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讲述《包公审驴》,哪些人应该受到触动?网友:不只是小偷
今天,专门听了李圣律师讲述的《包公审驴》的故事。
《包公审驴》,是北师大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故事讲述了包拯运用智慧揪出小偷的故事。
宋朝时,穷人王五有一头驴,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一天,王五牵着驴驮了木炭来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王五惊慌失措,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王五又气又恨,又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了解了案情,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三天后,包公下令升堂:“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末了,包公下令道:“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这头瘦驴三天没吃没喝,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够了惊吓。于是飞奔出了公堂,跑得那个快啊。
包公随即命令一个差役和王五一起跟踪前去,看个究竟。他们走了整整十五里路,看到那头驴跑进了某田庄的一户人家,人们跟着走了进去。于是,王五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驴。
听了李圣讲述《包公审驴》,哪些人应该受到触动?不少网友说:不只是小偷。
首先,受到触动的应该是小偷。说起来,这个小偷还“真有本事”,他不只是偷,而是偷换,把自家瘦弱的驴偷换了王五健康的驴,冒名顶替,偷梁换柱。没想到还是没有瞒过包公的眼睛。
其次,受到触动的应该是那些对偷梁换柱视而不见的人们。自古汴梁多奇士,不喜偷窃喜偷换。二八中,某些人用自己的病秧子偷换成姚家的健康娃,这是连三岁孩子都能看出来的怪事。然而,四年了,那里的蜀黍、婶婶们愣是假装看不见。
第三,王五也应该吸取教训。按理说,王五作为本地人,应该熟悉本地的风土人情。然而,他太大意了。幸亏遇上包青天,否则,只能是把那头瘦弱的驴牵回家了。不过,现在的网友都看明白了,都说那个地方永远不能去,那里的东西永远不要买,估计就不会上当受骗了吧?
几天前,听柴桑大姐说那里的人们又去找许妈做工作了,劝说许妈停止追查真相,说许妈的追真行动严重影响了形象、声誉、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为此,不少网友说,这是典型的驴子不济怨轴棍子打腚,是典型的跑了媳妇赖邻居,也是典型的刮了帽子怨老天。正像有的主播说的那样,目前最大的营商环境就是二八真相,只要把二八真相公之于众,那里一定会商贾云集的。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