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摄影报道

在内江市东兴区顺河镇花祠村,全村4000亩土地,90%都种上了当地道地药材天冬。三年的生长周期内如何让老百姓赚钱?花祠村党总支书记刘高答道:“流转费、务工费、卖苗费、套种作物收入,都可以让村民挣钱。”

近年来,内江市东兴区大力发展以天冬为主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因地制宜,探索联农带农机制,助力乡村振兴。近日,在顺河镇花祠村和富溪镇白马滩村,透过两种不同的收获场景,记者见证了天冬产业如何帮助村民和种植户增收。

天冬套种粮经作物

村民流转土地后到基地务工

11月22日一早,东兴区顺河镇花祠村,漫山遍野的天冬在一层薄雾的笼罩下,绿得鲜明,看起来十分养眼。“这片300亩天冬没套种作物,我带你去其他基地看看。”刚一碰面,刘高就迫不及待地带领记者去看套种有其他作物的村集体土地。

来到花祠村3组的天冬基地,刚种下一个月的榨菜已经长出了巴掌大的叶片。上半年,基地套种的玉米,丰收后全部卖给了附近老百姓。下半年种植的榨菜,是和涪陵的厂家签订的订单农业。在花祠村1组,记者还看到了皂角树下套种的天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河镇花祠村天冬和榨菜套种

除了套种天冬,花祠村还有上百亩天冬种苗选育繁育基地。当天上午,十多个村民正在基地里忙着采挖天冬苗。68岁的黄碧容坐在板凳上,慢条斯理地将裹满泥土的天冬株分离开来。黄碧容笑盈盈地说,家里的土地以4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给了基地业主,去年基地建成后,她就来帮忙扯草、浇水、施肥、采挖,一个月干10多天,能挣一千多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河镇花祠村种苗基地村民正给天冬分株

刘高在一旁补充说道,村里土地的流转费从400元—500元不等,接下来,村里还会建天冬加工厂,届时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林下种植增加收益

一亩天冬纯利润近万元

连日来,在东兴区富溪镇白马滩村天冬种植基地,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不同于花祠村卖种苗,这里是将成熟的天冬采挖出来,直接由广西的药商安排货车来拉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熟天冬

看着拇指粗的天冬块根,内江路千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童华喜上眉梢。2019年,公司在白马滩村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海棠树、桂花树、樱花树等。第二年,工人们又在树下种上了天冬。“天冬喜阴,绿植为它提供了天然的庇护,两者互不影响。”童华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溪镇白马滩村采挖天冬

按照生长周期,基地的天冬去年就应该采挖,由于当年市场行情不佳,所以丰收时间推迟了一年。第一批收获的天冬有150亩,从10月23日开始采挖。童华算了一笔账,因为是林下套种,天冬亩产量比纯种植少一点,一亩地能产2.5吨左右的天冬,除去成本,纯利润近万元。他计划,挖出来的空地,明年继续种天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溪镇白马滩村采挖天冬

创新探索联农带农机制

种植户年均增收超过2万元

“内江天冬”是四川86种道地药材之一,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功效。

2020年以来,东兴区牢牢把握国家、省、市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契机,充分挖掘道地药材资源,发展以天冬为主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依托打造“中国天冬之乡”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振兴革命老区,助力乡村振兴。

以花祠村和白马滩村为代表,东兴区积极推广天冬粮药、林药间套种等复合种植模式,打造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7个,建设天冬生态种植基地50余个,布局栽种“内江天冬-药天冬”和“内江天冬-药食两用天冬”两个品种,分别对应中药市场和大健康食品市场。

在天冬种植过程中,东兴区创新探索“622”“4222”“4321”等联农带农机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5000余户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户年均增收超过2万元。天冬种植基地综合利用撂荒地1万余亩,吸纳本地脱贫群众等6000余人就近务工,核心村外出务工群体回流比例达到20%左右。