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时常应邀给地方或纪念馆题词。但毛主席也不是来者不拒的,在题词这件事上,他有自己的原则和分寸。比如同为烈士的刘胡兰和董存瑞,一个就得了毛主席的亲笔题词,另一个却被毛主席多次拒绝,这中间有什么深层次的考量呢?
董存瑞纪念馆建成
1956年冬,隆化县在国家民政部批准后计划为董存瑞烈士修建一座纪念碑。当时负责此事县民政科干部冀兴坡预备往北京去向毛主席“讨”一份题词。
因为毛主席经常被邀请写些题字,冀兴坡也没多想,带着省委组织部给的信就出发了。北京方面优抚司的司长接待了他,听完他的大概情况介绍后就让他留在北京等消息。
冀兴坡本以为是件水到渠成的事,却没想到左等右等没等来消息。冀兴坡只好再次到优抚司询问,这次得到的回复变成了“领袖们还没决定,你先回县里吧”。冀兴坡再到北京问情况时已是1957年的正月底了,但还是没能得到明确答复。而县里陵园扩建在即,冀兴坡只好再次无功而返。
为了解决题词的事儿,冀兴坡是县里、北京两头跑。
直到1957年6月,冀兴坡才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优抚司的司长交给他一张16开的题词纸,上书八个大字——“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冀兴坡一字一字看去,看到了题词人时却愣住了。不是毛主席题吗,咋变成了朱德元帅?是拿错了,还是毛主席不愿意题呢?
毛主席:这不合适
优抚司给的题词并没有拿错,而毛主席之所以不题,是因为毛主席觉着他给董存瑞题不合适。
同是革命烈士,怎么给刘胡兰题词可以,给董存瑞题词就不合适了呢?这要从两人的身份说起。
刘胡兰虽然一直积极参与我党的工作,也在1946年成了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但她从未在军队中工作过。但董存瑞不一样,他1945年时就加入了八路军,一直在部队中工作,是个战士,是个军人。
因此,毛主席觉得自己给董存瑞题词不合适,还是同为军人的朱德为董存瑞题词更好。毛主席将这项工作交给朱德元帅,一方面是对董存瑞烈士的重视,一方面也是对朱德元帅的尊重。冀兴坡接到题词时有些疑惑,但听完优抚司司长的解释后心里就明白了。于是,冀兴坡就带着题词回到了县里复命。
1957年10月18日,董存瑞烈士纪念碑落成,其正面的八个镏金大字正是朱德元帅亲手所题的“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不光寄托着毛主席和朱德元帅对烈士最崇高的敬意,更体现着毛主席在工作中的柔情和细腻。
参考文献:
[1]孟红.毛泽东题词的“规矩”与分寸[J].党史博采(纪实),2010(1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