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家的女孩,16岁,正读高一,抑郁了,不得不休学。
她父母离异,爸爸娶了新欢又生了孩子,常年在外地,偶尔给一点生活费,平时不闻不问。
女孩跟着妈妈生活,母女俩脾气合不来,经常吵架。
女孩学习很好,从不用老师家长监督,考试基本都在前三名打转转。
她妈妈个性很要强,经常给孩子施压:“你爸不是人,这个家全靠我撑着。你一定要成才,不然咱母女俩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女孩自己也给自己加压,一回到家就各种看书,做题,不碰手机,不看电视,没有任何娱乐,每天就三件大事:学习,吃饭,睡觉。
今年夏天的一天,女孩突然就抑郁了。一走进学校就开始哭,头炸裂地疼,吃不下饭,一到考试就崩溃,大喊大叫,疯了一样。
送到医院,医生说是抑郁。
现在彻底休学在家,蒙头大睡,什么也做不了,勉强吃点饭,有点力气就跟她妈妈吵架。
妈妈绝望到了极点,又不敢离开她。两个人整天面对面,说不了三句话就得吵。母女俩天天吵,吵到最后哭死哭活,都觉得活着没有希望了。
一个朋友的儿子,小时候非常聪明、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话特别多,对什么都好奇。
朋友夫妇也都是那种很开明的人,没有对孩子有任何施压行为。孩子学习中等,不优秀但也不拉胯,就是个普通人。
不知道为什么,正上大学期间,他就抑郁了。他今年 25 岁,毕业三年了不出去工作,啃老,对什么都没兴趣,活一天算一天。
还是这位朋友,他哥哥生了个女儿,养到 20 岁时,查出来是躁郁。
我听说了这些事,只能提醒朋友说:会不会是家族病?
问题是,朋友的哥哥嫂子都是三甲医院的副主任医师,人家什么不懂?现在也是束手无策,干捉急没办法。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容易抑郁?
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没有受过苦,一点压力就崩溃。
有人说:都是家长期望值太高,非要让自己家那个普通的孩子成龙成凤。
也有人说:是社会的错,全民卷,从孩子卷起,终于卷出了一群精神病人。
孩子抑郁了,大家习惯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认为父母奢望太高。
注定给人抬轿子的孩子,非让他去当官,逼疯了他也做不到。
孩子喜欢体育,你非得让他学画画,他根本坐不住。
孩子想出去玩,你非得让她练琴。她弹奏的时候,心里全是恨,能弹好吗?
还有的父母,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总是拿鞭子催促孩子往前跑,不管前面是坑还是悬崖,都逼他跑,结果就是逼疯了孩子,悲催了自己。
精神疾病的成因非常复杂,与三个方面的成因有关:
第一就是生物学因素:
精神疾病可能与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
神经递质的失衡,如多巴胺、血清素等,可能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免疫系统的异常,也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导致精神疾病。
第二就是个体的心理因素:
个人性格;
原生家庭的影响;
童年意外、早年创伤等。
第三是社会因素:
比如大环境、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以前的孩子都是放养的,挨骂了,跑出去找小伙伴玩一会,回来就全忘了,进门就嚷嚷:妈,我饿了!
以前的孩子,有很多排解渠道:小伙伴,各种体力游戏。
现在的孩子,每天放学回来就吃饭,撂下碗就去午睡,醒来继续去上学。晚上回到家,继续写作业到半夜,赶快睡觉,第二天一切重复。
孩子没有喘息的时间和机会,每天都在绷紧了弦,时间久了,能不崩溃吗?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忧心忡忡,经常担心自己或家人有灾祸发生?
为什么有些人积极乐观,顽强善斗?
为什么有些人阴郁、死板,脸上从来没有笑容?
为什么有人天天咧嘴哈哈笑,哪怕发生再多悲催的事,他们仍然能够不慌不忙,轻松面对?
人的开朗或阴郁的根本原因,要看体内内啡肽分泌水平的高低,血清素含量高低,以及运转机制是否通畅。
众所周知,基因决定了每个人的体质,决定了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激素水平,决定了每个人的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的分泌水平和运转程度。
这三样,是人体的快乐因子。
多巴胺,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镇静、休息和极乐感。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能够增强动机强度。
多巴胺可以左右人的判断,让人对事情的结果产生欲望或厌恶,从而决定要不要去做。
多巴胺系统能够改变人的情绪。
该系统兴奋时,人会好奇,探究、觅食,运动增多等良好反应;
反之,如果该系统抑制,人就会出现减少行为的反应,呈现木僵状态,甚至不食不饮,对什么都没兴趣。
多巴胺能量低下时,人不能体验到愉快,变得情感淡漠,心绪不良,感到不满意、不幸福、痛苦、激惹和紧张不安。
多巴胺增多的途径:亲(做)密(爱)关系,鼓励、犒赏,赞美,会引起人的激动感、迫切感或渴望感;
纵酒能刺激 β-内啡肽释放,引起“圆满犒赏”让人愉悦。
血清素,能让人放松心情,缓解焦虑。
血清素的学名叫5-羟色胺,是情绪调节的关键因子。血清素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主要神经递质,对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起到关键作用,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
正常的5-羟色胺水平,有助于维持情绪的平稳;
而异常的水平则会导致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等相关。
5-羟色胺水平较低的人群更容易发生抑郁、冲动行为、酗酒、自刹、攻击他人等暴力行为。
内啡肽:让人变得积极进取
内啡肽是人体内自行产生的一类内源性的肽类物质,具有类似吗啡作用,能镇痛,调节体温、心血管、呼吸功能,可以改变人的情绪和心态,扭转负面情绪、改变对自我的认知,让人变得积极向上。
人在进行剧烈运动、吃美食、大笑、遇到开心事、哪怕是经历压力时,都会产生更多的内啡肽,所以体育锻炼能使人感到“高兴”。
现在你明白了吧?
越来越多的孩子抑郁,不全是家长的错,不全是孩子的错,不全是社会的错,更有可能是身体健康出了问题,是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不均衡的后果。
经常抑郁的人,是因为血清素分泌水平较低,或者运转机制受到了某种阻碍,所以容易焦虑,很难放松心情。
血清素的减少,导致他们心思非常细小(此处没有贬义),有一点事都愁得睡不着觉;没有勇气和胆量,遇事犹豫不决,不敢面对未知的风险。
他们在作出决定之前,一定是把所有都明确了,才敢行动,不然就会很惶恐,生怕失败。他们完全无法承担失败,一旦遭遇挫折,会非常沮丧,甚至绝望。
体内血清素富足的人,性格开朗豁达,特别洒脱,天塌下来,照样该吃吃,该睡睡。
那些沉迷游戏以及各种外部感官刺激的人,多半是因为体内比较容易分泌多巴胺,但同时又难以分泌血清素和内啡肽,所以他们更容易沉迷于短暂的快感,不能自律,很容易形成各种瘾。
既然这样,就让我们多给自己一些快乐因子吧!多运动锻炼,多开心,多吃美食,从内而外开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