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9年11月7日,河北省涞源县黄土岭地区,1500名日军正在狭窄的山谷中穿行。突然,密集的枪声从两侧响起,日军顿时阵脚大乱。

“不要慌!”一位日军军官拔出武士刀,大喊道:“占领上方高地!”

在他的指挥下,日军重新集结起来,向着山头发起了冲锋。

“不过是一群一碰就碎的乌合之众罢了。”这位名叫阿部规秀的日军将领冷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1月3日开始,他追击这股八路军已经好几天了,每一次,只要双方交火,八路军都只是稍作抵抗,就迅速撤离。

在他看来,这群八路军不过是群狼嘴下的兔子,蹦跶不了多久了。

然而这一次,情况却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在日军进攻寨头阵地时,遭遇了八路军猛烈的攻击,炮火之密集,和前几日简直判若两军。

阿部规秀的内心浮现出一丝不好的预感,难道,自己被埋伏了?

不可能!自己可是全日本出名的“山地战专家”,区区一伙八路军,怎么可能困得住自己?

可是,仔细回想这几天的遭遇战,阿部规秀确实有种被人牵着走的感觉,这让他不禁怀疑:难道,共军之中有高人?

下午4点,战况愈演愈烈,日军已经死伤大半,阿部规秀不得不躲进了一座小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刻,他终于醒悟,自己确实是被埋伏了,而这个设伏的人,从五天前剿灭日军第1大队的时候,就安排好了这一切。

他不甘地望向对面阵地,然而,还没等他说出遗言,接二连三的炮弹,就落在了他的头顶。

这位52岁日本的名将,就此陨落。

这一战报震惊了整个日本。“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的标题在各大报纸上足足挂了三天,晋察冀日军的士气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而几天之后,日本人才得知,这位将阿部规秀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中国将领,年仅25岁。

他就是曾在大渡河战役、飞夺泸定桥战役、四渡赤水等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袍小将”——杨成武

开路先锋红4团

1914年10月8日,杨成武出生在福建长汀的一个贫寒农户家庭中。14岁那年,他志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9年,闽西古城爆发了农民运动,杨成武作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参与了此次运动,随后,他随队加入了闽西红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人。

第二年,闽西红军被编入了红军第4军,杨成武随军参与了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在不断的战斗中,年轻的杨成武飞速成长,他先后担任了红12师步兵连政委、教导大队政委及红11师第32团政委,由于在政委工作中表现突出,他在第四次反围剿后被委任为红2师第4团的政委。

从此,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而此时的杨成武,还不到2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不得不踏上长征的旅途。在红军大部队来到大渡河边的时候,由于没有足够的渡船,全军陷入了被南北围堵的危险境地。

蒋介石更是放下豪言,要在此地,将中央红军全歼。

生死时刻,中央军委发现,在安顺场以北,还有座泸定桥可以通过,但那距离此地有320里的路程,因此,必须派一只跑得最快的部队前去夺取泸定桥。

最终,军委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曾在过去的战斗中创下一天跑160里记录的红4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到任务的杨成武立刻率队出发,但天不遂人愿,红4团刚出发便下起了大雨,本来就泥泞狭窄的道路变得更加湿滑。红军战士们在雨中艰难行进,第一天只走了80里。

眼见部队又累又饿、士气低落,杨成武意识到自己作为政委必须起到提振军心的作用,于是,他振臂高呼道:“同志们,红4团是光荣的队伍!我们有着光荣的战斗历史,这次任务是革命对我们的考验,坚决完成任务,保持我们的光荣传统!”

在他的不断呐喊之下,红4团的将士们斗志昂扬,他们顶着暴雨和大雪,硬是在一昼夜中行军240里,创下了人类步兵史上的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到了泸定桥边,杨成武发现,情况远比他们预料的还要危险得多。

国民党部队早就料到红军可能会来夺取泸定桥。因此,他们早早地就在河对岸安好了机枪碉堡,而为了防止红军强行冲桥,他们还将桥上能撤走的木板全部撤走。此时留给红4团的,只有13根长达百米的冰冷黑硬的铁索。

面对此景,杨成武再度发挥了政委定海神针的作用,他先是清点了部队中的机枪数量,然后冷静地分析道:

同志们,我们手中有机枪一百多挺,而对面的国民党,只是地方民团,他们的火力绝不可能比得过我们!只要我们的火力能够掩护得住,过桥不是没有可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成武的意见得到了指挥官们的一致认可,很快,一支22人的突击队就组建了起来。

他们腰间绑着手榴弹、背上背着机枪和木板,匍匐着爬上了铁索。对岸的国民党军立刻展开了猛烈地进攻,但在不停摇晃的铁索上,他们的子弹命中率大幅下降。而红4团的火力压制,也让他们不敢抬头。

就这样,突击队员们一边顶着敌军疯狂的火力,一边克服铁索在风中的晃动,一点一点地,爬到了国军阵地前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党军见大事不妙,慌乱中在自己的桥头堡放起了大火,而在另一头,眼见突击队员成功登陆,杨成武拔出手枪,带着剩下的红军将士一鼓作气冲上了泸定桥,国民党的守军很快溃不成军,红4团的飞夺泸定桥计划,一举成功。

解放后,大渡河畔立起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纪念碑,纪念碑落成之日,70岁的杨成武再度走上了泸定桥,

他泪洒当场,感慨地说道,当年的那22位勇士,有3位当场阵亡,而其余的红军战士,也死在了其他战场上,自己大概是唯一一个第二次走过这座桥的人了。

泸定桥之后,红4团又先后打赢了腊子口战役和直罗镇战役,这两战在红军长征中都具有突破性的意义,杨成武的红4团也因此被人们称作为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袍小将”

