宝 剧照

陈叔宝被隋军押送到长安,结束了短暂的帝王生活。隋文帝杨坚在长安修治宅邸,礼遇很厚。文帝经常邀请他参加宴会,怕他伤心,不奏江南音乐,后主却从未把亡国之痛放在心上。入隋后,仍然沉湎酒色,醉生梦死。以致文帝叹息说:“陈叔宝全无心肝。”仁寿四年(604年)十一月,叔宝在洛阳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号为炀,葬在洛阳的北邙山。后主在格律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为学术界所公认,所作的《玉树后庭花》最为轻艳。

13.皇帝中,经历最奇特的是南宋的恭帝

宋恭帝赵显 (1271-1323年):是南宋的第七位皇帝,1274-1276年在位,宋度宗赵禥的次子,宋端宗赵昰的弟弟,宋末帝赵昺的哥哥。咸淳十年(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四岁的赵显在权臣贾似道的扶持下即位,是为宋恭帝,年号德佑。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军国大权操在贾似道手里。

当时,元朝大军已得到了中国的北半部,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樊城的控制权后,渡过长江向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进发。谢太后一面通令“勤王”,一面向元军乞和。势如破竹的元军击破各地的防线,相继降服了长江中游诸州。德佑元年(1275年)正月,贾似道率领的3万大军在芜湖与元军对战大败。同年,元军占领了江东(今江苏省)大半的领土。1276年1月18日,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赵显出城向元军投降。元世祖下令,要求宋朝君臣速往大都朝见。赵显、谢太皇太后、全太后和少数侍从离开临安,踏上前往大都的路程。南宋王朝宣告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恭帝降元

题外话:报应不爽。宋室江山是太祖赵匡胤从后周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最后又失于孤儿寡母之手。后人写诗讥讽道:“当日陈桥驿里时,欺他寡妇与孤儿。谁知三百余年后,寡妇孤儿亦被欺。”种孽因必有孽果,真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宋恭帝到大都后,元世祖封他为瀛国公。以公主许配给他为妻,各方面比较优待。南宋末诗人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八十一》有云:僧道恩荣已受封,上庠儒者亦恩隆。此时,南方反元活动此起彼伏。在此背景下,忽必烈觉得继续让宋恭帝一家在大都生活已不合适。至元十九年(1282),忽必烈恩准他们迁居上都。在上都生活了6年后,宋恭帝提出出家学佛,忽必烈就顺水推舟地成全了他的愿望,包括他的母亲全太后也出家为尼。大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赏给19岁的赵显许多钱财,让他去西藏当僧人。当年的小皇帝宋恭帝成了高僧,法号和尊。学会了藏文后,翻译《百法明门论》《因明入正理论》为藏文。

至治三年(1323年),赵显触景生情,作《在燕京作》: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对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当年元朝政府无理进攻南宋的谴责,触犯了文字狱。元英宗大怒,下令赐死赵显,享年5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恭帝僧人生活 剧照

14.结局最荒唐的皇帝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

孝武帝司马曜(362-396年),字昌明,东晋第九任皇帝,372-396年在位。晋元帝司马睿之孙,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太和六年(371年)十一月,大将桓温带兵入京,以皇帝司马奕不能生育为名,向皇太后褚蒜子建议废掉司马奕。面对嚣张的桓温,褚蒜子下诏废掉司马奕,让司马昱当皇帝,是为简文帝,司马曜成为皇子。

东晋从司马睿开国江东以来,一直处于士族门阀的轮流支配下,形成了门阀政治的格局。简文帝司马昱时,这种皇权不振、士族专权的局面达到极点。桓温完全掌控了朝廷大政,连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谢安都视其为“君”,史称“政由桓氏,祭则寡人”。他的野心是要简文帝“禅位于己”,以达到倾移晋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