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舞台上,乌克兰局势最近像一锅滚烫的热水,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动都可能让这个局面再度沸腾。而这一次,美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的一则紧急消息无疑又在紧张的气氛中投下了一块大石头,使得各国纷纷效仿,一时间,大使馆关闭成为热潮。
先说说这起风波的缘由。美国驻乌克兰大使馆突然暂停工作,原因是收到“可能发生重大空袭”的警告。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的使馆也迅速跟进,纷纷撤离。然而,在一片紧张中,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却显得淡定很多,不仅继续运作,还高调发布安全提醒,要求中国公民提高安全意识。这种选择在当前时局下似乎有些特别。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更令人关注的是,中国新任驻乌克兰大使马升琨,此时正义无反顾地走马上任。马大使的背景可谓十分契合当前的局势:他曾是外交部军控司的副司长,深谙国际军控事务。在俄乌冲突剑拔弩张的当下,拥有这样的经验似乎对控制事态升级极为有利。
其实,按常理推断,俄方对基辅的攻击即使猛烈,但精准度约束着它不会轻易挑起国际纠纷。从历史经验看,各国使馆即便处在冲突中心,俄军的导弹也未曾直接触动这些“敏感点”。
然而,俄乌冲突的火药味不止于此。普京的决策似乎也在昭示着一种明确的态度。这不,俄军近日进行的五路总攻,再加上来自天际的数百架无人机和上千枚导弹,几乎将乌克兰完全笼罩在战火中。俄罗斯国防部的公告指出,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军事设施,甚至那些支撑乌克兰军事工业的关键能源枢纽也被打击。这可不是简单的军事行动,而像是一种“最后通碟”。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普京的严厉核武警告则更像是一场心理战,目的显然是震慑乌克兰及其背后的支持者尤其是美国。为了应对此类挑战,普京还更新了核威慑政策,强调俄罗斯有权在遭受大规模常规攻击时使用核武作为反制手段,这招直指乌克兰以及它的友邦。
在这一刻,中国的角色耐人寻味。马升琨大使的到来不仅仅是履新,从中或许能窥探出中国希望通过某种和平声量来消弭乌克兰危机的企图。尤其是在刚结束不久的G20峰会上,中国再次提及政治解决方案的重要性,敦促国际社会别再火上浇油。
说穿了,中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宣示一种更为长远的战略眼光。毕竟,俄乌冲突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战争,更是国际秩序和大国角力的一部分。把握好这个节奏,不仅关乎到乌克兰的未来,也影响到全球的安全格局。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态度也正微妙生变。当北约方面选择在此次俄军攻击时观望,其实已经传递出一个信号:对于泽连斯基政府的支持似乎不再那么绝对。德国总理朔尔茨主动联系普京,似乎是在为某种妥协铺路。泽连斯基该如何破局,是听从西方的表面支持继续对抗,还是考虑到国内的承受能力选择谈判,这将是后续博弈的关键。
普京显然不愿意将所有希望寄托在特朗普未来可能的政策变化上;与其坐等茫然,倒不如通过实际行动快速积累战果,如此一来,俄方在任何即将来临的谈判桌上都会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