红军来到陕北后,杨成武到红军大学中参加学习,在这里,他将自己的实战经验与理论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战争方法论。

抗日战争开始后,杨成武参加了平型关战斗,之后,他率部队一路向华北开进,在短短20天内,就收复了涞源、蔚县等7座县城,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之后,他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师师长,开始在晋察冀地区同日军部队进行艰苦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9年10月,日军华北方面军集结2万军队,在北岳地区展开了“大扫荡”,杨成武指挥部队在雁宿崖地区歼灭了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独立步兵第1营主力。

这次失利激怒了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他率军1500人,一路追击八路军至黄土岭处,之后就发生了我们开头所讲的那段故事。

在炮杀了阿部规秀之后,杨成武被前来考察的民主人士李公朴盛赞为“白袍小将”,因为当时的他年仅25岁,且眉清目秀,英姿勃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长期的抗日战争中,杨成武所领导的第一师神出鬼没,他们灵活地使用地道战、地雷战、游击战等战术,团结当地老百姓,发动人民战争,使得日军疲于奔命,难以应付。

他将自己的作战经验总结成了《冀中平原的地道斗争》一书,在军中广为印发,还得到了毛泽东的赞扬和夸奖。

解放战争开始后,杨成武成为晋察冀第3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在华北平原上连战连捷,使得我军根据地不断扩大。

1948年9月,中央军委将目标对准了东北,为了实现“东北打,华北牵”的战略目标,中央军委组建了华北野战军头第3兵团,交由杨成武带领,向傅作义的绥远老窝发动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进攻事关重大,而杨成武也不负中央重托,他兵分5路,从东西两侧发动进攻,连克绥南、绥东,直接把傅作义的大后发掀了个底朝天。

傅作义被逼回防,但没过几天,平北地区又传来消息,第2军团已经掐断了平绥铁路,这条铁路是傅作义军的大动脉,傅作义无奈只能再次调动骑兵,此时的他已是首尾不能相顾。

杨成武见机立刻率领第3兵团向绥西、绥北突进,一个月内歼灭敌军万余,于10月底,将整个绥远解放。

此后,杨成武的第3兵团又奉命参加了平津战役和张家口歼灭战。在张家口歼灭战中,第3兵团和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一道,共歼敌2万2千余人,对敌人的主力部队造成 了沉重打击,而这一数字也创下了华北地区单次作战歼敌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死守510高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但是,战争的阴影却并未远去。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仁川登陆,迫使朝鲜人民军节节后退,而中共中央在看透美军的险恶用心后,也决定加入抗美援朝战争。

36岁的杨成武接到中央电话后,再度披上战袍,率领志愿军第20兵团,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在出征前,毛泽东对杨成武嘱咐道:“一定要把防线稳定在三八线与三十八点五度线之间”,杨成武则表示,自己一定不会辜负中央的信任。

到了朝鲜后,杨成武很快就遇上了美军的“夏季攻势”,他率领第20兵团,在“三八线”东线多次粉碎美军的进攻。

除了防守之外,杨成武还抓住一切机会,向美军发动小而快的反攻。

杨成武的战术打得美军措手不及,他们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损失了8万余人,被志愿军缴获的物资更是数不胜数。

在第20军的奋勇作战下,美军的“夏季攻势”逐渐打成了“秋季攻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25日,美军被逼无奈,只能再度回到和中方的谈判桌上。

但美国人的谈判向来是缺乏诚意的,他们多次向中方索要“510高地”,此地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如果被美军占领,就会将中方的东西两线的防线拦腰截断,中方是决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决定阵地上飘着哪方的国旗,高地就属于哪方。

于是,一场血腥的高地争夺战开始了。

杨成武组建了一支特殊的队伍,命令他们趁着雪夜向美军发动进攻,“动作要快,火力要猛、准、狠!”而美军这边也早已准备好了机枪和火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夜,双方在风雪怒号之中,展开了决死的较量,510高地上枪炮声彻夜不停,双方的旗帜轮流插上高地。

最终,我方仅剩的2个志愿军战士守住了高地,他们连续击退了敌人十几波进攻,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把我方的红旗牢牢地插在了510高地上。

靠着这样的无畏精神,杨成武所率领的部队忠诚地执行了中央守住“三八线”的命令,为最后的中美和谈,争取到了最大的砝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满门儿女皆栋梁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杨成武又先后参与了炮击金门战争、中缅堪境警卫作战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等重要战役,并多次为祖国立下汗马功劳。

杨成武将军戎马一生、为国奉献,而他的这副赤胆忠肝,也完美地传承给了自己的儿女们。

他和妻子赵志珍一共育有6个子女,其中长子杨东胜考入了清华大学,后来加入了第二炮兵科技部工作;

199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次子杨东明也选择了参军,并于2007年荣获中将军衔;

小儿子杨东成也曾参军,退伍后进入到商界发展,任华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三个女儿亦巾帼不让须眉,杨俊生毕业于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是建国后第一个女将军,杨东荣曾任中国解放军大校,现已退休,杨扬则投身医学,现在是武警总医院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杨成武将军的晚年,他虽然不再过问军事,却依然笔耕不辍,他将自己的回忆和作战经验写成了《忆长征》、《战华北》、《新的使命》、《回忆录》等著作,为新中国建立后的党史研究和近代史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这些著作时,我们几乎可以闻到战场上那刺鼻的硝烟味道。

而那些朴素有力的句子,也不断地提醒着今天的我们,解放前的那些普通人们,是经历了怎样残酷艰难的斗争,才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